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河北省20个县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认的1岁及1岁以上的7884例密切接触者在线索患者确诊后1个月内进行PPD试验,3个月后对第1次试验阴性者再次进行PPD试验。结果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15岁的儿童感染率为39.03%(153/392),15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60.65%(4014/6618)。PPD试验强阳性率<15岁的无卡痕儿童高达28.06%(110/392),是有卡痕儿童(16.82%,147/874)的1.67倍,15岁及以上年龄组13.55%(897/6618)最低。随着线索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的增多,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增高,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不同的线索患者的接触者感染率及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2,P<0.01;χ2=235.11,P<0.01)。与线索患者为夫妻、父母、同学和同事关系的接触者感染率较高,为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的接触者感染率较低,不同关系接触者的感染率和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4,P<0.05;χ2=18.97,P<0.05)。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年感染危险率为3.53%(ARI=10÷1133÷3×12×100%)。结论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与线索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接触者与线索患者关系以及接触者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疫情处置的最佳原则与方法.方法 对发生结核病暴发的大连市一所中学的整个初3年级229名学生进行胸部X线摄影和PPD筛查.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评价暴露水平、PPD与续发患者的关系.结果 根据与传染源的接触密切程度关系,将暴露分为4个水平:1级暴露人群为传染源所在班级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74.0%(37/50);2级暴露人群为与1班相邻且经常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58.5%(24/41);3级暴露人群为位于同一楼层但不与传染源同在一教室上课的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31.8%(21/66);4级暴露人群为既不在同一楼层上课,又不在同一教室上课的其他班级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12.7%(9/71).1级和2级暴露人群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6.0%(8/50)和2.4%(1/41),x2=4.65,P<0.05.按照首次密切接触者筛查PPD试验结果统计: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与< 15 mm两组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3.3%(2/15)和17.1%(6/35),x2=0.11,P>0.05;按照3个月随诊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结果统计: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和<15 mm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6.2%(6/37)和15.4%(2/13),x2=0.00,P>0.05.对于本次疫情,即使对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者(共计15名)全部进行预防,理论上仅能对22.2%(2/9)的续发患者进行前期干预.结论 在结核病暴发中,结核分枝杆菌高暴露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续发患者与PPD是否强阳性无关.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防止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大连市登记的散发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录入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大连市散发学生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共纳入散发肺结核患者228例,并对其9863名密切接触者随访12个月.观察涂阳和涂阴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与PPD强阳性率(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分布,采用ROC曲线获取结核病暴发和续发患者的PPD强阳性率的截断值.结果 228例散发肺结核患者中,涂阳肺结核39例,其密切接触者发生“偶然聚集”和“结核病暴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7.9% (7/39)和10.3% (4/39);涂阴肺结核189例,其密切接触者发生“偶然聚集”和“结核病暴发”的发生率均为7.9% (15/189);两者比较,x2=0.60、0.23,P值均>0.05.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均值为(16.0±0.8)%;涂阴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均值为(15.3±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P>0.05.大连市入学新生的PPD强阳性率为(6.5±0.5)%,与发生结核病疫情的不同级别(无聚集、偶然聚集和聚集性暴发)的PPD强阳性率均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4,P<0.01.将随访期12个月内发生续发患者作为诊断标准,绘制PPD强阳性率ROC曲线,特异度为85.0%,敏感度为70.0%,曲线下面积为0.78,截断值为25.5%.将结核病暴发作为诊断标准,绘制PPD强阳性率ROC曲线,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78.0%,曲线下面积为0.81,截断值为21.5%.结论 涂阳和涂阴患者具有相同的引发结核病暴发事件的风险.高暴露群体PPD强阳性率超过21.5%是产生续发患者的预警指标,提示密切接触者具有发病可能,应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对全市学校肺结核疫情和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建立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处置结果数据库,包括济南市市、县两级监测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患者、学校方告知患者及外地单位反馈的学校患者。2018年全市共发现学生或教师肺结核患者197例,除去实习、毕业或近期接受过筛查等原因的10例患者,对187例肺结核患者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共11617名。对其中24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确定密切接触者2138名,实际筛查2104名;163例病原学阴性及无病原学结果的肺结核患者确定密切接触者9479名,实际筛查9384名。密切接触者采用全市统一配发的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剂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简称"PPD试验")筛查。结果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患者以大学生为主81.28%(152/187)。11488名密切接触者的PPD试验结果中,阴性8898名(77.45%),一般阳性1434名(12.48%),中度阳性651名(5.67%),强阳性505名(4.40%)。24例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PPD试验强阳性率(7.41%,156/2104)明显高于163例非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的强阳性率(3.72%,349/9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01)。通过筛查共发现肺结核患者31例。