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术后2 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后1月出现支架远端瘤体形成并破裂死亡,余25例夹层内血栓完全机化,无内漏发生.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5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12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4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资料。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45枚主体覆膜支架及2枚Cuff支架,2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本组共死亡3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1例,发生在术后5天,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1例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疗效好,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3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6例,其中1例选择应用连体带膜支架移植系统,另1例选择单臂带膜支架释放系统和对侧髂总动脉封堵系统,联合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死亡2例,1例Stanford B型,术后24小时内死于夹层破裂;另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天死于心肌梗死.28例病人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8年5月,共1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创介入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11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平均随访12个月,无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2-3周后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25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254例患者中253例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成功率99.6%,1例因降主动脉迂曲未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中置入1个覆膜支架229例,置入2个覆膜支架24例,覆膜支架远端先置入限制性裸支架38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32例,术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6例,手术时间30 ~ 108 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 ~ 50 mL,平均20 mL,2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安全返回病房,术后4d死亡1例,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232例2~48个月,23例死亡(其中包括置入支架不成功l例),其余均健在.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操作简便、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尤其适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经胸心脏超声(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02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4个月),99例行CTA复查,有3例病人在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