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广泛使用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乙肝)的预防提供决策。方法以全市18岁以下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结果2000年监测检测12847人,HBsAg阳性1097例,阳性率8.54%;2006年共检测102699人,HBsAg阳性者2 399例,阳性率2.34%。随着2000年对全市1岁~18岁人群乙肝疫苗查漏普种和卫七项目乙肝疫苗实施,尤其是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各个年龄段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度的提高,经过六年时间18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72.59%,(0~、4~、8~、12~、15~18)岁组HBsAg携带率分别由2000年的3.76%、4.74%、5.59%、8.51%、12.58%下降到2006年的0.30%、1.39%、2.52%、3.03%、2.98%,各年龄组HBsAg携带率下降非常显著。结论各年龄组人群中HBV携带率的下降与乙肝疫苗接种有直接关系,乙肝疫苗对控制乙肝感染效果明显,提示我们除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外,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应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现阶段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来的保护效果,探索更好的防控乙肝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 200名1~59岁调查对象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 200人中,HBsAg阳性79人,HBsAg携带率3.59%,较1992年7.52%下降52.26%。有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1 060人,HBsAg阳性20人(1.89%);无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947人,HBsAg阳性51人(5.39%);接种不详193人,HBsAg阳性8人(4.15%);不同免疫接种史人群HBsAg携带率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不同年龄组中,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最低,为1.13%(5/442)。在不同年龄、地区、性别、职业分布中,不同免疫状况人群的HBsAg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群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特别是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较其他年龄组均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效果显著,建议乙肝疫苗应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罗宏伟  蒋文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20-1222
目的了解周口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乙肝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周口市10个县1~18岁2 44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周口市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是2.29%和81.18%,HBsAg阳性率与1999年相比明显下降。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定县乙肝疫苗效果考核试点乡1986-2004年出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994年及以后出生的1~11岁组人群HBsAg、抗-HBc分别为0.41%、2.29%,显著低于1994年前出生的12~19岁组人群的2.18%和8.44%;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人群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44例HBsAg阳性者中,母亲HBsAg阳性者21例,占47.73%。结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随机抽取佛山市三水区六种不同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调查2661人,HBsAg和HBsAb总阳性率分别为17.6%和56.2%;HBs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40~4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4.0%;HBsAb阳性率则随年龄升高而下降。男性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1),而HBsAb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该调查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20年周口市使用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完善乙肝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周口市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调查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30%,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8%;19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成效显著。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以加速乙肝控制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20年,人群乙肝病毒(HBV)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5个村的整体人群进行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1985年、1995年的历史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0~19岁人群的HBV流行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0~19岁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V流行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2)乙肝疫苗首针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的人群其HBsAg阳性率为0.9%,显著低于1~6d接种者(2.8%)和≥7d接种者(2.8%);(3)1985年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16.6%,HBV流行率为57.0%;1995年的分别为7.2%和24.0%;2005年的分别为2.4%和9.8%;每隔10年呈现显著下降。结论乙肝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首针及时接种率高的人群HBV流行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免疫人群的HBV流行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均衡。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为0.1%~0.2%,东南亚、非洲和我国为10%或更高〔1〕。而防治乙型肝炎的手段主要依靠乙肝疫苗免疫,因此在儿童中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武汉市实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第二阶段是2003年实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免费为新生儿接种疫苗。为全面了解武汉市儿童HBsAg携带率,评价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效果,于2006年9~11月对武汉市4~14岁(2002年前)和1~3岁(2003年后)儿童开展了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和免疫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广东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广东省1992~2003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等资料。结果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逐渐完善,1997年、2003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3.6%、93.1%;1993~2003年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80/10万,从1993年的28.85/10万上升至2003年的33.00/10万,其中0~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7.05/10万、26.10/10万下降至6.36/10万、6.72/10万;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16.76%下降至2002年的13.28%,其中1~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6.76%1、9.14%降至4.86%、6.39%,10~59岁组变化不大。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能显著地降低乙肝发病率和HBsAg携带率;今后在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同时,应考虑开展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重点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掌握衢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市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自然人群62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结果衢州市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78%、46.23%和24.56%;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低于15~59岁人群。1~4岁、5~9岁和10~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61%、97.30%和91.46%;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53%、72.97%和34.1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0.89%)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11.64%)。结论衢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特别是15岁以下年龄组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取得明显成效,但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桂林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桂林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实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在桂林市城乡。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自然村,以家庭为单位每隔1户抽取1户,对所抽家庭中1~59岁人群和全部1~4岁儿童进行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BV感染的5项指标。[结果]调查944人,HBsAg阳性率为5.19%,抗-HBs阳性率为67.27%,抗-HBe阳性率为3.60%,抗-HBc阳性率为27.33%,5项指标均阴性的占23.83%。HBs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4%、6.13%(P〉0.05);1~4岁最低,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农民和工人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2.00%、13.96%(P〈0.01)。抗-HBs阳性率,男性、女性分别为64.35%、69.31%(P〉0.05);l~4岁最高,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干部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72.29%、59.01%(P〈0.01)。[结论]桂林市城乡居民HBsAg阳性率较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可以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is hyper-endemic in Tonga and 19% of pregnant women test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Routin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was introduced in 1989 and the target for elimination was set at <1% HBsAg prevalence in children. A study conducted in 1998, a decad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ization, found the HBsAg prevalence to be 3.8% in pre-school children. The finding resulted i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delivery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ith emphasis on providing the first dose within 24 h after bir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improved immunization practices on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o assess the progress towards hepatitis B elimination in Tonga.