结论通过对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可发现部分结核病患者;落实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可减少结核病在学校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21年北京市高中及以下学段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结果,为科学规范开展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新生肺结核筛查系统”中2021年3804所学校高中及以下学段筛查信息记录完整的467 088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肺结核可疑症状及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结果,以及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检查结果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467 088名调查对象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占0.17‰(80/467 088),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占0.40‰(187/467 088)。69 519名调查对象进行了TST,阳性率为13.45%(9353/69 519)。寄宿制学校初中学段调查对象TST阳性率为11.07%(960/8673),明显低于高中学段调查对象的13.77%(8369/60 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7,P<0.00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密切接触史者TST中度及以上阳性率为12.64%(23/182),明显高于无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密切接触史者的4...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检测技术,了解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潜伏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pot技术对1052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检测,同时进行PPD皮试。结果在密切接触者的家庭成员和同事中Elispot的阳性率分别是29.4%和22.1%,PPD强阳性结果是30.5%和8.9%;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4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发病率为1.3%。结论 Elispot诊断结核感染的特异性高于PPD,用Elispot筛查结核密切接触者,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PPD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 在结核病集团感染评价中的价值,探索控制集团感染的最佳策略。 方法 在一起结核病暴发事件中,将513名接触者按照暴露程度分为6级,由高到低(1级至6级)接触者数量依次为:47、81、110、90、122和63名,对接触者进行PPD与IGRA联合检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不同Mtb感染判断标准(PPD≥10 mm、PPD≥15 mm、PPD阳转及IGRA阳性)与暴露等级的相关性;在删除40例行预防性治疗的接触者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续发(共19例续发患者)的高风险因子;比较不同暴露等级、不同感染判断标准的发病率,同时评价各种感染控制方案的优劣。 结果 PPD≥10 mm、PPD≥15 mm、PPD阳转和IGRA阳性结果与暴露等级(6级)均密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1.78(95%CI:1.14~2.78)、1.01(95%CI:0.69~1.47)和2.84(95%CI:2.01~4.01);IGRA阳性 (P=0.03,OR=3.63)与暴露程度 (P=0.00,OR=2.77)是患者续发的高风险因子。高密切接触等级(L1~L2)、中密切接触等级(L3~L4)和低密切接触等级(L5~L6)的续发率分别为13.3%(13/98)、3.2%(6/190)和0.0%(0/185)。高密切接触等级的续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暴露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P<0.05。IGRA阳性组发病率为8.3%(15/180),显著高于IGRA阴性组的1.4%(4/29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对于高暴露等级(1级)无论PPD及IGRA结果如何,全部进行化学预防,对其他等级均依据IGRA阳性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其发病预测的敏感度为94.7%(18/19),特异度为46.1%(124/269),阳性似然比为1.8,阴性似然比为0.1,符合最佳效益原则。 结论 IGRA在结核感染诊断和发病预测等价值方面优于PPD;暴露程度和IGRA阳性是制定集团感染控制策略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处置铜陵市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聚集性疫情,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安徽铜陵市某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PPD)皮肤实验、X线胸片、痰涂片检查。结果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2例,均为菌阴肺结核,A病区6例,罹患率6.12%; B病区6例,罹患率8.11%; A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8. 70%,B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24.66%,预防性服药率19.04%。结论此次疫情发生由于未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肺结核患者,专科医院未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消毒措施,未做好患者管理控制工作。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结核病患者,把好患者进出关口,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等措施,是预防控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BCG,BCG-PPD)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3所大学2821名学生的结核病筛查数据。根据使用的PPD试剂种类进行分组,BCG-PPD组学生1386名;TB-PPD组学生1435名。对两组观察者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72 h查验硬结平均直径,对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对两组硬结平均直径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对组间PPD结果分布频度及结核病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当理论值<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卡痕与PPD阳性结果间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位硬结平均直径BCG-PPD组(6 mm)大于TB-PPD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34, P〈0.05)。BCG-PPD组的阳性率(54.8%, 759/1386)明显高于TB-PPD组(32.7%,469/1435)(χ^2=139.818,P〈0.05);PPD强阳性率BCG-PPD组为6.6%(92/1386),高于TB-PPD组的3.4%(49/1435)(χ^2=15.425,P〈0.05);BCG-PPD组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27/1386),高于TB-PPD组的0.4%(6/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4,P〈0.05)。卡痕与PPD阳性结果相关,有卡痕者更容易出现PPD阳性结果(OR=2.046,95%CI=1.630~2.569,P〈0.05)。 结论 TB-PPD和BCG-PPD皮肤试验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强阳性率和异常反应发生率上存在差别,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释放IFN-γ反应及其对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4例),密切接触组(19例)和结核病组(39例)3组对象,按其有无卡介苗(BCG)接种各分成两个2组共6小组: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15例)、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19例)、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6例)、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13例)、结核病组BCG未接种者(7例)和结核病组BCG接种者(32例)。分离PBMC并分别与PPD和ESAT-6/CFP-10融合蛋白共同培养5d,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观察6组对象IFN-γ释放反应。结果:PPD刺激后,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BCG接种者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健康对照组、密切接触组、和结核病组3组总阳性率分别为0%,21.1%,87.2%,阳性率明显增加。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为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能够区分BCG接种和结核病,在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曦  王丽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87-890
