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小儿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大约每18000~130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发病[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激光光凝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4例(4眼)在我科确诊为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患儿,住院且行局部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12个月。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就诊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岁。其中1例有家族史,其余3例为散发病例。4例肿瘤距离黄斑>3.0 mm,距离视神经>1.5 mm,均没有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的种植,肿瘤直径均≤3.0 mm。结果4例患儿至随访期末肿瘤呈退缩模式。结论单病灶早期RB可单独使用局部疗法,激光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高和发展眼底病激光技术提高全视网膜光凝术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是治疗眼底病的基础激光技术,提高和发展PRP激光技术是提高PRP术疗效的保证。掌握PRP术多方面的适应证,掌握和灵活应用激光技术四要素,强调视网膜有效光斑,兼顾病因和相关周身病的治疗,定期作随诊检查,多方面因素综合促使提高PRP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CarolL.Shields SantoshG.Honavar AnnaT.Meadows JerryA.Shields HakanDemirci ThomasJohnNaduvilath 赵素焱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3,15(3):189-189
目的:评价应用化疗和局部治疗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查6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6眼进入青光眼期。病理检查:未分化型占80%,对肿瘤细胞已浸润至视网膜、玻璃体及视神经断端者,术后深部X线或钴~(60)照射,很有价值,可提高存活率。本病易误诊为眼内炎、青光眼等。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氩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28例(28只眼)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视力变化判断: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结论 视网膜光凝可以制止视网膜出血,促进出血吸收,减少玻璃体出血;解除黄斑水肿,有利于中心视力恢复,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视网裂孔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对巩膜损伤小,血-眼屏障破坏轻、不受巩膜外加压物限制,不受屈光间质混及视网膜下液的影响等优点,在因有PVR危险,已有外加压物而冷冻不治疗或因有屈光间质不清,有视网膜下液而无法经瞳孔光凝等情况下可以 成为替代视网冷冻术,氩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30例(54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期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部光凝治疗。术前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光凝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治疗后18只眼(33.3%)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2只眼(59.3%),视力下降4只眼(7.4%),有效45只眼(83.3%),随病变程度加重疗效降低。经FFA检查,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16只眼,经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0只眼(62.5%),部分消退者5只眼(31.3%),不变者1只眼(6.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目前,RB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就RB的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野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报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severe NP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激光治疗后视野的改变.方法52眼分A、B、C三组.A组为无黄斑水肿的PDR及严重NPDR,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B组为PDR合并黄斑水肿者,行PRP联合黄斑区光凝.C组为单纯黄斑水肿者,行黄斑区光凝.结果A组光凝后,30°内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下降(P<0.01),周边视野暗点增多或增大.B组光凝后,30°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下降(P<0.01),周边视野暗点增大增多,10°内光阈值敏感度下降(P<0.05).C组10°内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下降(P<0.05).三组激光治疗前后视力无显著区别,新生血管明显消退,黄斑水肿消退.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可有效阻止PDR的进一步发展,防止病人视力进一步下降,但降低了视网膜光敏感度,且周边部视野暗点增多.黄斑区光凝不损伤黄斑中心视功能,对糖尿病黄斑部病变局部代谢的改善,促进组织修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兔眼视网膜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后不同级别光斑与视网膜组织学改变,以指导二极管激光在临床的使用。方法 23只青紫蓝兔42只眼,按不同光斑级别和光凝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行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光镜下观察、比较其组织学改变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 两种激光同级光斑组织学改变比较,急性期2,3级光斑均无明显差异,恢复期2级光斑二极管激光病灶外核层细胞全部萎缩消失,而氩激光仅表现为外核层细胞减少。图像分析显示两种激光同级光斑即刻组面积均值二极管激光均明显大于氩离子激光(P<0.05),但光凝后1天的面积增长率二极管激光(8%)明显低氩激光(23%)。结论 810nm二极管激光可以起到氩激光等同的治疗作用,而且其迟发损伤反应小于氩激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治疗技术的改进,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治愈率显著提高。目前RB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冻、光凝、表层巩膜放疗板、外放射、手术和化疗。这些方法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近年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观点,就这些新的观点和其它一些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有意义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面部外观及生活质量的重视,手术摘除患眼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已受到挑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留眼球和有用视力,现已成为新的追求.光凝、超低温冷冻、经瞳孔温热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化疗联合局部治疗成为趋势.现将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选择眼内晚期(D期或E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1例(12眼),采用博士伦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包括玻璃体切割、肿瘤切除、视网膜光凝、眼内填充等。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所有患眼均完成视网膜肿物切除。术后10眼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因肿瘤范围大,视网膜大部分切除。8眼硅油填充,2眼行C3F8填充,2眼未作眼内填充。随访末,病情稳定者8眼,肿瘤复发4眼,眼球摘除1眼,因肿瘤眼外转移去世1例,2眼再行玻璃体内注射马法兰。硅油取出3眼,硅油置换1眼,4眼硅油长期填充。视力保持0.2以上5眼,患儿因年龄小不配合视力检查者7眼。并发白内障2眼,行白内障摘出术。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切除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对保留眼球和患眼视力,提高患儿生存率有一定帮助,但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视网膜母细胞瘤近代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降低,但RB后裔数量增加,加以环境污染、基因突变等导致本病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近15年来国内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启动和发展了R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我国已成功培养并建立两株RB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RB)传统治疗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RB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减容法、外照射放疗、激光光凝、巩膜敷贴放疗、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和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的使用近年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就这些新的观点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