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鼻胃管、鼻空肠管和经口进食三种人工肠内营养方法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18例人工肠内营养患者,其中38例接受鼻胃管进食(A组),34例接受鼻空肠管进食(B组),46例接受经口进食(C组),比较6个月以后三种进食途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6个月后经鼻胃管、鼻空肠管及经口三种进食途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6.3%、55.9%、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需要人工肠内营养的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3、6、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红蛋含量、白蛋白,记录两组置管10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结果:置管后第6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均高于胃管组,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高于胃管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与传统鼻胃管营养三种营养方式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或传统鼻胃管营养,记录三组患者在置管前、置管后8天及15天的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记录各组15天内消化道出血、腹泻、反流、误吸、坠积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置管15天后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组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及传统鼻胃管组(P<0.05),而15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后两组。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使用效果也优于传统鼻胃管组。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应用经鼻胃管与经鼻空肠管两种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8月至2018年08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388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312例后,共计入组76例,其中在应用显像轨迹导丝引导下将鼻肠管置入空肠水平的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方法置入鼻胃管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入性肺炎及反流、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性损伤、消化道出血、腹泻、腹胀、堵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可以有效减少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更有利于危重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方式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3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方式干预;观察组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方式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耐受性、安全性,以及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发生喂养不耐受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 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 8,P<0.05);两组患者启动肠内营养至腹胀腹痛完全消失时间、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 9、0.180 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9 8、19.084 4、15.420 2,P<0.05)。结论:进一步提升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疗效的营养方式之一则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对照组经胃管管饲,观察两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呼出潮气量(VE)、氧合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出潮气量P<0.01)、血尿素氮、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返流及误吸,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鼻空肠管置管在重症有机磷中毒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9月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4例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洗胃、补液、阿托品、纳洛酮等救治,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鼻空肠管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鼻空肠管置管进行导泻.就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重症有机磷中毒治疗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抢救24小时后患者血清ChE水平以及患者血清ChE恢复正常范围的时间.结果 鼻空肠管组重症有机磷中毒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鼻空肠管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鼻空肠管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24小时后鼻空肠管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以及患者血清ChE恢复正常范围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鼻空肠管置管在重症有机磷中毒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早期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发生,有效改善血清Ch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梅英杰  李春艳 《中外医疗》2013,32(21):47-48
目的探讨螺旋形鼻空肠管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将50例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鼻空肠管鼻饲患者营养状况(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清蛋白)较鼻胃肠管鼻饲患者显著升高(P<0.05),且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鼻饲更适合ICU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 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鼻胃管组(35例)和鼻肠管组(42例),两组均以营养液泵持续给予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天数和死亡率,营养状况指标采用测定置管前、置管7d、置管14 d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早期以血清前白蛋白下降为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返流、呕吐、腹泻、应激性溃疡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指标有所改善,但两组营养状况改善的时间和程度不同,置管7d时鼻肠管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改善(P<0.05),而鼻胃管组营养状况指标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置管14 d时,虽鼻胃管组营养状况指标较置管前也显著改善(P<0.05),但前白蛋白这一指标与鼻肠管组比较仍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总天数明显比鼻肠管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死亡率来看,鼻胃管组(7例)明显高于鼻肠管组(2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鼻肠管组患者返流、呕吐、应激性溃疡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鼻胃管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空肠管组比鼻胃管组获得更高的营养支持,鼻空肠组可以更早地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鼻肠管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鼻空肠营养支持在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方面优于鼻胃管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及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22例和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B组)21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腹痛腹胀,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易位、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时间、腹痛腹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导管易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引导下超滑导丝法和内镜引导法均是危重患者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安全、有效的方法。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危重患者的首选方法;而对存在十二指肠狭窄、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胃蠕动差的患者,内镜引导法则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鼻胃管与鼻肠管对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给予营养,观察组采用鼻肠管给予营养,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和压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减少发生误吸、反流、肺部感染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较鼻胃管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鼻胃管营养和空肠营养对神经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神经重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方式分为鼻胃管营养组和空肠营养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病死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长的差异。结果 PSM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营养组和空肠营养组的神经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6,P=0.017),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OR=1.147,P<0.001)和血尿素氮水平(OR=1.135,P=0.001)可能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 肠内营养方式对于神经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影响,老年患者、较高的APACHEⅡ评分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是神经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雪蓉  徐仲璇  李玉洁  张欣 《吉林医学》2011,(10):2022-202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25例患者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指标优于经鼻胃管途径患者,而呕吐、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鼻胃管途径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途径行肠内营养比经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接受胃肠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不良反应几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结果:①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20.0%,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60.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返流4例,误吸0例,腹胀5例,腹泻3例,其他3例;对照组返流9例,误吸8例,腹胀13例,腹泻9例,其他10例,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0±1.1)d、ICU入住时间(7.9±1.5)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2.6 +1.9)d、ICU入住时间(9.8±1.7)d,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胃管相比,鼻肠管肠内营养能够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小莉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57-2159
目的: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观察组采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两组患者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当日的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0.198,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4、2.997、4.022、4.329,P<0.05)。两组患者置管当日术后初次进食时间、肠内营养液量、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25、0.341、0.129,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肠内营养液量高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26、14.524、14.687、0.6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管予以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2周后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