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调查了上海医科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1~4年级共计1.434名学生的吸烟现状,上医和化工学生吸烟率分别为21.6%和53.2%;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发现父母亲和最要好朋友的吸烟状况及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虽然上医有93.5%化工有90.2%的学生知道吸烟的危害因素,但与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近半数的吸烟者初吸烟年龄在大学,最常见在朋友聚会、空闲无聊等情况下吸烟;近半数的学生对学校开展戒烟活动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2.
医科大学生吸烟心理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医科大学生吸烟情况及心理、行为状态,笔者于1993年5~11月对本校13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了吸烟现况调查。其吸烟率为14.58%(男生为29.34%,女生为1.31%);男生吸烟率有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吸第一支烟的年龄多数在14~19岁之间;影响学生的吸烟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心理和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汉市小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有效措施来控制青少年吸烟,对武汉市高年级小学生的吸烟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等因素进行了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武汉市的8所小学的在校高年级小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年级小学生吸烟率高达了7.54%(尝试吸过烟的学生占7.54%,10支以内占1.7l%,10支以上占0.7l%,已养成习惯占0.14%)。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包括家庭、伙伴、社会、父母职业、性别、抵御同伴递烟压力的能力等。结论 大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待吸烟行为持反对态度,家庭、伙伴、社会心理因素等对吸烟行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方法 利用自填式问卷调查2021名初中男生的吸烟相关信息,确证性因子分析构建测量模型,迭代加权虽小二乘法(ER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模型。结果 提取了三个环境因素潜变量,即监护人限制、吸烟环境和学校环境。吸烟相关态度只提取一个潜变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能解释吸烟行为38馆%的变异。对吸烟行为起直接作用的有:吸烟环境、监护人限制、拒烟决心和吸烟态度等。年级、健康知识和学校环境则起间接作用。危险因素排序:吸烟环境(45.76%)〉吸烟态度(19.88%)〉年级(0.44%);保护因素排序:拒烟决心(16.61%)〉监护人限制(10.51%)〉健康知识(3.89%)〉学校环境(2.92%)。结论 健康知识只能通过相关信念而对学生吸烟行为起间接的抑制作用,且贡献比例很低。年级的增长对学生吸烟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青少年控烟不能只限于健康教育,环境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率为16.6%,男性吸烟率为24.75,女性为1.8%。吸烟行为初次发生在小学46人,中学65人,大学15人。首次吸烟原因以好奇模仿为主,达50.8%。调查对象中多数对吸烟有害有所认识,但较肤浅。吸烟学生中有戒烟愿望者达76.8%。影响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中,教师、家长和朋友的吸烟行为及其态度是其重要原因。提示:大力提倡在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营造无烟环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中学生吸烟倾向和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制定有关教育策略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总吸烟率为8.4%,其中男生为15.1%,女生为1.3%;初吸烟年龄平均为11岁;初中生和高中生均随年级升高而吸烟率有明显上升;影响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为掌握捐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同伴压力及学生经济状况。结论:在进行控为活动的同时,应采取针对中小学生理、心理  相似文献   

7.
选择衡阳市城区、乡区中学校各3所,每所学校从初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抽查两个班.共调查学生3756人,其中男生2727人,女生1029人.采用匿名问卷自境形式调查吸烟心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1结果1.1简阳市中学生吸烟总率为19.06%,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2533%和2.40%.男生年级吸烟率以初三和高三毕业班较高,分别为29.24%和30.41%.1.2对中学生吸烟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用相对危险度(OR)大小排列:性别(14.0)、密友吸烟(8.5)、学业影响(3.5)、对禁烟态度(3.3)等为主要因素.对其因素进一步作多元Logistic…  相似文献   

8.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兰州理工大学460名大学生的吸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尝试吸烟率为73.0%,女生为26.9%。一至四年级男生的吸烟率分别为25.51%,24.17%,40.86%和42.35%,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学生吸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社会风气、周围人群以及香烟的易得性等是影响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正确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阶段转换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地区某大学1~3年级在校大学生8138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尝试吸烟者和从未吸烟者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不规律吸烟者和尝试吸烟者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规律吸烟者和不规律吸烟者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做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影响不同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因素。结果调查的8138名大学生中,尝试吸烟率、不规律吸烟率和规律吸烟率分别为19.6%、2.0%和1.1%,且三种吸烟行为流行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长。人大学后,仍有学生尝试吸烟或成为规律吸烟者。在男大学生,由不吸烟发展为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有大学生的生源、父亲文化程度、吸烟相关知识和信念水平、室友吸烟;由尝试吸烟转变为不规律吸烟的影响因素是非医学生、吸烟相关信念、室友和同学吸烟;由不规律吸烟转变为规律吸烟的影响因素包括父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人。在女大学生,由不吸烟发展为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是母亲文化程度、吸烟相关信念、室友吸烟;由尝试吸烟转变为不规律吸烟的影响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室友吸烟和同学吸烟。结论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应根据他们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或控制吸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词查分析我国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大学1~3年级在校大学生8138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吸烟相关的知识和态度、以及吸烟行为。结果:8138名调查对象中,77.3%从未吸烟,19.6%尝试吸烟,2.0%不规律吸烟,1.1%规律吸烟。无论是男女大学生尝试吸烟,还是男大学生不规律吸烟,均是城市生源低于农村生源。每月花费超过500元是男性大学生规律吸烟的危险因素。在男大学生,室友、同学吸烟和持支持吸烟的态度是尝试吸烟、不规律吸烟和规律吸烟的危险因素,且OR值依次递增:类似的现象在女大学生中也有发现,但未发现同学吸烟和持支持吸烟态度与女大学生规律吸烟有显著关联。结论:影响男女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因素存在着差异,据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中小学生吸烟状况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方法对北京市城乡3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吸烟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吸烟率为3.93%(男生5.47%,女性0.87%),中学生吸烟率为8.93%(男生17.8%,女生0.82%)。