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以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染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流感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段(0、24、48、72 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通过以上3种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0 h有基础水平的表达,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感染24 h时达高峰,48 h开始回落,72 h表达量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加病毒的对照组,各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因此推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率、细胞[Ca2 ]i浓度、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钩藤碱和异钩藤碱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细胞[Ca2 ]i浓度,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升高BaxmRNA/Bcl-2mRNA的比值。结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具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细胞[Ca2 ]i浓度、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上调Bax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蜂胶高浓度组、氟伐他汀钠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和蜂胶高浓度组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P0.01)。12 h时与氟伐他汀钠组比较,联合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氟伐他汀钠联合应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立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ythase ,e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 ,ICAM 1 )基因的表达 ,NOS活力和黏附的THP 1细胞量的影响。方法 以氧化LDL抑制培养的ECV 3 0 4细胞表达eNOS ,加入不同浓度西立伐他汀后 ,用RT PCR法检测eNOSmRNA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中NO量。以脂多糖 (LPS)及西立伐他汀加入ECV 3 0 4细胞后 ,用RT PCR法检测ICAM 1mRNA ,并测定黏附的THP 1细胞量。结果 随着西立伐他汀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eNOSmRNA水平增加 ,0 0 1 ,0 1 ,1 0 μmol/L时分别增加 5 0 %,1 5 0 %,3 0 0 %,P均 <0 0 5。培养液中NO亦相应增加 ,0 0 1 ,0 1 ,1 0 μmol/L时分别增加 2 6 7%,92 3 %,2 3 0 %,P <0 0 5。西立伐他汀浓度为 0 1 ,1 0 μmol/L时 ,ICAM 1mRNA分别从 70 7± 1 0 4降至 5 6 2± 6 5 ,3 5 8± 4 2 ,P <0 0 5。黏附于ECV 3 0 4细胞的THP 1细胞在 1 0 μmol/L时被抑制 2 6 %,P <0 0 5。结论 西立伐他汀能诱导内皮细胞eNOS基因的表达及增加NOS活力 ;抑制内皮细胞表达ICAM 1mRNA及THP 1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 ICAM-1siRNA及错配siRNA转染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过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转染后48 h 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在转染48 h后ICAM-1 mRNA表达减少90.0%,蛋白表达减少83.0%.结论:使用小干扰RNA能有效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的3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 sVCAM-1、IFN-γ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 TNF-γ水平。肺结核组中,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15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20例,后者于治疗2个月后再次采血。结果肺结核组血清 sVCAM-1、TNF-γ和 IFN-γ的水平分别为(822±206)、(1.5±1.1)和(23±13)μg/L,高于对照组(428±73)、(0.2±0.1)和(16±1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0.01、<0.01、<0.05);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患者的血清 sVCAM-1和 TNF-α的水平分别为(897±144)、(2.0±1.4)μg/L,高于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患者的(765±230)和(1.2±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IFN-γ在Ⅱ型与Ⅲ型肺结核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抗结核治疗后,血清 sV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532±103)、(0.8±0.8)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治疗2个月后 sVCAM-1和 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治疗后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肺结核治疗前血清 sVCAM-1与 TNF-α、IFN-γ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69、0.560,P 值均<0.01)。对照组和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清 sVCAM-1与 TNF-α、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VCAM-1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一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甙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b1能否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发生.方法 将细胞分成四组:对照组(不经任何药物处理)、肿瘤坏死因子α组、人参皂甙Rb1组和肿瘤坏死因子α加人参皂甙Rb1组,分别培养16 h.提取各组细胞m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用标记上Calcein-AM的人单核细胞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分子层的黏附性;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超氧阴离子产物,并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人参皂甙Rb1预处理能有效阻止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增高,并减弱由其导致的单核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增加.人参皂甙Rb1还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超氧阴离子产物增加,并抑制由其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衰减.结论 人参皂甙Rb1对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羟基红花黄素A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测定不同浓度羟基红花黄素A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羟基红花黄素A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红花黄素A减轻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论羟基红花黄素A可通过减轻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预防氧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王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79-4180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炎症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45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120μg与生理盐水40 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3 d。对照组患者实施基本治疗。患者试验开始当天及试验3 d后均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的水平无明显差异,3 d后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治疗组CRP、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访7 d内治疗组患者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441,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性介质作用于血管内皮的有害作用,提高其对于受损血管的保护作用,对于炎症性血管内皮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发现拉西地平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拉西地平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株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拉西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哇巴因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哇巴因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 MTT法、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确定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ECV-304细胞株的效应.并通过PCNA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生理浓度(0.3~0.9 nmol/L)的哇巴因能刺激细胞增殖,病理浓度(0.9~1.8 nmol/L)的哇巴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结论生理浓度的哇巴因参与维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信号转导通路与NF-κB有关.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及功能,可能参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2.
