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选择接触超敏反应与人相似的豚鼠作模型,研究外用FK506(tacrolimus,与环孢素A有类似的作用机理)对皮肤炎症反应的作用。 用带滤纸的大(50μl)和小(17μl)Finn小室对无毛豚鼠作斑贴试验。通过对Hartley豚鼠行局部淋巴结检测(LLNA),研究标准致敏原(口恶)唑啉引起的接触超敏反应诱导期的活性。 结果:①外用FK506抑制刺激性皮炎:在一组动物(n=7)的不同部位同时用50μl 0.1%FK506的乙醇溶液和50μl乙醇赋形剂,处理24小时后,在相同部位用17μl刺激剂5%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水溶液接触20小时,可见FK506对SLS诱发的红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16名健康人背部皮肤上观察3种非激素类抗炎药(NSAIDs),即1%二氯苯胺、10%甲氧萘丙酸和5%水杨酸凝胶对500mM 苯甲酸(BA)、500mM 肉桂醛(CA)、50mM 甲基尼古丁(MN)和14.1M(100%)二甲基氧化硫(DS)凡士林引起的非免疫性即刻接触性皮肤反应(NIICRs)的作用。试验方法,第1天用10μl 的 BA、CA、MN 和 DS 凡士林制剂涂于1×1cm 背部皮肤,每  相似文献   

3.
作者检查135例银屑病患者,男79,女56,年龄连~35岁。绝大部分(130例)为播散性。进行期115例,静止期20例。病期自1月到26年。82.2%病例在病史中有化脓性炎症性疾病,32例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K506对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人A375黑素瘤细胞培养,MTT法测定FK506对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NaOH法测定FK506对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102nmol/L的FK506对黑素瘤细胞增殖无影响,103~104nmol/L的FK506对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是101~104nmol/L的FK506对黑素瘤细胞的黑素合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1~103nmol/L的FK506对黑素合成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FK506能够直接促进培养的黑素瘤细胞的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对小鼠树枝状表皮T细胞(DETC)的影响,我们应用抗Thy-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动态观察了体内外应用FK506后小鼠DETC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腹腔注射FK5060.32mg·kg·d及0.96mg·kg·d2~7天后DETC密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②1μg/ml及10μg/mlFK506体外浸育皮片2个小时及10个小时后,DETC密度亦明显下降(P<0.05,P<0.01)。提示FK506对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至少部分可能与改变DETC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茶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发生皮炎的小鼠耳片的组织学变化(HE染色),RT-PCR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且皮肤中IL-2、IFN-γ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哈西奈德溶液组和茶油组的耳片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轻微,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少,组织病理变化轻。在茶油和哈西奈德溶液的干预下,炎性组织IL-2、IFN-γ的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茶油减轻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理损害,下调了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脱敏组方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氯化钴诱导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用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足趾的肿胀,制备迟发性变态反应动物模型,观察脱敏组方对小鼠的耳廓和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和对模型动物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脱敏组方1.4g/mL,2.8g/mL可以明显减轻耳廓接触性皮炎造成的皮肤肿胀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足趾的肿胀,可降低模型动物免疫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脱敏组方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癫痫发作常用苯妥英治病,其副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剂量相关的毒性,另一类是特应性反应(IR;也称"过敏性反应").作者报告4例并复习文献中的13例共17例,试图说明IR的临床症状及其模拟的儿科常见病.病例报告:例1,15岁,白种男孩.因发热和皮疹入院.入院前两个月因特发性颞叶癫痫开始服苯妥英每日4次,每次100mg,癫痫停止发作.入院前2周,面、躯干和腿部出现瘙痒性麻疹样皮疹,伴厌食、体重减轻、头痛、咽炎、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体检:体温39.4℃.面、躯干和四肢有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局部外用白芷配剂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DNCB接触过敏的诱导及激发的影响以及与表皮LC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白芷-UVA处理后ATP酶阳性细胞的数目显著降低,且处理部位残留可见的LC显示形态学变化.致敏前于诱导部位外用白芷加亚红斑量UVA照射对非照射部位激发反应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当于正常皮肤进行诱导,在致敏后至激发期间给予白芷-UVA处理,则暴露部位的激发反应显著弱于对照侧.单独白芷或单独UVA对ACD的表达均无抑制作用.这些发现提示:白芷外用加小剂量UVA照射能影响LC及体内的细胞免疫反应,对白芷-UVA抑制豚鼠ACD激发反应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已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yA)治疗后发现银屑病皮损有复发。在体外FK506(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比CyA效果强10~100倍,说明FK506治疗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至少与CyA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CsA)和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定CsA和FK506是否对培养的正常人表皮角朊细胞(NHEK)的增殖及其分泌IL-8的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取正常新生儿包皮传代培养的角朊细胞(KC),经4、5次传代,当60%~80%的细胞进入增殖期时,  相似文献   