吸烟烟程短、程度轻、吸烟量少是本次调查学生吸烟的特点。学生吸烟与情绪、心理、父母的化、习惯、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提示我们教育学生不吸烟,培育健康行为,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从小学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郊区随机抽取4384名初中和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吸烟率为29.0%,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能正确认识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认为吸烟是不良习惯、坚信自己永远不吸烟等因素可能防止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而男性、高年级、认为男性吸烟有风度及有利于社交、将吸烟作为空闲消遣、朋友吸烟、父亲吸烟、老师在课堂上吸烟等则是诱发学生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学生控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生理与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和易成瘾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2002年4—6月,抽取上海市19个区县个27所初级个学、26所高级个学、13所完个和39所个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各区县在辖区内按学校类别分为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三层,采用《2002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9308人,有效调查表为9246份(99.3%)。结果:本次调查有15.2%的学生曾经吸过香烟,4.7%的学生在13周岁就吸过一整支香烟,5.0%的学生目前吸烟,1.3%的学生经常吸,0,5%的学生在吸烟的日子里,吸烟量至少为10支,2.0%的学生曾经在30天内每天至少吸1支烟。45.7%的学生曾经喝过酒,17.8%的学生近期饮酒,5.2%的学生在1个月内曾经喝醉过。4.4%的学生承认曾经服用可引起依赖的药物,0.9%的学生承认对服用药物有依赖。用近期吸烟和近期饮酒这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得到这两个变量为正相关。结论:中学阶段是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最好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控制危险行为的重点人群,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理压力及疲劳对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大学1~3年级在校大学生8138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的心理压力、自身和同伴吸烟情况及社会经济学指标,Chalder疲劳量表测量其躯体和精神疲劳。以“从未吸烟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尝试吸烟者”和“现吸烟者”作为病例组,进行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压力及疲劳对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进入大学后仍有学生尝试或形成吸烟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学指标和同伴吸烟行为的影响后,躯体疲劳(OR=1.044,95%CI:1.013~1.075)、对学业和未来工作的担心(OR=1.020,95%CI:1.001~1.040)是男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学习压力(OR=1.063,95%CI:1.012~1.117)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人际与环境压力(OR=1.152,95%CI:1.012~1.312)是女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理压力及疲劳和大学生吸烟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且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吸烟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酒依赖行为倾向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索大学生酒依赖倾向影响因素。方法:在4所省属大学,对1~4年级共884名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他危害健康行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定。结果:13.0%的学生报告显示有酒依赖行为倾向(男生为17.5%,女生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男生酒依赖行为倾向与某些社会因素(学生来源于农村、年级升高、母亲大专以上学历)、心理因素(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中学新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玉溪市中学新生尝试吸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学校的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的1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尝试吸烟率为53.1%,学生得到第1支烟的方式多为朋友给(52.5%),吸第1支烟的地点多在一卜学或放学路上(23.4%),吸第1支姻时的同伴多为朋友或同学(70.7%),吸第1支烟的原因多为好奇(69.0%),吸烟后的感觉多为不舒服(61.0%)。影响尝试“及烟的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为性别、兄弟姐妹中有人吸烟、年级和父亲吸烟。结论玉溪市中学生较其他地区的中学生具有更为普遍的尝试吸烟的行为,说明了在学校开展控制吸烟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青少年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武汉市青少年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表明,2690名学生平均吸烟率为35.80%,其中男生为51.48%,女生为10.98%,明显高于国内报道有关同龄学生的吸烟率。非重点中学学生吸烟率高于重点中学(P<0.01)。吸烟率随年级增长而升高,男女生开始吸烟年龄高峰均在10~14岁。开始吸烟原因以好奇为主。影响因素以与青少年学生接触较密切的人中是否有吸烟行为最为重要。在学生中开展吸烟行为的干预措施,初中低年级是其关键时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减少老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对于降低青少年吸烟率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翼城县青少年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表明,3296名学生平均吸烟率为32.13%,其中男生为51.48%,女生为10.98%,明显高于国内报道有关同龄学生的吸烟率,非重点中学学生吸烟率高于重点中学(P<0.01)。吸烟率随年级增长而升高,男女生开始吸烟年龄高峰均在10-14岁,开始吸烟原因以好奇为主。影响因素以与青少年学生接触较密切的人中是否有吸烟行为最重要。在学生中开展吸烟行为的干预措施,初中低年级是关键时期。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减少老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对于降低青少年吸烟率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齐齐哈尔/北京的特快列车350名旅客吸烟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率为53.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6.4%,女性为1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年龄组间吸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分析影响旅客吸烟的因素,发现旅行时无聊、消磨时间、习惯,是影响吸烟行为的主要原因。旅客中虽然有90.7%的人知道吸烟有害,但与行为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特快列车在开展控烟活动以来,成绩显著,能够在车厢联接处吸烟的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校学生吸烟情况,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我们于1991年6月对我校学生的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吸烟率:本次调查有效人数679人.吸烟者237人.吸烟率为34.90%.三个年级学生中吸烟年以88级为最高,达46.30%,其次为89级,占35.95%,90级为最低,占22.27%.三个年级学生吸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49,P<0.005).可见学生的吸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学生吸烟与性别关系:在237名吸烟者中,男生222人,吸烟率为52.36%,女生15人,为5.88%,男、女生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