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源性猝死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尚有争议,WH0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h内为猝死,但也有指发病后短至1h、长达24h发生的死亡;肺源性猝死常指发生于发病24h内的死亡^[1]。猝死绝大多数为心源性,尤其是冠心病所致,但随着冠心病控制的成效日显,心源性猝死有降低趋势,而肺源性猝死日趋增加。本文就相对常见的肺源性猝死病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42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猝死(Exerciserelatedsudden death)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意外死亡.由于大多数猝死发生突然,临床救治往往措手不及,若能早期发现,及早诊断,则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就我院42例猝死病例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在先兆症状发生1h内产生意识丧失,猝死发生前可有或无心脏病表现,发生的时间无法预测。心源性猝死定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自然的”、“快速的”和“不可预测的”。由于冠状动脉等病因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减少心源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泉  陈刚  韦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728-730
猝死(SD)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h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h,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入猝死之列。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突然死亡。在美国估计每年猝死人数为30万-35万。我国统计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9/10万,年猝死人数为54.5万。  相似文献   

5.
猝死是一个症候群,WHO的定义指出了它的特征为突发、无明显先兆、1小时内死亡。心源性猝死最多,占80%以上。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猝死发生率为8~12/10万人,而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流行病的调查结果显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猝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5:1;从流行季节上看,1月、5月和11月份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高月份;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猝死为心源性猝死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约占其中的90%。“心源性猝死”是指发生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24小时之内,其中包括“瞬时死亡”——系指症状或体征出现后数分钟内或者不超过6小时发生死亡者。冠心病在心血管病中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且其死亡表现为猝死者约占半数。所以冠心病猝死是当前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患者医院外最常见的死亡形式。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统计,每年突然死亡者35万人以上,约占总死亡率的20%。其中50%以上死于医院外,多在症状后2小时内死亡。现就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分类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70%~90%的猝死患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而冠心病猝死率约占冠心病总死亡率的50%~60%,原发性心肌病的猝死率约占10%,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原  相似文献   

8.
正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患者突然死亡。其可发生于原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也可发生于无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发病时患者多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后1h内突然死亡[1]。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且各国因心源性猝死死亡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2].恶性心律失常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死因,其中90%以上表现为心室颤动或室速(VF/VT),少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及IC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802-803
1 心源性猝死 1.1 定义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从先兆症状发生 1 h 内,产生意识丧失.猝死发生前可以有或无心脏病表现,其发生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心源性猝死定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突然的""快速的"和"不可预测的".关于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以及科学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理解病理生理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任何心脏病引起,死亡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 h之内的院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0~3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而且心脏性猝死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临床表现也不显典型表现,使临床治疗越来越困难.本次研究就1例以腹痛起病年轻成人冠心病猝死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析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8例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5例有明确的诱发因素,术前12h至术后36h内猝死5例(62.5%)。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心脏基础疾患及围手术期的诸多诱发因素相关,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患,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病情监护,及时去除诱发因素,提高急救技术,可降低猝死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简称SCD)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为猝死。它来势凶猛、预测性小,猝死前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其特点是:“自然的”、“骤然发生”、“快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冠状动脉等病因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心源性猝死的比例也逐年增高。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  相似文献   

13.
猝死的防治     
猝死的防治叶永发215631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中心医院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近10多年来发现猝死大多死于室颤,多数学者认为心源性猝死患者多在1小时内死亡,这已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笔...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指原发先正常人的突发的,非预料性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据文献报告^[1],猝死约占所有非外伤性院前死亡的1/3左右,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约占猝死的90%,目前更多的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在6小时内,本文旨在通过对1997-1998年于本民人急诊科诊治的猝死病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其高发年龄、危险因素、并发对病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的降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根 《临床医学》2008,28(7):89-9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 h内.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  相似文献   

16.
猝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志泉  黄翠瑶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40-1141
猝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料的非人为的自然死亡。该定义包含了死亡时间与形式是无法预测而又“快速、自然”的概念,在这点上统一了猝死的定义。猝死的时间界定尚无一致意见^[1-3],有定为24h,也有定为6h,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1h,特别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因为超过这一时间,猝死会夹杂不少其它因素,以致影响防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AMI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定义与标准 由于心脏疾病而突然发生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猝死指AMI后无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已稳定突然症状恶化于24小时内心脏骤停(排除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AMI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82年~1992年因AMI住院病例,猝死组30例为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2岁,平均65.6岁,其中60岁以上占23例(77%)。对照组30例为随机抽样住院未发生心脏性猝死的AMI病例,年龄与猝死组相近。 猝死组初发AMl 19例,再发AMI 11例,其中无Q波心肌梗塞1例;对照组初发AMI 28例,再发AMI 2例。AMI至心脏性猝死的时间为6小时至7周,出现症状或症状恶化至死亡时间为20分钟至23小时,其中1小时内死亡13例(40%),6小时以内死亡为22例(73%),8例为6小时以上死亡。猝死前有诱因的18例(66%),有的患者有2种诱因(表1)。  相似文献   

18.
目前,猝死在我国的发生率约占各种原因致死亡的1%~3.6%,老年人猝死的比率56%~80%,其中心源性猝死则占90%以上。现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30例猝死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探讨如何提高院外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公民宣传如何对猝死患者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同期经急诊科抢救的403例猝死患者,按猝死后是否立即进行了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6例,发现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等待医护人员到来;实验组217例,现场发现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立即进行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嘱他人呼叫急救中心.对照组186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成功率0.054%;实验组217例,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7.373%.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第一反应者立即实施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明显提高了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及三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临床荟萃》1997,12(23):1074-1075
猝死虽然不多见,但发病突然,一旦出现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因此,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医学界重视。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易患疾病、先兆症状、诱发因素及病因,我们对本院1987~1996年心源性猝死患者34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三级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34例心源性猝死者中属冠心病的14例,肺心病5例,冠心合并肺心2例,高血压心1例,风湿心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中毒性心肌炎2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6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4.5岁,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