目的 了解中央财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2年入学本科新生共计9702名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部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6.02%(584/9702),其中,男生的强阳性率为4.04%(145/3587),女生为7.18%(439/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2010年PPD试验强阳性率最高,为10.44%(233/2231);2009年、2012年和2011年次之,强阳性率分别为5.43%(136/2505)、4.75%(116/2442)和3.92%(99/2524)。4年间新生体检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4例,检出率为0.14%(14/9702)。14例肺结核患者中,6例PPD试验强阳性。 结论 在高校新生开展PPD普查,是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方法,加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在高校传播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痰涂片阳性(简称“涂阳”)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为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小榄镇2011-2012年收治的年龄≥15岁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共195例进行调查,其中本地户籍59例,非本地户籍136例,男性130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39.47±16.88岁,年龄≤45岁者141例,>45岁者54例,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72例,初中者86例,高中及以上者37例。每例患者均由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医生对其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宣传教育(简称“宣教”)和居家隔离措施指导,1个月后再对该患者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中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居家隔离措施执行情况。发放问卷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100.00%。使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核心信息知晓率为42.56%(83/195),年龄≤45岁者知晓率为50.35%(71/141),>45岁者为22.22%(12/54),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1,P<0.001);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为16.67%(12/72),初中者为45.35%(39/86),高中及以上者为86.49%(32/37),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3,P<0.001)。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率为83.08%(162/195),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不戴口罩率为97.22%(70/72),初中者为83.72%(72/86),高中及以上者为54.05%(20/37),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0,P<0.001)。对日常生活用品不消毒者占87.69%(171/195),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不消毒率为95.83%(69/72),初中者为90.70%(78/86),高中及以上者为64.86%(24/37),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5,P<0.001)。 结论 小榄镇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居家隔离措施执行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上述知晓率和执行率就越低。这部分患者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家庭基本情况、诊疗经过及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医疗费用等信息。共发出问卷105份,收回问卷97份,均为有效问卷。同时,结合病史和报表资料等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费用等信息。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2008年家庭年度不同类别收支情况和治疗相关费用及占家庭收入的比率,比较不同患者医疗费用及占年家庭收入比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对象人均结核病经济负担为5177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16.29%,其中医疗费用为2452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8.23%。男、女性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174、184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9.92%、5.94%,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1.722,P=0.085;Z比率=-1.664,P=0.0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和(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634、3109、1997和174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4,P=0.251);但四者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10.50%、9.92%、9.61%和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P=0.026)。有医保、无医保及不清楚自身医保情况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765、1943和61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但三者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22%、7.61%和1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7,P=0.151)。涂阳患者和涂阴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046、3078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7.69%、8.50%,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0.685,P=0.493;Z比率=-0.094,P=0.925)。有住院史和单纯门诊治疗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1 001、1988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54.99%、7.2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费用=-5.233,P<0.001;Z比率=-4.392,P<0.001)。 结论 普陀区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有住院治疗史、无医疗保险覆盖、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疾病负担高于其他患者,故应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方式,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四所中学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5153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年龄、性别、居住来源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2%的学生集中在13~14岁组,来源于农村者占57.6%,≥5mm总阳性反应率23.1%,≥15mm为7.4%。