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关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在目前医学教育体系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文课程建设也日趋迫切.通过对人文课程开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旨在探索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建设途径,以不断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升其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4.
汪一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2):19-21
雅斯贝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当前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普遍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拓宽人文教育的途径,将人文学科纳入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鼓励医学生有计划地选修人文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对医学教育规律认知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基本以专业教育为核心,较少考虑对其他学科,特别是对人文学科融合的医学教育模式越来越显得其不足,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医学教育改革中对人文科学的强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1人文科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把人文科学与医学教育相结合是医学院校中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生学的整体素质,扩大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医学院校在开设人文课程时,存有因人设课、各取所需等偏差,为此需加强对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优化调控。一是要确立依据,明确优化调控的指导思想;二是要理顺思路,把握优化调控的基本原则;三是要合理实施,建立优化调控的科学方法。通过优化调控以使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8.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在当代医学教育体系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必须加强医学与之相应的人文课程建设。本文着眼于对人文课程概念的界定、现状的分析,旨在探索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建设途径,以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现实中患者被看成是单纯的疾病载体,不和谐音符出现,甚至造成医闹等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医学人文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以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被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科学的作用重新成为医学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认真审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21世纪医学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医学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成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3):111-113
在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和非精神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有关人文教育的话题又被适时地重新提起,特别是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加以关注。鉴于此,本文试就医学生人文精神及其教育的主要内涵作一抛砖引玉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人文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应设立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机构、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研究与探索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1998年6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的设置及与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研究和布署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根据所承担的北京市教委的《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的需要,自1997年起先后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 相似文献
15.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人文性。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龚謇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3):46-47
本文根据医学科学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科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人文属性这一特点,阐述了医学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针对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背景与现状,通过开展全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传统医学教学方法、营造医学人文教育氛围、强化教师医学人文教育能力、开辟医学人文教育的网络环境等方法,探索了一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教学改革项目,医学院校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人文类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人文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精品课程的本身属性决定深化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是人文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学术研究是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教材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人文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网站建设是人文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医学院校开设人文课程的现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科学的发展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总的趋势是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推动了学科的演进与发展。未来的人才需要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此,许多国家都相应地调整了课程结构,总的趋势是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开设综合化课程。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率先进行课程结构综台化改革,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育,加强文理渗透。以使大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历史和科技发展,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特色,分别构建了专业基础课程类的人体结构与功能学课程群和专业主干课程类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并结合实际详细阐述了课程群建设内容及优化措施,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群的建设来促进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