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He治疗——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障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He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286例病例在确定有He因素以后,按照张震康等修正的Clark的治疗程序,在温和的保护治疗与有针对性的保守治疗的基础进行He治疗(包括调He戴He板166例,正畸治疗31例,修复后牙缺失71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率84.2%)本文就戴He板的适应范围,作用原理等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咬合板对颞颌关节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咬合板对颞颌关节( T M J) 内压力( I A P) 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量戴板前及戴入咬合板后,紧咬状态下3 只成年家犬的 T M J上腔内压力。结果 戴板前紧咬时关节上腔内压力为6 .4 Kpa±1 .5 Kpa ,戴入咬合板后紧咬时为0 .6 Kpa ±0 .2 Kpa,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1) 。结论 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者的治疗机理之一是对 T M J内压异常增高者降低关节内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肌位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者下颌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肌位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患者下颌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信,记录99例患者戴板前和即刻置入咬合板后自姿势位(MPP)至牙尖交错(ICO)、自然张闭口及最大最快张闭口运动;孪-吞个月后复查(不戴板)。结果:戴板后87.8%CMD患者由MPP闭合至ICO侧后移消失,自然张闭口轨迹一致率由戴板前4%提高到78.8%,最大最快张闭口运动轨迹规则度由15.2%提高至89.9%,速度也显著增加(P<0.05).复查显示:咬合正常者MPP至ICP侧后消失,张闭口轨迹一致,速度轨迹规则,速度增加,咬合异常者下颌运动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结论:肌位咬合板对CMD治疗机理之一是调整异常的下颌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收集采用开放内固定技术与采用保守治疗技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1月。按照纳入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共859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409例,保守治疗4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最大开口度优于保守治疗组OR=0.35,95%CI(0.21,0.50),P〈0.0000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1年,手术组错殆发生率小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R=0.29,95%CI(0.13,0.66),P=0.0033;随诊1年,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oa=0.76,95%C1(O.25,2.29),P=0.63。两组治疗方法中面部不对称的发生率EOR=I.27,95%CI(0.34,4.79),P=0.733、下颌活动受限发生率EOR=O.94,95%CI(0.43,2.07),P=0.88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与采用保守治疗相比在治疗后咬合关系恢复及术后开口度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治疗方法出现关节区症状的情况无显著差异。对面部发育及下颌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关节上腔造影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研究设计与统计:分别对两组用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关节弹响,疼痛指数,压痛的程度,以及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对部分人治疗后的关节造影及许勒位进行评价,用SPSS建立数据库,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经过咬合板治后,关节弹响的消失的有69例,消失为72.63%。关节弹响减轻有17例,治疗弹响的有总的效率为90.5%。两种咬合板的分组对照,在两组在弹响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异(χ^2值为0.138,P=0.719)。在治疗前有疼痛的患者41名中,经过咬合板治疗后有34名患者疼痛消失,其比率为82.96%,其它7名患者均表示疼痛较治疗前有改善,在两种咬合板治疗的分组统讲计中,疼痛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0.005,P=0.967)。结论:两种咬合板治疗关节盘前移位均有疗效,当稳定性咬合板无法消除的弹响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鼻咽镜、语图仪与计算机技术,对45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保守治疗前后的语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戴阻塞器并行语音训练2.5~3年,腭咽闭合不全改善率(IRVPI)达33.33%,语图仪分析示语图谱纹较前清晰,着色加深,共振峰值(F2,F3)接近正常,嗓音起始时间(VOT)负值极少出现,提示腭咽闭合功能良好,口腔不良习惯改正。鼻咽镜、语图仪与计算机分析技术用于腭裂病理性语音分析,评价矫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提高对腭裂语音的矫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颌间Ⅲ类矫形动物实验模型,评价持续的颌间Ⅲ类矫形力对上颌骨的作用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只,分为实验组(3月、6月各2只)和对照组(3月、6月各1只),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实验过程中,定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图像输入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位发生明显改变;(2)头影测量表明,对照组表现为向下向前发育,实验组矫形治疗后上颌骨相对于颅骨发生了向前的移位和少量旋转,同时其长度出现增加;(3)发现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变化主要发生在开始矫治的两个月内,长度增加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三个月左右;(4)上颌骨对矫形力作用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增加矫形力作用时间并不能进一步促进上颌骨的更多空间变化和长度的增加。结论:Ⅲ类矫形力可以显著改变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和固有长度,空间的位移比长度的改变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8.
