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乐宇  肖声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10):998-999
目的了解库存全血报废原因。方法对新乡市中心血站2003-2006年所有库存全血的外观情况进行肉眼观察,把异常的全血报废记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经观察确定共有229袋全血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脂肪血、血袋破损、溶血、凝块、细菌污染、絮状物等。结论工作人员应提高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血液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为寻找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提供参考。方法:盘锦地区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共计34 443份,对血液因检测因素不合格和非检测因素检查不合格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盘锦地区血液报废率分别为4.39%、7.06%和9.09%,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报废中,检测因素占比为14.65%,非检测因素占比为85.35%;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为抗-HCV、HBsAg、ALT、抗-TP和抗-HIV,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脂肪血、非标量、析出、破损、溶血、凝块和过期;在各种因素血液报废率中,脂肪血所占比率最大。结论:通过对各种因素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规范采供血管理、加大对采、制、存、供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控制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3.
分析血液报废原因,以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某市中心血站制备的所有血液,分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所致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报废9422.85U(7.92%),报废率分别为脂肪血3019.85U(32.05%)、ALT高2540U(26.96%)、HBs Ag阳性1973.5U(20.94%)、抗-TP阳性949.5U(10.08%)、抗-HCV阳性554.5U(5.88%)、抗-HIV阳性145.5U(1.54%)、过期105.50U(占1.12%)、破损66.50U(占0.71%)、不足量30.50U(占0.32%)、其它18.00U(占0.19%)、凝块10.50U(占0.11%)、絮状物6.5U(占0.07%)。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必须做好献血前咨询及血液初筛工作,同时加强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教,特别是献血前注意事项的普及教育,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途径,以确保血液安全的前提下避免血液浪费.方法:统计分析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结果:2013~2016年本中心共采集制备血液1868257U,报废136265U,血液报废率为7.29%,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68,P<0.001),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71370U(3.82%),其中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HBV>TP>HCV>NAT>HIV;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64895(3.47%),其中乳糜血报废占2.02%.结论: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主要原因为实验室检测感染标志物阳性血.做好献血前咨询和初筛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科教普及工作,加强采血员工的业务培训以及规范操作规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统计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可以查找血液质量管理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保证采用血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血液的报废,提高血液的合格率。方法对2005~2007年深圳市龙岗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中脂肪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主要报废原因。结论①脂肪血报废与采血前咨询程度及群众对献血知识普及率低有关,需加强对献血者的咨询及宣教,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②采血前初筛ALT,降低因ALT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对减少血液报废,节省血液资源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笔者对本中心2003-2006年的血液成品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统计分析血液报废情况,寻找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2008至2012年韶关市无偿献血中不合格血液,按不合格的原因归类统计分析,判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结果 脂肪血是我市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ALT与血液传播疾病紧随其后.在报废血液中,脂肪血占41.13%,ALT阳性占21.58%,HbsAg阳性、梅毒阳性、HCV阳性、HIV阳性约占29.35%,其他原因占7.30%.结论 加强献血前知识的宣传和进行ALT和梅毒采前快速检测,及提高HBsAg快速检测的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合格血液、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率和减少采集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张勇 《医疗装备》2019,(5):30-31
目的探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制备的成分血液54 636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数量,并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54 636袋成分血在制备过程中报废2 909袋,占总量的5.33%。血液报废的原因有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血液凝块、破损、操作不当5种,因此造成的血液报废数量分别占成分血总量的5.10%、0.10%、0.03%、0.09%、0.01%。结论在血液分离制备、储存保管、发放运输等过程中,应采取加强血液采集质量管理、提高成分血制备水平、严把血液保存条件、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从而确保所采集血液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成分制备环节中的血液报废是指血液采集入待检库后,至合格血液入成品库之前,出现的如乳糜血、血袋破损渗漏、血量不足、溶血、其他等现象。为了加强对无偿献血的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血液质量,杜绝血液浪费,本文对成分制备环节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阎鹏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135-136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的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共40例,对其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查找。结果导致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采集时间不恰当、出现凝块血液、标本容量不足、标本溶血。其中采集时间不恰当有10例,占总数的25%、出现凝块血液有5例,占总数的12.5%、标本容量不足有16例,占总数40%、标本溶血有9例,占总数的22%。结论常见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理的原因有采集时间不恰当、出现凝块血液、标本容量不足、标本溶血等,为了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必须做好血液标本采集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根据我院血液科血液报废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血液科血液库中由血站提供血液制品。对血制品质量进行检查,包括乳糜血、溶血、血浆破损、絮状物、颜色异常等。结果我院血库中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血小板3类血制品,一共有1069袋,其报废率为1.74%。血液报废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液过期,占48.0%,其次是血液制品中产生有絮状物,占21.5%。结论针对各种报废原因采取各种不同的应对方法,以减少血液报废的几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声  何锐洪 《现代医院》2010,10(12):115-116
