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98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临床特点。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模式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MMA患儿中抽选98例,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尿液样本以及干血滤纸片,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LC-MS/MS)进行有机酸测定以及酰基肉碱谱测定,观察并统计检测结果。同时观察患儿肝肾功能、血乳酸、血气分析、血糖、尿常规、血氨以及血常规等常规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98例MMA患儿的疾病确诊在3 d~12岁间,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囊括9例发作性呕吐,19例间断抽搐,11例智力、运动落后,15例乏力、下肢水肿,6例贫血,14例皮肤黄染,15例嗜睡以及9例反应弱。患儿各项检查指标水平结果包含14例尿常规异常,13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血气分析异常,13例血乳酸升高,14例肾肝功能异常,5例血氨升高,15例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计数减低以及15例血糖降低。患儿采用GC-MS尿有机酸分析发现其甲基丙二酸指标为0.09~89.21mmol/(mmol·Cr)。通过LC-MS/MS可发现,90.81%的患儿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与游离肉碱比例值(C3/C0)以及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2)较正常儿童相应指标高出2~3倍,9.19%的患儿仅有C3/C2增高。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检测指标水平异常现象,并结合GC-MS、LC-MS/MS的检测结果,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病情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提高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近年来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6年5例cblC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辅助化验检查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儿起病在婴儿期,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血C3(丙酰肉碱)、C3/C2(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0(丙酰肉碱与游离肉碱比值)、尿甲基丙二酸、乳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3例患儿血氨轻度增高,4例头颅MRI异常.基因突变特点:共发现6个基因突变,c.104T>G(p.L35W) 、c.482G>A(p.R161Q)、c.567_568insT(p.I190fs)、656_658del(p.219_220del)及217C>T(p.R73X)各1例;c.440-441del(p.G147fs)2例;c.609G>A(p.W203X)3例,609G>A是本研究中突变最多的类型.临床转归:给予VitB12、叶酸、左旋肉碱、甜菜碱及VitB6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cblC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C3/C0、C3/C2、尿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MMACHC基因的突变是cblC病的原因;了解cblC病在婴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和新生儿血串联质谱检测的重要性,可使此类疾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减少此类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正>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最常见的疾患,属于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共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缺陷所致。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在我国由于认识及生化检查技术的不足,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治疗存在许多困难,笔  相似文献   

4.
李雪琴  张璋  熊虹 《现代保健》2013,(22):47-49
目的:提高儿科医生对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6例MMA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临床特点为喂养困难、反应差、反复黄疸、肢体震颤、血小板减少、贫血、高氨血症等。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行尿有机酸分析均发现尿甲基丙二酸明显增高。确诊后4例给予大剂量VitB12应用,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出院前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营养、体格发育良好,2例随访肌张力低、发育迟缓,2例确诊前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MMA临床特点不典型,对症治疗效果差时应及早行血、尿有机酸检测明确诊断,使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喂养困难、反复呕吐及嗜睡、惊厥、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诊断依靠串联质谱检测血酰基肉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儿,治疗以维生素B12、左旋肉碱和甜菜碱为主,预后较好;维生素B12治疗无效型患儿,给予去除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及左旋肉碱治疗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菏泽市2015年5月-2019年12月出生的210 319名新生儿进行筛查,结合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及二代测序技术,将确诊的88例患儿分为单纯型MMA患儿和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相应治疗,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8例MMA患儿中79例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例为单纯型MMA,49例患儿行基因测序,其中MUT基因突变位点13个,包括3个未报道突变:c.389G>A:1963C>T、c.2009G>T、c.1233_1235delCAT;MMACHA基因突变位点20个,包括5个未报道突变:c.481C>T、c.568dupT、c.57delT、c.471G>A、c.IVS2+149C>T。78例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血中丙酰肉碱(C3)值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能对MM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基因检测有助于MMA分型诊治,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表型以及对治疗反应不同。新发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我国MMA患儿基因突变谱,而且为先证者家系提供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的临床特征,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八一儿童医院足月NICU 2011年9月-2013年2月7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进行尿或血有机酸分析确诊的新生儿MM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男3例, 女4例;发病日龄0~6 d, 7例均在生后1周内发病。主要表现有反应差6例, 喂养困难7例, 3例呼吸急促, 抽搐2例, 肌张力减低7例, 血小板减少6例, 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6例, 高氨血症4例, 7例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增高。5例行头颅CT或头颅MR检查, 2例检查异常。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 1例出院后终止治疗, 于生后3月死亡, 1例出院后失访, 2例确诊患儿接受维生素B12治疗, 同时予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虽接受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及低蛋白饮食, 效果不佳, 生后4月死亡。结论 新生儿MMA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GC/MS尿有机酸分析可确诊本病,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临床特征及其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原因,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日及2017年2月25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的2例MMA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分别为5个月与15岁。对这2例MMA患儿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Panel测序法对患儿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设定检索策略,以"甲基丙二酸血症""误诊""血常规""MMA"等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MMA的文献进行检索,设定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结果①患儿1于出生后1个月时误诊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5个月时确诊为MMA。其血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HPLC-MS/MS)结果提示,丙酰肉碱(C3)浓度为3.2 μmoL/L,C3/乙酰肉碱(C2)为0.34,C3/游离肉碱(C0)为0.22;尿液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结果提示,尿甲基丙二酸值为20 μg/μmoL肌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为40 μmol/L。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Hb)为105 g/L。其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突变位点为MMACHC c.80G>A/c.609G>A。该例患儿最终被确诊为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属于cblC型。②患儿2于出生后6个月误诊为血小板减少,15岁时确诊为MMA。