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危重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及其应激状况制定个体化TPN方案,并对其治疗前后精神状态、APACHEⅡ评分、体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液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56例病人TPN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55例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PACHEⅡ、血清总蛋白、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较TPN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TPN治疗前增高(P<0.05);TPN治疗后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均略有下降,上臂肌围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生TPN并发症。结论个体化TPN治疗对综合性ICU危重病人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48例普外科危重病人在术前、术后使用了深静脉营养(TPN)。TPN 使用时间最长87天,最短15天,绝大多数病人用 TPN 后达到了或基本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和血清白蛋白不同程度地增加或无明显下降。通过本工作,我们认为对病人营养善的评价按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点肌周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淋巴细胞总数并结合氮平衡试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TPN 途径以穿刺法上腔静脉置管为佳;热源用糖一脂肪混合物较为合适;氮源用高支链氨基酸溶液为主较满意。我们还对 TPN 期间代谢紊乱及微量元素缺乏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后病人肠内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消化道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种配对将2005年6月-2008年5月间我科危重病患者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IgAI、gG、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等。结果:2组免疫、炎症及营养相关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危重病人给予谷氨酰胺,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内微生态环境和预防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甚至减低ARDS和MODS发生率等方面,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30例普外科危重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5例。A组仅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予全肠外营养(TPN)。分别于入院48h内及治疗7d后测血清蛋白质、免疫指标,统计预后及感染性并发症。结果,入院48h内两组血清蛋白质、免疫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7d后A组观察指标无好转,B组除白蛋白显著下降外余指标显著改善(P<0.05),治愈率高于A组,感染性并发症少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认为TPN对普外科危重病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 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危重病人全肠外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例普外科危重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5例,A组仅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予全肠外营养(TPN),分别于入院48h内及治疗7d 后测血清蛋白质,免疫指标,统计预后及感染性并发症,结果,入院48h内两组血清蛋白质,免疫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7d后A组观察指标无好转,B组除白蛋白显著下降外余指标显著改善(P<0.05),治愈率高于A组,感染性并发症少于A组,但差异无著性(P>0.05),认为TPN对普外科危重病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危重病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2例老年危重病人应用鼻饲人工匀浆膳进行肠内营养同时加适量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治疗前后0天、10天、30天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淋巴细胞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肌酐、尿素氮变化不大。临床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全胃肠外营养组26例(TPN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的变化,GCS分值、大便潜血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水平无明显变化,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胃肠道营养不但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减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 1 3 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十强的松 )和对照组 (强的松 )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和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见尿蛋白减少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 ,总胆固醇下降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 (P <0 .0 1 ) ;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治疗组在改善水肿、腹胀等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排泄 ,提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 ,降低总胆固醇 ,改善血液粘稠状态及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虎  易鸣  何滨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8-141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PN+谷胺酰胺)和对照组(TPN),治疗7d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负氮平衡的程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AP患者TPN中,谷胺酰胺具有增加血清白蛋白合成、改善负氮平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危重病人经常规治疗加营养支持治疗,然后进行营养评价,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333例危重病人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经治疗后观察其营养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C-反应蛋白(CRP)、总淋巴计数(TLC)、血红蛋白(HG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甘油三脂(TG)、血糖(GLU)等变化。比较病人转入ICU及转出ICU时营养状态及各项营养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转入ICU与转出ICU时比较,NRS 2002评分、HGB、GLU含量转出时较转入时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F、BUN含量转出时较转入时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C、CRP、TP、ALB、TG、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PN支持疗法对外科危重病人手术后血清蛋白质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70例外科危重病人随机分成TPN组(40例)和常规组(3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0天采血测其白蛋白(AL)、前蛋白(PA)、转铁蛋白(TF);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白介素—2(IL—2)的浓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TPN组血清蛋白含量术后未见明显下降;细胞免疫指标CD3^ 、CD4、CD8^ 、CD4^ /CD8^ 、IL—2升高明显。结论:TPN改善了重病患者手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普外科进行危重患者治疗时,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普外科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且根据患者的身体现状、实际病情等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精神状况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所有患者,体重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精神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白蛋白、总蛋白以及血液淋巴细胞等都有了显示的升高,使得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结论:在进行普外科危重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方法,既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也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肠外+肠内营养(PN+EN),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2、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营养支持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 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最明显(P<0.01),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次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可敏感地反映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 (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0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 ,随机分为实验组 (TPN组 )和对照组 (非 TPN组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 1天及第 7天检测 Ig G,Ig A,Ig M,C3,T细胞亚群 ;以及手术前后体重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血糖的测定。结果 T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6 .7% (8/30 ) ,对照组为 2 3.3% (7/ 30 ,P>0 .0 5 ) ,病死率为 3.3% (1 / 30 )。 TPN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体重丢失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大肠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后第 1天Ig G、lg A、Ig M、C3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第 7天 TPN组恢复较快 ,除 Ig M外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 CD+ 3、CD+ 4、CD+ 4/ CD+ 8比值术后第 1天下降明显 ,而 TPN组术后第 7天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 T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能力 ,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早期实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TPN)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TPN,入院2-3d给予肠外营养(PN),2-8d后给予肠内营养(EN)+PN,5d后给予EN。对照组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EN采用混合奶,经胃管给予。观察第1、7、14、21天2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第1、7、14、2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21天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行TPN能逐渐满足机体所需能量及氮的需求,通过较短时间肠外、肠内给予营养的过渡,并尽早实行EN更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TPN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能逐渐改变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对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量化人白蛋白或血浆白蛋白对危重病人死亡率的影响。设计 :对治疗低血容量、烧伤或低白蛋白血症危重病人时分别使用人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或均不使用或使用晶体溶液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对象 :3 0项随机对照试验 ,包括 14 19例随机病人。主要结果的评价指标 :每项试验随访结束时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结果 :在各类病人中 ,白蛋白治疗组的死亡危险度高于对照组。给予白蛋白的死亡危险度在低血容量、烧伤和低白蛋白血症中分别为 1.4 6( 95 %可信区间为 0 .97~ 2 .2 2 )、2 .4 0 ( 1.11~ 5 .19)和 1.69( 1.0 7~ 5 .19) ;使用白蛋白的总死亡相对危险度为 1.68( 1.2 6~ 2 .2 3 )。在固定效应模式下 ,使用白蛋白者死亡危险度的总差别为 6%( 95 %可信区间为 3 %~ 9% )。以上数据提示 ,在每 17例给予白蛋白治疗的危重病人中就有 1例额外的死亡。结论 :没有证据证明给予白蛋白可降低包括低血容量、烧伤或低白蛋白血症等危重病人的死亡率。相反 ,强烈提示其可增高死亡率。因此对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应立即给予重新审视 ,而且只限于在严格指导下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无乳糖奶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的应用及营养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无乳糖奶在小儿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营养价值。方法 :将 88例小儿秋冬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 ,两组患儿均在脱水基本纠正后及出院前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无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无乳糖奶用于小儿秋冬季腹泻病的辅助治疗 ,可以避免因停用乳制品导致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 ,营养缺乏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不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