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波山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2):827-830
目前,结核病已是传染病的头号杀手。全世界近1/3的人感染Mtb,而且每年约有900万新发临床结核病患者及200~300万死亡患者。随着多耐药Mtb和HIV与Mtb双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迫切需要研制新的疫苗和抗结核药物,以及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Mtb早期分泌抗原靶6(6 kDa 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protein, ESAT-6)是结核病疫苗和结核病诊断试剂的候选蛋白质之一。现对ESAT-6的基础研究概况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多种组织器官传染病,但其致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Mtb是一种典型的胞内致病菌,能在巨噬细胞内长期生存,并诱导细胞转化为朗罕细胞而形成结核结节。业已肯定,结核结节及结核肉芽肿是结核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组织细胞对Mtb感染的炎性反应性增殖。因此,在Mtb感染过程中,必然存在Mtb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并涉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本文就近年有关Mtb感染宿主细胞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其致病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往往决定结核病的发生及病程发展。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分泌蛋白与宿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表面广泛表达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结合,相应激活或抑制免疫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吞噬和抗原呈递等功能,引发炎症或死亡,表现为抗结核免疫或免疫逃逸。本文主要综述了TLR4信号通路在介导结核杆菌调控免疫细胞功能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揭示Mtb致病机制及结核病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Mtb)侵入宿主细胞并在宿主细胞中持续存在是Mtb感染引起致病的重要原因。当Mtb感染宿主时,可与宿主巨噬细胞(M?)相互作用并调节M?的功能,影响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ESX-1分泌系统作为Mtb的主要分泌系统,能将Mtb分泌的蛋白质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发挥毒力及免疫调节作用;某些分泌蛋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并是强有效的T细胞抗原,可作为结核疫苗设计及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抗原。对ESX-1分泌系统与M?相互作用过程的机制研究是分析Mtb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发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对Mtb的ESX-1分泌系统组成以及分泌蛋白对M?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分析ESX-1分泌系统因子在Mtb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的作用,对于开发新的结核疫苗和药物控制结核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结核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结核病研究面临的形势 自1882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致病菌后,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Mtb痰涂片抗酸染色方法和抗结核药品的相继问世,使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发生了改变,特别是20世纪40至50年代,多种抗结核化学药品的不断发明和应用,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当前唯一可用的疫苗卡介苗(Baeille Calmette Guerin;BCG)免疫保护效果极不稳定,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势在必行。本文拟对结核分枝杆菌MPT64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由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发的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结核病报告2017》年报指出:2016年新增结核病感染者1 040万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167万例,死于HIV共感染的人数37万。随着多耐药性菌株和HIV共感染等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形式愈加严峻,积极研发新型结核疫苗十分必要。结核分枝杆菌RD区编码蛋白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发及新型诊断方法建立中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及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RD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由Mtb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全球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峻,而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新型结核病疫苗已成为国内外结核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将本课题组自1998年至今研究Mtb Ag85A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治疗效果进行综合与概述,结果表明Mtb Ag85A 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可减少小鼠组织中的Mtb尤其是耐多药Mtb的数目,该疫苗与常规化疗联合不仅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可有效地杀灭或抑制Mtb,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是引起结核病这一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灾难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在巨噬细胞中以一种潜伏的状态长期存在;并且其细胞壁厚,抗菌药物难以透过,加之其生长缓慢,抗结核治疗不当易使其产生耐药菌株。近年来由耐药Mtb引起的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XDR-TB),以及全耐药结核病(totally drug-resistant TB,TDR-TB)的出现,加之Mtb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疫情的上升,使得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普通的结核病的治疗相比,对这些类型的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更加昂贵和困难,并且其治疗失败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因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点对于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尤以发展中国家为首,是受危害最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结核病最常见且有效的疫苗是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但由于其对成人肺部结核保护作用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外界因素的改变也使卡介苗难以满足人类预防结核病的迫切需求,因此,新型抗结核疫苗的研发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本文将介绍减毒活疫苗VPM1002疫苗,蛋白质/佐剂疫苗H4/H56:IC31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其他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以及一些尚在研究的抗结核免疫机制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当宿主免疫力减弱,潜伏感染的Mtb得以复苏,导致TB感染的复发。