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ATP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中的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ATP后处理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8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ATP后处理组(后处理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ATP后处理组(Wortmannin+ATP组)、ERK1/2抑制剂PD98059+ATP后处理组(PD98059+ATP组),每组12只。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p Akt,p ERK1/2蛋白表达。结果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再灌注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后处理组p-Akt、p-ERK1/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以减轻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同时上调p Akt和p-ERK1/2的表达,提示PI3K/Akt及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ATP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RS)缺血前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ISK)的影响及心肌保护。方法 8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RS组、RS+LY294002(PI3K抑制剂)组、RS+PD98059(ERK1/2抑制剂)组、LY294002组、PD98059组各12只,应用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缺血40 min至再灌注3 h心电图变化;实验结束后,各组随机抽取一半动物采用伊文思蓝及TTC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剩余6只兔子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印迹法测定P-Akt/Akt、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S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P-Akt、P-ERK1/2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RS组比较,RS+LY294002、LY294002组P-Akt及RS+PD98059、PD98059组PERK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次负荷剂量R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机制可能与RIS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是否能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成7组(每组9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RPO+IPO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5-羟基喹酸盐组(5-HD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二氮嗪组(二氮嗪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HMR-1098组(HMR-1098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克罗卡林组(克罗卡林组)。进行45 min缺血和120 min再灌注,观察心肌梗死区面积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 RPO+IPO组、二氮嗪组、HMR-1098组和克罗卡林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I组明显减小(P<0.05),5-HD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RPO+IPO组、二氮嗪组、HMR-1098组及克罗卡林组(P<0.05)。IRI组和5-HD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重,RPO+IPO组、二氮嗪组、HMR-1098组及克罗卡林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基本完整。RPO+IPO组、二氮嗪组、HMR-1098组及克罗卡林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较IRI组明显减少(P<0.05),5-HD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与IRI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RPO+IPO组、二氮嗪组、HMR-1098组及克罗卡林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明显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itoKATP通道开放在此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D-98059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I-2、Bax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的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P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D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增加,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激活ERK通路,进一步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稳定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5min,再灌注3h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HIF-1α活化剂DMOG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 MI/R)、HIF-1α抑制剂YC-1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YC-1 MI/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Evens blue/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及Caspase-3,8,9活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1)与MI/R 组相比,D MI/R 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心肌酶CK-MB、LDH的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并且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2)稳定HIF-1α表达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且部分逆转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结论 HIF-1α稳定表达可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预适应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黄芪注射液+5-羟癸酸钠(5-HD)组、预适应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缺血/再灌注前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对损伤大鼠血清中LDH、MDA和SOD生成的影响,对比心电图的变化;HE染色光镜检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黄芪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抑制大鼠血清中LDH、MDA生成(P0.05),提高SOD的活力(P0.05),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或P0.01),减少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P0.01),稳定损伤心肌细胞的结构。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剂5-HD减弱了黄芪注射液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itoKATP通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MIRI组、HBSP组、HBSP+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组(HBSP+PD98059组)。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解除结扎线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BSP于再灌注前5 min给药。再灌注2 h后,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伊文氏蓝(EB)双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 h后,与MIRI组相比,HBSP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ERK1/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HBSP组相比,HBSP+PD98059组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P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ERKl/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体外大鼠心肌常温全心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损伤模型。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白藜芦醇组、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氨基胍(AG)组。检测各组的心功能、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NOSi)活性、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丙二醛的含量、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IRI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改善(P<0.05或0.01);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NOSi活性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LNAME组和AG组LVDP和±dp/dtmax显著低于白藜芦醇组(P<0.05或P<0.01);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NOSi活性和NO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体外大鼠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通过提高心肌NOSi活性,促进NO产生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ATP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丹  刘仁光 《山东医药》2010,50(41):38-39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后适应及ATP后适应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MIRI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TP后适应组,ATP后适应+再灌注早期给药组。实验终点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观察血清丙二醛(MDA)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ATP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MDA含量降低,NF-κB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血清T-SOD含量升高(P〈0.05或〈0.01);ATP后适应组和ATP后适应+再灌注早期给药组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P后适应对心肌M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后NF-κB过度表达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余福林  高延  王利  王海强 《心脏杂志》2022,34(4):373-377+388