哇巴因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明哇巴因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肿法、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确定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ECV-304细胞株的效应。并通过PCNA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 生理浓度(0.3~0.9mol/L)的哇巴因能刺激细胞增殖,病理浓度(0.9~1.8nmol/L)的哇巴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生理浓度的哇巴因参与维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信号转导通路与NF--κB有关。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及功能,可能参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共培养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VSMCs直接种植于培养板表面,VECs则种植于与VSMCs相对的浮胶底面。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鉴定VECs和VSMCs,RT-PCR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VECs呈铺路石样形态,vWF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s免疫荧光染色α-SMA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48h共培养组VSMCs的合成表型相关基因CRBP-1、Smem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分别为1.4倍、1.5倍;72h达到峰值,分别为1.7倍、2.1倍,96h开始下降;共培养组中收缩表型标记物Smoothelin-B和SM-MHC的基因表达水平在48h、72h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96hSmoothelin-B却高于单独培养组。单独培养组上述各基因的变化趋势不变或保持稳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M-MHC蛋白表达在共培养组中96h后从下降转为升高(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向合成型转化,96h后促进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细胞促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细胞源生长因子的影响,以氢过氧化枯烯作用于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后,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并用肝素亲和层析法处理,分组测定其对3T3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脂质过氧化作用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氢过氧化枯烯使培养的内皮细胞的脂过氧化物蓄积增加,且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3T3细胞的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对Swiss3T3细胞的促增殖活性主要存在于非肝素结合部分。氢过氧化枯烯作用后的内皮细胞的内皮素分泌水平比对照组增加。由此推测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的内皮细胞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可能与内皮素等非肝素结合的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细胞源生长因子的影响,以氢过氧化枯烯作用于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后,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并用肝素亲和层析法处理,分组测定其对3T3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脂质过氧化作用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氢过氧化枯烯使培养的内皮细胞的脂过氧化物蓄积增加,且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3T3细胞的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对Swiss3T3细  相似文献   

16.
山莨菪碱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血栓形成以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一步凝固法检测培养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Northem blot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mRNA的表达;为了评估上述作用是否通过核因子κB途径转导,采用电泳迁移变动检测法检测培养的内皮细胞核提取物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发现,内毒素脂多糖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加入山莨菪碱后,内毒素脂多糖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并与山莨菪碱呈量效关系。且山莨菪碱能完全阻止内毒素脂多糖致内皮细胞核提取物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提示,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拮抗内毒素脂多糖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且这种拮抗作用可能通过、至少部分通过核因子κB途径转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脂.结果 1.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分别为(2.7±2.0)%和(15.0±8.0)%,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5.0±5.0)%和(16.8±9.0)%,P>0.05].2.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6.22±19.16)μg/L和(72.37±14.06)μg/L,P<0.001].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脂。结果  1.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2 7± 2 0 ) %和 (15 0± 8 0 ) % ,P <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5 0± 5 0 ) %和 (16 8± 9 0 ) % ,P >0 0 5 ]。 2 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10 6 2 2± 19 16 ) μg/L和 (72 37± 14 0 6 ) μg/L ,P <0 0 0 1]。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包括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体外实验,首先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培养,然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E2转染对血管紧张素II刺激HUVEC产生的LOX-1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首先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将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CE2组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组(EGFP组),每组10只。ACE2组经尾静脉注射ACE2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ACE2)(2.5×109 pfu/ml),EGFP组注射等量EGFP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EGFP)。注射一个月后处死动物,做腹主动脉的油红O及LOX-1表达的检测。结果: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均证实ACE2基因转染抑制了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体内实验中ACE2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明显低于EGFP组水平。结论:ACE2通过抑制LOX-1的表达进而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软脉化斑汤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软脉化斑汤组,每组10只。另选取8周龄WKY雄性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血管组织病理形态;测定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6(RGS16)表达水平。结果干预4周、8周软脉化斑汤组大鼠血压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TG、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IL-6、hs-CRP、TNF-α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SOD水平、T-AOC均升高(P<0.05),MDA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脉化斑汤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CAM-1、RGS16水平下降(P<0.05)。结论软脉化斑汤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压及血脂代谢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下调VCAM-1、RGS16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