目的对无偿献血不合格血液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减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进而采取措施,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8年、2009年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HBsAg、梅毒、抗-HCV、不足量以及其他。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大力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5~2010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呈下降趋势,报废以破损、溶血、脂血为主。结论血站质量管理部门应从选好采血袋、加强体检咨询、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采血技能训练、科学合理储血等入手,有效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 选取接受无偿献血的血液5600份,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测,对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 本组实验数据中共有316份血液通过检测后不合格,为报废血液,占总血液检测数量的5.54%.其中因血液本身检测不合格造成报废的有240例,因血液储藏管理不善造成的报废数量为76份.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经过对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有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有98例,占40.8%;梅毒阳性有81例,占33.7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29例,占12.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有21例,占8.75%;艾滋病毒阳性有11例,占0.46%.而造成血液报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血液的储藏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是血袋过期密封不严,血袋产生破损以及标签缺失情况.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增高,梅毒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艾滋病毒阳性,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要注意血液的储藏,对血液的储藏加强管理,并在操作过程中药注意规范操作,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合格原因,总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对2008~2014年血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4年采集制备血液因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人次占7.74%(22350人次/288881人次),其中ALT不合格率最高(其构成比为58.49%),非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以脂浆为高(其构成比为30.03%)。结论:采血不合格血液中因ALT不合格为高,其次为采血量不足而致不合格,血站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教,健康征询和初筛工作中强化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和新进人员采供血技术培训,有效降低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血液成分的收回和报废情况,了解献血者血型血清学因素对报废率影响,探寻有效措施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方法 对2016年—2022年来医院所退回的血液成分按原因、类别、收回后报废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其中血型血清学阳性者,完善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ABO血型确认等实验;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内血液成分总体收回率为0.88‰~1.33‰,各类血液成分的出库报废率在0.08%以下;血小板报废占收回比例维持低平,冷沉淀波动较大,血浆及红细胞类略有上涨趋势;血液收回后报废的主要原因为配血不合、血袋破损、絮状物和凝块等;因血型血清学因素所致报废血液中,属于女性献血员的有119袋(60.41%),男性有78袋(39.59%);男性与女性在总体检出、直抗检出、抗筛检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64、0.759、0.159,P>0.05)。结论 鼓励健康适龄人群尤其是男性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血站与医院加强沟通,提升血液需求预测准确性,加强献血员征询、血液检测和供应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血液调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从而减少该环节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制备的合格率。方法:分析2016年血液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所造成的血液资源浪费,同时保证血液质量。结果:针对不同报废情况,采取对应改进措施后,再统计2017年度及2018年度部分月份在血液制备环节的报废率,较之2016年,中重度脂血、血袋破损、颜色异常三个方面均有所降低。结论:该措施可促使工作高效化、流程合理化,最终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3我站临床血浆报废退回原因及强化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血站实施血浆质量强化控制前后的被临床用血单位退回的血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检测后比较其报废原因差异,以及实施强化措施前后的报废率改善情况。结果2010-2013年本站血浆报废退回566袋中,破损366袋(64.66%),脂血88袋(15.5%)、纤维蛋白析出58袋(10.25%)位列前3位;加强血浆质量控制后,2013年本血站输送给各个临床用血单位的血浆被退回89袋明显低于2010-2012年度。结论导致血浆报废的许多原因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必须加强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核查验收,统一血站与医院的报废标准,确保血浆制品符合临床标准,减少血液浪费,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对临床检验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预防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0.03~2011.03期间送检的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3480份标本中,全血17.8%(620/3480),血清49.7%(1730/3480),血浆32.4%(1130/3480),其中不合格标本5.5%(193/3480)。在不合格标本中,溶血22.7%(44/193),凝血16.0%(31/193),抗凝剂使用错误6.2%(12/193),血液量存在误差50.2%(97/193),其他原因4.6%(9/193)。结论 血液量存在误差以及溶血、凝血现象,是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表现。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训练,加强对采血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间进行采血化验者的3852份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由血液检验师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价,并登记检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包括剂量、溶血、凝血、抗凝剂是否正确等,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3852份血液标本中有228份临床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2%,228份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延时送检、脂血、抗凝管使用不当、标准量不符合要求、采血位置不当、标签不当等;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溶血及凝血发生率最高,我们应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