其血液HPLC-MS/MS检查结果提示,C3浓度为7.22 μmo/L,C3/C2为0.32,C3/C0为0.82;尿液GC/MS检测结果提示尿甲基丙二酸值为14.02 μg/μmoL肌酐;血清Hcy浓度为80 μmol/L;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Hb为103 g/L,血小板计数为85×109/L。其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突变位点为MMACHC c.482G>A/c.609G>A。该例患儿最终被确诊为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属于cblC型。③2例患儿均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并采取输血、给予铁剂和激素等对症治疗,均无明显临床疗效。2例患儿确诊为MMA后,给予羟钴胺肌内注射(1 mg/d),以及左卡尼汀、甜菜碱、亚叶酸钙口服治疗1个月,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且病情稳定。 结论MMA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儿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血液HPLC-MS/MS、尿液GC/MS和基因检测是诊断MM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9例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诊疗经过以及其营养状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9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8例、惊厥4例、嗜睡4例、发作性呕吐及喂养困难3例、肌张力异常8例等.代谢性酸中毒6例,高氨血症5例.全部患儿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低于正常而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增高.经维生素B12、叶酸补充治疗后,7例发育正常,2例遗留轻度智力损害. [结论]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临床表现与遗传性甲基丙二酸尿症相似.早期诊断及维生素B12、叶酸补充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的定量检测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方法对155例发育迟缓患儿进行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定量检测,并分析检出结果与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55例患儿中确诊10例氨基酸及肉碱缺乏疾病。其中4例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丙酸血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3例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及智力发育迟缓。经过治疗,大部分好转。结论对氨基酸及肉碱的检测,有利于运动及发育迟缓患儿的病因诊断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并进行干预治疗研究。方法:测定3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组)和3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B组)血浆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干预治疗(给予叶酸5mg,每日3次,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VitB12水平。结果:血浆tHcy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1),血清叶酸、VitB12水平A组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中83例伴高Hcy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4周后,血浆t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叶酸、VitB12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上升,血清叶酸、VitB12水平显著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能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高Hcy血症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血浆HCY和叶酸、VitB12浓度的关系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透龄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0例,检测其血浆HCY、叶酸及VitB12浓度并进行分析。将其中60例HCY超过正常值两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叶酸口服治疗1个月,对照组不予叶酸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HCY浓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280例血透患者中,有256例HCY浓度升高,其中11例叶酸浓度低于正常,余者叶酸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有232例VitB12浓度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叶酸、VitB12浓度无相关性(r=-0.023、0.003, P均>0.05)。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的HCY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的血浆HCY与叶酸、VitB12浓度无相关性,口服叶酸治疗能明显降低血透患者的血浆HCY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8例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及30例经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清Hcy、FA、VitB12水平。结果 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Hcy、FA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FA(P均﹤0.01);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VitB12水平稍微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Hcy、FA发生显著的变化,可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曹小丽  秦娇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09-4010,4013
目的 分析63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血清尿酸水平.方法 分析患者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同时尿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与66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 初次发病平均年龄(39.43±14.76)岁,女性占93.7%;以视力损害首发36.5%,脊髓症状首发34.9%;影像学提示颈、胸髓受累分别为27.0%和44.4%,脑部病变占39.7%;病例组尿酸水平(224.73±66.07)μmol/L,对照组为(310.00±79.99)μmol/L,两组比较P<0.05.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脑部损害并不罕见但无特异性,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为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涛  周琳  丁玲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038-103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对11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膜刺激征7例,意识障碍4例,抽搐3例,视力障碍2例;9例发现各种血液高凝因素;10例MRI+MRV发现脑静脉或静脉窦异常信号,其中2例合并出血;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MRI+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5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者,做了回顾性探讨和对动物模型的检测。中毒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脑组织病理改变与"散发性脑炎"极其相似,故临床上极易误诊,法医学鉴定若不做毒物分析也易误判。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的人和动物血糖明显降低,血乳酸、血氟、血清LDH及尿氟显著增高,这无疑是中毒者的特征性改变,也是二者临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是否存在叶酸代谢异常,为建立ASD的早期预警信号和开展ASD儿童的靶向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接受康复训练,以及在本地某特教学校上学的典型ASD患者110名作为病例组,另选11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CMIA)检测2组儿童青少年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测定2组儿童青少年血清中叶酸代谢产物四氢叶酸(THFA)、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叶酸受体α(FRα)、叶酸受体自身抗体(FRAA)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D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Hcy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4.63,2.86,P值均<0.05);ASD组血清叶酸代谢产物5-MTHF的含量低于对照组,FRA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2.88,P值均<0.05);而THFA,FRα 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S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叶酸代谢异常,叶酸、维生素B12、5-MTHF水平降低,而Hcy、FRAA含量升高.ASD患者叶酸代谢异常可能成为ASD的预警信号,应及时开展靶向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对1995~1998年住院的1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呈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下降。病因方面7例有消化道疾患,其他方面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12例患者全血细胞下降。与非老年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呈增生下降,有明显差异。2例呈双相性贫血,即同时合并缺铁性贫血。结论当老年人以头昏、眼花、纳差等主诉就诊,而血常规呈大细胞、高色素贫血,要考虑巨幼贫的诊断,而一旦巨幼贫确诊,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