可调式牵引头帽、颏兜的制作与在骨性反合治疗上的应用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510260)谢燕对安氏Ⅲ类骨性反的患者,临床上一般采用戴牵引头帽配合口内矫治器进行治疗。以往的头帽设计和制作较为固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牵引方向和牵引力的调节(图l).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封闭疗法结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器质性破坏类患者52例,男12例,女40例,年龄14~73岁,平均40岁。关节下腔注射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根据病因选用前方调位咬合板或稳定型咬合板,治疗6个月后显效46例(88.5%)、有效6例(11.5%),X经片示原骨质破坏处有修复出现,认为封闭与咬合板相结合是针对症状和病因的综合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有普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封闭疗法结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产节紊乱综合征器质性破坏类患者52例,男12例,女40例,年龄14~73岁,平均40岁,关节下腔注射了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根据病因选用前方调位咬合板或稳定型咬合板,治疗6个月后显效46例(88.5%)有效6例(11.5%)X线示原骨质破坏处有修复出现,认为封闭与咬合板相结合是针对症状和病因的综合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有普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肌位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肌位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 C M D)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美国 E M2 型肌电仪记录102 例患者带咬合板前后的姿势位( M P P)及牙尖交错位( I C P)最大紧咬时的肌电变化。结果:(1)即刻戴入咬合板后颞肌前束( T A)与嚼肌( M M)的 M P P高电位明显降低( P< 0.05);治疗后不戴咬合板复查, T A、颞肌后束( T P)和 M M 肌紧张缓解。(2)戴咬合板紧咬双侧 T A、 T P 和 M M 的肌电活动显著减小( P< 0.05), M M 的肌电活动对称性明显提高( P< 0.05),活动指数显著增加( P<0.05)。结论:肌位咬合板能明显降低升颌肌最大紧咬的肌电活动,提高嚼肌的肌电活动对称性及活动指数。  相似文献   

12.
尖牙高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临床研究(附2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尖牙高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210例,男121例,女89例,年龄12~65岁,平均27.9岁,疗程1~3年,平均1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的磨牙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磨动的幅度和磨损程度逐渐减小,116人治愈(55.2%)、59人显效(28.1%)、35人有效(16.7%)。讨论了磨牙症的病因和尖牙高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机理,认为该咬合板设计科学、制作简单、戴用方便、效果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4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A骨折54例(38.5%),B型骨折65例(46.5%),C型骨折21例(15%)。有11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8例进行了眶的重建。81例采用了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必须及时治疗,进行精确的复位和坚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提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众多。咬合板作为一种保守、可逆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在TMD的治疗上。然而,各类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再定位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研究不同咬合板对不同TMD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T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再定位咬合板和稳定性咬合板进行治疗,在佩戴后第1、2、4、6月复查并调磨,同时做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效果优于再定位咬合板(P<0.05);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明显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1);两种咬合板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与治疗前比较才有效果(P<0.05),且两种咬合板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效果较好,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的张口度稍有作用,两种咬合板都能使咬合紊乱的牙齿脱离接触而达到新的咬合关系,使髁突复位到关节窝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6.
应用PAR指数对332例错畸形矫治结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和分析影响矫治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332例使用固定矫 治器治疗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最终的矫治结果与性别无关,但女性较男性在精细 调整方面要求更高。(2)年轻的患者相对年长者较易取得更完善的矫治效果。(3)方丝弓矫治器和Begg 矫治器同样有效,但各有优缺点。(4)矫治结果的改善程度与错程度有关,错程度轻、非拔牙者,矫治 结果的改善程度较低。(5)不对称拔牙是造成中线偏斜的主要原因。结论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选用 合适的矫治方法和适当的矫治时机,是取得高水平矫治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患者主动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牙尖交错位接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例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错患者,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T1)和矫治结束12个月时(T2)记录其牙尖交错位接触并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T1至T2前牙接触面积及前牙力占总力的百分比有所减小,后牙接触面积及后牙力占总力百分比有所增加,但所有测量项目两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12个月后,患者牙尖交错位接触状况仅有轻微改善,主动矫治结束前的咬合检查及精细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者牙尖交错位(IGP)的髁位及戴入肌位He板后的改变,对戴入肌位He板后颞颌差了(TMJ)弹响消失者,观察盘突关系的变化。方法 对102例CMD者在ICP及戴入肌位He板后咬合接触时,在断层深度不变的情况,分别进行双侧TMJ侧位中层摄反后弹响立即消失者行戴板前、即刻戴入He板后及治疗后,TMJ上腔迁影的断层摄影。结果 102例CMD者ICP时,髁突一侧后位或双侧后位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牙槽嵴唇侧及牙槽嵴顶粘膜在戴义齿后的微循环变化,对15例平均戴义齿12.8d和15例平均戴义齿3.8年的患者进行微循环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义齿修复后牙槽嵴粘膜的主要受力部位在牙槽嵴顶,因此表现出该区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修复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从而进一步支持了牙槽嵴顶是主承托区的解释。但对所戴义齿适应,并调到正常咀嚼状态,牙槽嵴所受之力是一个均匀恒定值,即使随着时间的延长,总体上表现出牙槽嵴唇侧和牙槽嵴顶这两个部位的粘膜微循环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21项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ANB角、Wits值、NA—PA角、Max-Lth、A-NP距在牵引治疗后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S—Me距、IsFHp距、Ms.FHp距、A.FHp距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AP距、OJ、AB—NP角在牵引治疗后均减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1项P〈0.05,后2项P〈0.01);SNB角、MP-SN角、PP-SN角、U1-PP角、U1-SN角、U1-AP角、L1-MP角、ANS—Me/N—Me比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种植体支抗能前方牵引上颌骨并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是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