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纵隔非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隔非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对137例肺癌患者X线体层、CT、MRI提示纵隔淋巴结不肿大者经纤支镜行TBNA检查。结果该方法准确性为96.4%,对肺癌纵隔非肿大淋巴结的转移诊断率为24.1%,其中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率为13.2%。结论该方法能够明确肺癌纵隔非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对肺癌术前诊断分期、术中确定纵隔淋巴结清除范围及估计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安全的临床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纵隔占位性病变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电视纵隔镜术后均明确诊断,其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6例,结节病6例,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转移性乳腺癌、纵隔型小细胞肺癌各1例.手术时间15~4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对性质不明的纵隔占位性病变能迅速明确诊断,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手术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8年3月在该院胸外科住院的39例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并进行活检获取病理以明确诊断.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39例患者均获明确病理诊断,其中,肺腺癌12例,肺鳞癌8例,肺小细胞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纵隔淋巴结结核4例,结节病2例,纵隔慢性淋巴结炎1例.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可作为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总结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30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24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6例。旨在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5-78岁。均经临床查体、胸部X线、CT、痰细菌及细胞学检查和纤支镜检查。术前均未能明确病理诊断,其中临床拟诊肺癌淋巴结转移20例,胸腺瘤5例。结节病2例、结核1例,淋巴瘤2例。其中有5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本组行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4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6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视纵隔镜诊断胸部疑难疾病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胸部疑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全麻或局麻下应用电视纵隔镜.经气管前隧道观察并活检气管周围肿物或淋巴结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32例纵隔原因不明肿大淋巴结经纵隔镜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节病者17例,纵隔结核5例,淋巴瘤5例,肺癌并转移4例。诊断不明原因反应性增生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平均8mL(5-30mL);手术平均25min(15-60min)。结论纵隔镜对胸疑难病的诊断与常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差别.该手术安全、准确.可有效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总结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肺癌的术前分期和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组 7例行颈部纵隔镜术 (其中 1例行右前斜角肌淋巴结活检 ) ,2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结果 :确诊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5例 ,腺癌 1例 ,小细胞癌 1例 ,胸腺鳞状细胞癌 1例 ,结核 1例。合并胸膜破裂 1例 ,切口感染 1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电视纵隔镜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活检的准确性 ,同时也方便了术中配合和教学 ,应该广泛普及和开展  相似文献   

7.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规范诊断纵隔肿大淋巴结程序及提高诊断效率的临床思路。方法 采用核素断层显像(^99mTc-MIBISPECT)与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和诊断。结果 ^99mTc-MIBI 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19%、93.62%、90.54%;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不明性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93.33%。结论 ^99mTc-MIBI 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的预测具有独特价值;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了提高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效率,必须结合相应疾病的特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肺炎性假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前诊断为本病者10例(43.4%),误认为肺癌11例(47.8%),误诊为结核球、纵隔肿瘤各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assisted mediastinoscopy,VAM)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11月开展的15例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48mL。12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7例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5例阴性者开胸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纵隔疑难疾病3例,经纵隔镜手术后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简便易行,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并为肺癌的准确分期提供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等球形病变鉴别。方法收集我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灶多位于肺边缘胸膜下,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或模糊,边缘可见桃尖征、粗长毛刺,多数直径2~4cm,密度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注重肺部感染史,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正常老年人及7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应用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的结果作了分析,进而探讨了 VLP 检测与心肌梗塞及/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OMI 并室壁瘤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室壁瘤患者(5/12对11/63),OMI 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 OMI 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23对3/52),MI 患者作 VLP 检测,对于预报室性心律失节及判别高危病人确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盲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盲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献。结果:3例患均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见盲肠2例呈急性炎症改变。1例为慢性炎症改变,3例均行右半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证实,溃疡基底为肉芽组织.有炎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巨纤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炎症。结论:孤立性盲肠溃疡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疾病,钡剂灌肠或CT检查难以与盲肠癌鉴别,最终确诊需要对结肠镜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如无并发症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下疳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因素,方法:对162例硬下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硬下疳患者中,48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为29.6%,易与硬下疳混淆的疾病有龟头包皮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肿瘤,毛囊炎及皮肤非特异性感染,侵蚀性阴部溃疡,白塞综合征,固定性药疹,疥疮结节,软下疳等,结论:硬下疳的误诊可由多种因素直起,其不典型表现(包括潜伏期过短或过长,非生殖器部位多个皮肤损害,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以及医师对硬下疳的认识误区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因素,诊断硬下疳仍然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活检以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3例被误诊的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有惊厥表现,因忽略血糖检查,分别被误诊为宫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和癫痫。人院后常规行血糖检查发现低血糖,再进一步检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结论 对于婴儿惊厥起病,应常规行血糖检查,持续低血糖,再行血胰岛素、尿酮检查,尽早发现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  相似文献   

15.
徐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00-1302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技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A组 )和 4 0例恶性胸腔积液 (B组 )涂片做 HE染色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 :1A组间皮细胞和 B组肿瘤细胞形态学参数 (面积、周长、最大长径、最小长径、形状因子及核 /浆比 ) ;2 A、B两组 Ag NOR颗粒总面积 /核、形状因子及异形指数。以上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上述各参数测得值 B组均高于 A组 ,A、B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结论 脱落细胞图像分析结合 Ag NOR颗粒测定可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鉴别提供量化依据 ,在其辅助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子宫肉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 1980~ 2 0 0 1年本院收治的 36例子宫肉瘤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 ( 组 ) 2 1例 (5 8.3%)为初次手术时误诊 ,本组患者有 14例再次手术 ,5例 3次手术 ,近期复发率 70 %。初诊确诊为子宫肉瘤者为对照组 ( 组 ) 15例 (4 1.7%)。2 组患者中位年龄较 组轻 ,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局部切除 ,增加复发率和血行播散的机会。 3 组再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 组显著增加。结论 初次确诊并选择根治性手术方式是改善子宫肉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及转归。方法:7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医学干预,并与同期未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6个月后进行功能评定,治疗组显效6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可以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0.
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提高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近10a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食欲减退、腹块和发热为主。病变分布胃46例,小肠10例回盲部13例,结肠15例,直肠2例,X线和内窥镜是主要的检查方法,B超、CT及血管造影有辅助诊断意义,内镜下超声量 新的有前景的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普通活检阳性率不高,粘膜大活检有助于诊断。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易与其他胃肠道疾病混淆,容易误诊,临床疑诊病例,应设法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