12.
已知在紫外线B(UVB)照射后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不但能抑制红斑,还能抑制色素沉着,该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对UVB诱导的色素沉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外用环孢素(CS)制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在健康男性自愿者的背部选出4块试验区。连续7天对试验区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涂10%CS;②涂安慰剂(赋形剂);③涂0.02%新戊酸酯氟地塞米松(FP);④空白对照(不经处理)。第8天,用二苯环丙烯酮(DCP)分别激发所有试验部位。24小时后,用 CS 和安慰剂  相似文献   

14.
外用地蒽酚治疗银屑病的主要限制是对皮损周围及未受累皮肤的刺激。研究了 0 0 5 %丙酸 - 17-氯倍他索减轻地蒽酚对皮损及皮损周围皮肤刺激的临床及细胞生物学效果。材料和方法 :选皮损范围大于体表面积 5 %的 8例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每例患者背部选 3处皮损及其周围大约 3cm的未受累皮肤 ,其中两处涂以 2 %地蒽酚乳膏 ,涂药 1h后洗掉 ,接着一处涂用 0 0 5 %丙酸 - 17-氯倍他索乳膏 ,另一处涂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的赋形剂 ,均每日 1次 ,第 3处所有患者均未涂药 ,连续治疗 17d。患者于用药第 0、3、6、10、14及 17d复…  相似文献   

15.
光变应性反应是光能在抗原的形成上可能起有一定作用的免疫性应答。光能将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转化成抗原。可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理论上至少有四种类型,内源性和外源性速发型光变应性反应,及内源性和外源性迟发型光变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斑秃(A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undee实验秃毛大鼠(DEBR)是理想的AA实验动物模型,其皮损特征与人AA十分相似,于毛发生长初期的毛囊周围有单个核细胞(MNC)的浸润,CD4~+细胞与CD8~+细胞的比为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血管收缩和抗有丝分裂等多重作用,使得其在AD治疗中获得疗效。尽管外用激素用于AD治疗已逾60余年,却仍然是AD局部治疗的支柱。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国AD治疗指南均推荐外用激素为AD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外用激素不但可诱发多种皮肤不良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而引起系统副作用。应避免长期持续外用激素,以限制外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而言,所报道的外用激素引发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皮肤科医生在治疗AD时应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外用激素。  相似文献   

18.
甘草外用治疗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日光性皮炎65例,男33例,女32例;农民44例,商人17例,工人、学生各占2例;病程最长10年(日光性皮炎每年夏季发病),最短5天。接触性皮炎35例,男11例,女24例;头面部发病20例,四肢11例,颈部3例,腹部1例。治疗方法及药物制作:将甘草烘干,研细过筛制成甘草霜。将甘草霜每日3次涂于患处,10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它治疗。疗效判定及治疗结果:痊愈为皮损消失,显效为皮损基本消失,无效为皮损无改善。两组病例均以2个疗程判效。结果:65例日光性皮炎中失访4例,有61例完成治疗,其中痊愈23例,显效30例,无效8例,…  相似文献   

19.
局部外用类固醇制剂的不良作用,近来已为人们所重视。这些制剂可偶然由于使用不当、过量和它们含有的致敏物质,而引起感染和传染,并改变原有皮疹的特征形态。局部外用的类固醇可通过直接接触,意外地从一个人的皮肤或粘膜转移到另一人的皮肤或粘膜,而引起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以前尚未见有报道,作者报告2例来说明之。例一,男,30岁。7个月前龟头发生一个小的红斑,有瘙痒,性交后尤甚。当时医生给予倍他米松霜每日2次和性交前局部外用,皮疹改善。但病人将药剂作为性交的润滑剂仍继续使用,2周后皮损加剧,性交后更甚,并扩展至阴茎及阴囊。其妻有轻度外阴瘙痒伴轻微白带大约已一年,自病人开始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外用苯烯莫德对卡泊三醇(MC903)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30只给予MC903诱导特应性皮炎后再随机分为基质组、0.5%苯烯莫德组、1.0%苯烯莫德组、0.1%糠酸莫米松组和0.1%他克莫司组,治疗前后测量皮肤厚度、经皮水丢失(TEWL)、皮损内CD4+T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蛋白表达。结果:0.5%和1.0%苯烯莫德乳膏组皮损评分、耳部皮肤厚度、TEWL、皮损内CD4+T细胞及TSLP蛋白水平较基质组均显著降低(P<0.05),1.0%苯烯莫德组疗效优于0.5%苯烯莫德组和他克莫司组(P<0.05),与糠酸莫米松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用苯烯莫德乳膏可减轻特应性皮炎样小鼠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