巨噬细胞自噬作为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宿主抗Mtb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16.3(Hsp16.3)是Mtb潜伏感染(LTBI)期间表达的重要蛋白,它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自噬而维持Mtb长期生存,从而导致LTBI的发生。本文综述了Hsp16.3在LTBI中调控巨噬细胞自噬的作用,期望Hsp16.3能够成为LTBI的生物标志物和抗结核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登记分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特点,了解耐药的危险因素,为制订耐药结核病(特别是MDR-TB)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患者、复治(复发、返回和其他)和治疗失败(初治失败、复治失败和治疗3个月末痰涂片阳性的新患者)3类患者收集2份痰标本进行培养,用比例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INH、RFP、EMB、S、Km和Ofx)敏感性试验。2006年12月至2012年3月进行痰培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2110例,培养阳性1947例(92.3%);经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型鉴定,Mtb感染1800例(92.4%)。 结果 1800例Mtb感染者中总耐药794例(44.1%,794/1800),其中单耐药结核病(SDR-TB) 244例(13.6%, 244/1800)、多耐药结核病(PDR-TB)155例(8.6%,155/1800)、MDR-TB 395例(21.9%,395/1800);MDR-TB检出率明显高于SDR-TB和PDR-TB(χ2=43.4,χ2=123.6,P值均<0.01)。新患者、复治及治疗失败3类患者SDR-TB检出率分别为11.9%(57/480)、14.4%(159/1107)及13.1%(28/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85);3类患者PDR-TB检出率分别为5.4%(26/480)、9.8%(109/1107)及9.4%(20/213),复治与治疗失败PDR-TB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4),但高于新患者(χ2=8.53,P=0.01);3类患者MDR-TB检出率分别为14.4%(69/480)、22.5%(249/1107)及36.2%(77/213),经χ2检验,治疗失败患者MDR-TB检出率高于复治和新患者(χ2=17.92,χ2=42.07,P值均<0.01)。 结论 武汉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检出率高;耐药成因复杂,耐药谱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结核病控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许多新药物、新方案、新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2012年,抗结核新药研究最令人鼓舞的事件是贝达喹啉(bedaquiline,TMC207)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并可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结核病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项采用经过热处理灭活的Mycobacterium indicus pranii(MIP)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化疗治疗结核渗出性心包炎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值得关注。本报告介绍了肝炎治疗性疫苗V5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b期临床研究结果。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估各种方法在结核病中的治疗价值;同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中介入治疗方面的内容。在结核病外科治疗方面补充了骨结核外科治疗进展,尤其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新方式及其应用。抗结核治疗新方案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结核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以及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等7个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否为活动性方面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87例住院患者(结核性疾病患者128例,其中活动性结核组103例,陈旧性结核组25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459例,免疫损害组241例,非免疫损害组218例)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T-SPOT.TB、病理、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等的结果,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7例T-SPOT.TB阳性者中确诊结核病患者106例,阳性预测值56.68%(106/187),400例阴性者中确诊非结核病患者378例,阴性预测值 94.50%(378/400)。587例中共确诊结核性疾病128例,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2.81%(106/128),均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35.71%(30/84)、抗酸杆菌涂片8.74%(9/103)及结核抗体(Mtb-Ab)14.06%(9/64)的敏感度,活动性与陈旧性结核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3.20%(96/103)和40.00% (10/25);459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免疫损害组与非免疫损害组T-SPOT.TB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71.37%(172/241)和94.50%(206/218)。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患者T-SPOT.TB的敏感度为100.00%(37/37)。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病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s计数中位数分别为502个/106 PBMCs和430个/10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25, P75)分别为(217个/106 PBMCs,1287个/106 PBMCs)和(140个/106 PBMCs,1303个/106 PBMCs),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29.5,P=0.585)。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中位数分别为456个/106 PBMCs和528个/10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25, P75)分别为(264个/106 PBMCs,950个/106 PBMCs)和(186个/106 PBMCs,1244个/106 PBM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83.0,P=0.871)。 结论 T-SPOT.TB在低风险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较好,而在有潜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降低,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与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相比,敏感度较高,但对鉴别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AIDS高流行县(区)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对HIV与Mtb双重感染患者结核病治愈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析安徽省AIDS高流行的7个县(区)2006年10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发现的199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疗程结束后的转归情况。