Measured outcome

Prevalence of HBsAg antigen.

Type of study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s

Children aged 6–59 months who were admitted to Vaiola Hospital, Nuku’alofa, Tonga, and had blood collected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were tested for HBsAg with a rapid serological test (Abbott Determine®). A total of 449 children were recruited and interviewed and 375 (84%) were tested for HBsAg. Convenience testing was chosen, as it was likely to be a relatively unbiased method in this situation where all children on the island have good and equitable access to hospital services. Immunization status was checked against the children's immunization cards and cross-checked against the records kept by the public health nurses. Information about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 education, blood transfusion, breast-feeding, mode of delivery, and place of birth wa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mothers using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ree children tested positive for HBsAg resulting in a prevalence of 0.8% (CI 0.2–2.5%). Hepatitis B 1 (Hep B 1) immunization coverage was found to be high, 99.1% (CI97.7–99.7) and 91.9% (CI 88.9–94.2) of children received the first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ithin 24 h after birth. Coverage for the third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as 97.6% (CI 95.5–98.7) and of the children with complete immunization 84.7% (CI 80.9–87.9) had received all three doses by 6 months of ag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tituted changes in the delivery of hepatitis B vaccine have been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to children and indicate that Tonga appears to have achieved the elimination target of less than 1% HBsAg prevalence in children. This convenience survey used a simple, cost effective and reproducible study design. Convenience testing can be recommended for surveilla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s in settings where the population has good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邹城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邹城市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0年起每年随机抽查50~60名儿童检测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并调查人群乙肝发病率。1999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呈下降趋势,儿童尤为明显,从接种前4年平均阳性率13.14%下降到最近4年的0.39%,下降了97.03%。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P均0.01)。结论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宁波市区完成基础免疫儿童乙肝抗体水平。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江东区进行过三剂次乙肝基础免疫的466名入托入园儿童进行HBsAg和抗-HBs水平检测。 【结果】 未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儿童,乙肝高抗体检出率为30.69%;1.5~2岁组、3岁和4岁以上组儿童高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5.42%、29.24%和15.79%;接种时间在出生后1个月内和1个月后的儿童高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7.25%和55.56%。 【结论】 入托入园儿童乙肝高抗体检出率较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建议对低抗体或未检出抗体的健康儿童进行乙肝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且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阻断成功定义为儿童按国家免疫程序在完成出生时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1、6月龄HepB接种后7-12月龄HBsAg阴性,HBV突破性感染定义为阻断成功儿童在12月龄后HBsAg阳性或24月龄后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至2019年9月进行5次随访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390名,其中12名29-117月龄儿童发生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为3.08%(12/390),均为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HBsAg阴性。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无、低、正常、高应答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25.00%、6.67%、2.61%、0.95%;母亲HBeAg阳性、阴性的儿童分别为9.76%、0.00%;母亲高、低HBV病毒载量的儿童分别为11.96%、0.34%。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母亲高病毒载量是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HR=5.91,95%CI:1.87-18.71;HR=45.81,95%CI:5.88-356.96)。结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Ag阳性、母亲高HBV病毒载量、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的儿童更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普遍推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为了解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血清学效果,于1994~1995年在南宁等5个城市和农村三类地区,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1991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人,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结果5个城市均为100%,农村富裕地区为47.4o%,一般地区为39.3%,而贫困地区仅为18.1%.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柳州等3个城市和5个地区,抽取199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并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的儿童1459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执-HBs,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c.结果1994年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7%,1986年的9.7%下降了82.5%。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和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四川省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8个调查县(区)共14个调查点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4 ml,共3806人份,用ELISA酶标法对标本进行HBsAg、抗-HBs、抗-HBc检测.结果 14个调查点人群HBsAg标化阳性率为7.05%;抗-HBs标化流行率为29.77%,HBV流行率为40.30%.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0.73%,HBsAg阳性率为2.62%,抗-HBs 56.68%;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3.44%,HBsAg阳性率为1.47%,抗-HBs阳性率为67.69%.3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5.77%,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78%、75.44%.结论 四川省开展乙肝疫苗接种以来,人群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为制定非新生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采集有明确乙肝疫苗免疫史、不同免疫程序的1~15岁人群血清444份,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分析比较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和持久性;同时与1992年乙肝疫苗免疫前的本底资料相比较。结果2005年各年龄组儿童HBsAg携带率较1992年均有显著下降;免疫后5年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其中抗-HBs阳性率下降至1992年自然感染水平;免疫5年后行加强免疫,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加强免疫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后间隔5年行加强免疫使免疫持久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为制定乙肝高流行区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4岁儿童作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史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调查对象的HBsAg、抗-HBs、抗-HBc。结果共调查1185人,其中男性684人,女性501人;本地户籍占99.75%(1182/1185)。HBV感染率为11.22%(133/1185),HBsAg阳性率为2.53%(30/1185),抗-HBs阳性率为55.70%(660/1185),抗-HBc阳性率为7.85%(93/1185)。1~14岁儿童各年龄组之间HBV感染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南雄市HBsAg、抗-HBs阳性率(4.51%、67.17%)高于海丰县和新兴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的1~14岁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34%(1035/1185);在具有完整接种记录的890人中,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90%(809/890)、78.31%(697/890),1~6、7~9和10~14岁组相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渐降低,而HBsAg阳性率则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广东省调查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应继续保持新生儿高水平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并进一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及时查漏补种,从而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