目的 探讨虎杖甙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虎杖甙组(I/R+PD)、缺血/再灌注+虎杖甙+LY294002组(I/R+PD+LY294002)和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I/R+LY294002)。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VF);TTC染色测定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浆CK和LDH水平;Tunel法测定小鼠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PD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结果表明:脑缺血20min血浆ET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再灌注60min后,血浆ET含量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差异。故认为ET参与脑缺血期脑损害,再灌注损伤与血浆ET浓度关系不大,但与ET的生物学作用并非无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大鼠性腺内分泌及生殖功能衰退主要与下丘脑释放GnRH的能力下降有关。而GnRH释放减少又与下丘脑CA类神经递质(NA、DA)含量下降,CA/5-HT比值下降有关。在老年大鼠夹脊穴和足三里穴埋线四次,刺激40d后,用荧光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中脑内5-HT、NA、DA含量。发现老年大鼠5-HT、DA、NA含量都降低,以NA、DA降低尤为明显。穴位刺激后5-HT、NA、DA含量升高,其中DA、5-HT升高显著。已知肾俞穴埋线可以不同程度激活下丘脑内侧视前区、蓝斑和中缝核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蓝斑对下丘脑内侧视前区激活效应,减少老年大鼠皮层、下丘脑、蓝斑中脂褐质颗粒沉积,缩短老年雌鼠性周期长度,延缓老年雄鼠性腺衰老发生。所以长期慢性刺激夹脊穴和足三里穴可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而产生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T-Ⅰ)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6)、缺血再灌注(IR)组(n=6)、IR+T-Ⅰ(5 mg/kg)组(n=6)、IR+T-Ⅰ(10 mg/kg)组(n=6)、IR+T-Ⅰ(20 mg/kg)组(n=6)和IR+T-Ⅰ(40 mg/kg)组(n=6),各组均腹腔注射给药,sham组与IR组注射等量溶剂橄榄油,IR+T-Ⅰ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建立70%的HIRI模型,再灌注6 h后收集血清及肝脏标本;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检测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spase-3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IR+T-Ⅰ(20 mg/kg)组的血清ALT[(192.48±23.67)U/L]、AST[(123.19±9.16)U/L]较IR组[ALT:(336.90±41.52)U/L,AST:(206.90±18.81)U/L]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确定了20 mg/kg为最佳浓度;与IR组[MDA:(3.48±0.95)μmol/mg;Caspase-3:(1.04±0.35)μmol/mg;SOD:(160.29±27.37)U/mg;GSH:(1.03±0.42)μmol/mg]比较,IR+T-Ⅰ(20 mg/kg)组的MDA[(1.34±0.21)μmol/mg]、Caspase-3[(0.69±0.97)μmol/mg]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SOD[(274.47±30.53)U/mg]及GSH[(2.12±0.27)μmol/mg]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HE染色显示,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灶性或大面积变性坏死;与IR组相比,IR+T-Ⅰ(20 mg/kg)组肝细胞坏死面积减小,肝组织结构基本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IR+T-Ⅰ(20 mg/kg)组的小鼠肝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T-Ⅰ通过抑制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凋亡对小鼠HIRI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和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问题,是导致移植术后肝功能障碍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自噬介导的途径成为缓解HIRI的研究热点。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将大量细胞质、受损细胞器等底物运输到溶酶体内进行消化降解以不断更新重塑再利用细胞的过程。本文从基因、蛋白、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及内质网应激等方面总结了靶向自噬途径缓解HIRI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今后通过靶向自噬途径缓解HIRI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PC)对缺血再灌注(IR)后冠状窦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单纯的心肌缺血(阻闭家免冠脉左前降支近端)30min+再灌注30min为对照,观察经PC(缺血5min+再灌注10min)后IR心肌的梗死范围、超微结构以及室颤(VF)或室速(VT)的发生率,并采用均相放射免疫竞争法,测量比较两组1R后冠状窦血浆ET含量。结果:PC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约60%、VF/VT的发生率降低(P<0.05);电镜下,心肌细胞的损伤减轻;血浆ET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PC减少IR时冠脉ET的分泌,可能是PC保护心肌组织结构及抗IR心律失常的部分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姜黄素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R组、姜黄素后处理组和姜黄素+ZnPPⅨ后处理组。结扎雄性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前1 分钟内由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或ZnPPⅨ。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变、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表达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姜黄素后处理可明显上调HO-1活性和表达,并能显著抑制I/R后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反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HO-1抑制剂ZnPPⅨ部分消除。结论 姜黄素后处理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I/R损伤,其保护作用与上调HO-1蛋白的活性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范华  吴浩  谭庆华  胡兵  唐承薇 《胃肠病学》2006,11(5):268-272
肠道菌群移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其与肠黏膜天然免疫有何关系?细菌移位究竟发生在大肠还是小肠?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后猕猴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钳闭——松开造成猕猴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菌培养分析回肠和结肠菌群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回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HE染色观察猕猴肠道组织学改变;取门静脉血行血培养,观察菌血症发生情况。结果:猕猴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回肠和结肠腔内细菌较对照组分别增加约2×106倍和1×102倍,均以大肠杆菌等需氧菌为优势菌群;回肠黏膜出血坏死损伤明显,结肠病变轻微;回肠黏膜中普遍表达TLR2和TLR4,以上皮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IIR组大肠杆菌菌血症发生率为100.0%。结论: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回肠中大肠杆菌等需氧菌过生长,启动天然免疫,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和肠道菌群移位。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急性治疗所不可避免的一种损害,它是由多种炎症因子及多细胞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的炎症损伤反应,其具体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钙超载等,目前很多研究旨在探索其发生机制,以便尽可能减小这种损伤.新的因子和靶作用位点不断被发现,对未来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红景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利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红景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 ml/d)、I/R模型组(生理盐水2 ml/d)、红景天组[5 g/(kg*d)]、苯那普利组[10 mg/(kg*d)].连续灌胃5 d后,各组均完成模型全部操作,A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余组穿线并结扎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各60 min后处死.各组均取全血检测血中TNF-α、IL-6.结果:红景天与模型组相比,血中TNF-α、IL-6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景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部分与其降低血细胞因子水平有关,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七氟醚缺血预处理、七氟醚缺血后处理及七氟醚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缺血后处理3种方式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大鼠心脏离体平衡期灌住10min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CTRL)组,全心缺血30min随后复灌120min,无其它干预;七氟醚缺血预处理(SpreC)组:以3%七氟醚行缺血预处理15min,洗出10min.后全心缺血30min复灌120min;七氟醚后处理(SpostC)组:全心缺血30min.随后复灌60min,复灌最初15min行3%七氟醚缺血后处理;SpreC+SpostC组:联合使用SpreC和SpostC,比较组内不同时点及组间相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所有实验组行组内不同时点和组间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及左室梗死面积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