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中进行抗病毒治疗者135例,抗结核治疗者192例,181例接受了全程督导,疗程结束后1年内结核病治愈48例,完成疗程113例,迁出4例,死于结核病4例,死于非结核病21例,治疗失败1例,丢失1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3.9%(161/192),总病死率13.0%(25/192),其中因结核病死亡率2.1%(4/192)。结论 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积极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并进行及时的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结核病治愈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防御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该问题的阐明,将为结核病疫苗、免疫诊断试剂和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蛋白,呈螺旋状结构,它们通过ESAT-6分泌系统(ESAT-6 secretion system,ESX)分泌到细胞外.该家族共有23个成员(EsxA~W),其在基因组上相邻排列的2个蛋白编码基因形成11个类操纵子结构的基因对.该家族蛋白参与宿主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免疫系统识别的优势抗原,大多数是T细胞优势抗原,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和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方面起关键作用.鉴于EsxA和EsxB的研究概况国内外报道较多,而其他ESAT-6家族成员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笔者着重概要地介绍ESAT-6家族其他成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重点县(区)对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的结果,为进一步完善Mtb与HIV双重感染的检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和2012年全国294个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重点县(区)中开展HIV抗体检测的48848和98739例新登记结核病患者的筛查情况,同时将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全国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现状调查的阳性率及2540个非重点县(区)新登记结核病患者的HIV抗体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2010年,294个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重点县(区)结核病患者平均HIV筛查率为43.32%(48848/112757);进行HIV检测的结核病患者中HIV的总体检出率为2.71%(1324/48848);非重点县(区)进行HIV检测的结核病患者中HIV的总体检出率为0.41%(185/45274)。2012年,相应的比率分别为86.63%(98739/113978)、1.63%(1605/98739)和0.39%(628/159586)。2010、2012年重点县(区)HIV检出率[2.71%(1324/48848)、1.63%(1605/98739)]与非重点县(区)HIV检出率[0.41%(185/45 274)、0.39%(628/1595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9.17、1080.37;P值均<0.0001)。2010、2012年294个重点县(区)共检测出Mtb与HIV双重感染者分别为1324例和1605例,占全国估算患者例数的50.40%(1324/2627)和63.64%(1605/2522)。结论2012年全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重点县(区)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HIV检测例数和检出的Mtb与HIV双重感染者与2010年相比均有显著上升, 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重点县(区)筛查策略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和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探讨SMX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TMP联合SMX对12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设计方法,抽取1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观察SMX在与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布丁联用时MIC值的影响,以H37Rv为对照,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观察SMX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DR菌株、非MDR菌株、敏感菌株间MIC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90.08%(109/121)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可以被MIC为1/19(TMP∶SMX)μg/ml的复合制剂抑制生长, 5株菌株的“TMP∶SMX=1∶19”的MIC为2/38 μg/ml,仅有7株“TMP∶SMX=1∶19”的MIC≥2/38μg/ml,包括敏感株5株,MDR菌株2株。“TMP∶SMX=1∶19”对敏感株、MDR菌株及非MDR菌株MIC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对于H37Rv,SMX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药后,除了利福布丁表现出协同作用(FICI为0.281)外,其余药物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对18株临床分离株,SMX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药后,77.78%(14/18)表现为与利福布丁协同,FICI范围为0.205~1.063。 结论TMP联合SMX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并且这种活性与细菌对其他药物是否耐药无关;SMX与其他常用抗结核药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固体培养、比例法药敏和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扩增(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在中国基层实验室应用的检测成本。 方法 选取4个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收集3次固体培养和Xpert检测成本数据,2个省参比实验室收集3次对硝基苯甲酸(PNB)菌群鉴定和比例法利福平药敏试验成本数据。采用要素法计算每种方法单位检测成本,计算每例患者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成本。在不同结核病患病率人群中,以固体培养试验为金标准,比较Xpert检测在不同检测效能下检出1例结核病患者的成本。在不同利福平耐药率的可疑人群中,以传统药敏试验为金标准,比较Xpert检测在不同检测效能下检出1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成本。调整Xpert检测设备和试剂价格后,分析Xpert检测的单位成本。 结果 固体培养、菌群鉴定、利福平药敏试验和Xpert检测的单位检测成本分别为47.87、46.73、82.86和118.62元。传统方法检测每例结核病患者所需成本(2份培养,1份传代,1份PNB鉴定试验)为172.57元。传统方法检测每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平均成本(2份固体培养,1份传代,1份PNB鉴定及药敏试验)为208.84元。当Xpert检测结核病或利福平耐药特异度为85%时,如果检测敏感度大于70%,在结核病患病率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病率1%~70%的任何人群中,Xpert检出1例结核病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成本均低于传统方法。试剂价格变化对于检测成本的影响远远大于设备价格变化的影响。 结论Xpert检测是一种比传统方法更经济并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在中国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