2219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16.0%、10.9%、5.9%和2.9%,有卡痕学生结素反应性明显高于无卡痕者;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高于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初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建议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宜昌市县(区)级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评价其在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配置的公平性,为各县(区)结防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以县(区)级为单位,由市结防所下发调查表至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由县(区)级结防科负责人填写,下发问卷9份,回收9份。收集全市县(区)结防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信息,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以构成比作为评价主要指标。 结果 全市县(区)级共有57名结防人员,男女比例1.59:1,平均年龄(45.51±2.67)岁,平原及丘陵县(区)级结防专业人员年龄偏大,山区年龄偏小;本科学历占19.30%(11/57),大专学历占31.58%(18/57),中专学历占43.86%(25/57),高中学历占3.51%(2/57),初中学历占1.75%(1/57);县(区)级结防专业人员中所学专业为公共卫生者占1.75%(1/57),临床医学者占56.14%(32/57),放射专业者占8.77%(5/57),检验专业者占10.53%(6/57),护理专业者占14.04%(8/57),其他非卫生专业者占8.77%(5/57),山区县非卫生专业占12.50%(4/32)高于平原及丘陵县的4.00%(1/25);职称构成比高级:中级:初级为1:6.8:3.4;临床诊疗岗位占38.60%(22/57)。平原及丘陵结防专业人员平均每人服务人口7.55万人,山区结防专业人员平均每人服务人口4.18万人,平原及丘陵服务人口是山区服务人口的1.81倍。 结论 宜昌市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匮乏,急需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优化岗位配置,确保结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全国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2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有关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全国学生总数(不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008年为240320 175名,2009年为238547238名,2010年为237235870名,2011年为235770400名,2012年为235770400名。结果2012年全国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39198例,报告发病率为16.63/10万,与2008年(65815例,27.39/10万)比较,下降了39.28%。第二季度报告的患者比率最高[30.43%(12662/41608)~32.38%(21313/65815)]。2012年学生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西藏(79.95/10万,415/519042)、青海(59.09/10万,607/1027309)、贵州(36.54/10万,2956/8089905)、重庆(33.06/10万,1778/5377413)、新疆(26.08/10万,1082/4147979);2012年学生患者占全人群患者的4.12%(39198/951508),15~<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54.12%,21215/39198)。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全国共报告了21起学校聚集性疫情,全国东中西部省(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其中以高中为主,发生14起(66.67%),平均每起疫情报告患者25例。结论2008-2012年学生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季度报告患者数最高,西部地区学生报告发病率较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20岁年龄组。近几年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露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校学生结核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校学生结核病疫情,为完善重庆市高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沙坪坝区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登记的820例高校学生结核病患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07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发现方式对高校学生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确诊延迟的影响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校学生结核病患者登记率由2005年的144.00/10万(121/84 028)下降至2012年的29.47/10万(76/257 889),历年高校学生患者占全区总患者数的比率一直在10%以上。登记的高校学生结核病患者中66.34%(544/820)的患者为非肺结核可疑症状者;77.32%(634/820)的患者来源于转诊;33.09%(271/819)的高校学生患者就诊延迟;25.12%(206/820)的高校学生患者确诊延迟;不同发现方式对患者的确诊延迟率中追踪发现的患者确诊延迟率最高,达到71.43%(30/42)。 结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校结核病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高校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采取进一步完善高校结核病防控体系、加强结核病健康促进、做好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谢言  赵琦  姜世闻  赵飞  徐飚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76-880
目的 了解中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为更好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四川、贵州、云南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较多的3个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抽样点及2个流调点邻县,采用便利抽样法每县抽取1所学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所学校的高二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现状等。共计发放问卷443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问卷有效率98.6%。分别统计各条结核病相关信息的知晓率、总知晓率、态度和总得分。 结果 调查对象对10条结核病防治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4.3%(2375/4370),其中关于诊疗相关政策及疾病危害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3.9%(209/874)和23.8%(104/437)。结核病综合知识得分6分(P25=4,P75=7)。7.0%(30/430)的学生表示得病后会隐瞒病情, 21.2%(91/430)会与身边结核病患者保持距离,0.5%(2/430)的学生表示不和结核病患者来往。65.7%(287/437)的学生从未主动了解过结核病知识,96.3%(420/436)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结论 西部地区中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偏低,存在消极态度。应当由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合作,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学校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