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以下简称乙脑疫苗 )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为预防此病 ,于 1995年 4月份对全镇 1— 15岁儿童进行了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在接种过程及接种后 ,部分儿童出现了较强反应 ,且反应率较高。经调查分析认为 ,此系一起由乙脑疫苗接种引发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疫苗来源及接种 本次接种乙脑疫苗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由省防疫站冷藏保存逐级发放。疫苗批号为 94 12 14— 1,效期 96 11;止痛剂为硫酸氢钠 ,批号为 830 80 6— 2 8,无效期。接种对象为 1— 15岁儿童 ,接种方法按“乙脑疫苗接…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与1999年两个年度中,821名儿童乙脑疫苗在初种与夏种的过程中发现多例疫苗接种后有反应。根据接种记录和接种反应的现象分析,发现与年龄有自接关系,现报告如下。 1 接种对象、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1998~1999年利津路管区内一岁、两岁儿童。 1.2 疫苗 1998年使用的乙脑疫苗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批号为960233-2、有效期为99、2,每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查明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群体性异常反应的性质 ,并探讨发病的原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共接种 6~ 11岁小学生 14 8名 ,出现反应 71人 ,总的反应率是 4 8%。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疼、恶心、腹疼”等 ,但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不符。各班级反应人数分布与年级、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 ,在性别分布之间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 该小学集体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异常反应为癔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接种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不当宣传及惧怕注射 ,引起学生心理恐惧 ,在体质较差者出现异常反应后 ,其它学生因恐惧、谣言等所致  相似文献   

4.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新  毛宗福  赵炜 《中国药师》2006,9(4):361-36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我国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病死率较高。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脑流行的最有力的措施。但乙脑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有研究认为接种乙脑疫苗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疫苗不良反应的70.33%。本文对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系统评价,为初步了解接种乙脑疫苗的各种不良反应类型,进而为探讨乙脑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的措施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与川崎病发病的相关性,为疫苗安全接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1名女童在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办事处某卫生室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发生接种反应并被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女童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引起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该儿童很可能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之前就处于川崎病发生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可能是其促发因素之一,或者川崎病只是接种灭活乙脑疫苗的偶合症,其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结论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不是本病例川崎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广东省近段时间爆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引起不少老百姓关注。广东卫生部门正敦促当地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并采取灭蚊防蚊等措施来防止病毒传播。乙脑作为一种多年来控制较好的传染病,缘何死灰复燃? 流传有因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4年5月在城子小学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注射时发生了癔病性群体反应,现报告如下: 5月12日上午,对该校适龄学生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注射。所用疫苗是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的,接种剂量0.5毫升,接种部位是左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共注射172名,下午78名学生诉说头痛、头晕、腹痛,还有1名诉说四肢无力。市防疫站调查,确诊为癔病性群体反应。处理方法是暗示疗法、分散治疗、对症处理。至5月16日全部痊愈。预防2个月,无复发,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王亚西  任达飞  蒋风 《贵州医药》2012,36(5):470-471
为加速控制乙脑,减少乙脑易感儿童,阻断乙脑病毒传播,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2004年对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进行了JE-1普种,对全区7~10岁儿童进行了JE-1查漏补种.现将该次补充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接种对象 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不管有无JE-1接种史在2004-2005年4-5月份每年进行一轮次JE-1普种,同时对7~10岁儿童进行JE-1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9.
乙脑疫苗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特异性抗原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在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可发生与免疫接种有关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例1 男,12岁。因全身风疹块2小时,胸闷、烦躁、肢端发绀半小时,于1999年3月31日入院。2小时前接种第4针乙脑疫苗数分钟后,突感全身皮肤发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辖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制定周口市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至2011年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份,年龄分布<15岁占94.48%,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进一步普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脑炎疫情监测,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是降低周口市乙型脑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疫苗病毒群体中病毒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学特征,分析SA14-14-2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的均一性,为疫苗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   对3批疫苗病毒连续进行3次蚀斑纯化后,各挑选8个蚀斑纯化株,扩大培养一代。比较24个病毒纯化株的包膜(envelope,E)蛋白基因序列、单斑培养病毒滴度以及蚀斑特征。 结果   24个纯化株中共有6个病毒株(25%)的E蛋白核苷酸发生变化,其中2株(8.3%)的核苷酸变异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这些变异占总核苷酸变异数的28.6%。动物实验表明,这2个纯化株没有引起小鼠神经毒力变化。在所有24个纯化株中,我国2010年版药典规定的影响疫苗病毒遗传稳定性的8个E蛋白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24个纯化株病毒的蚀斑大小和形态以及单斑培养滴度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疫苗病毒具有典型的准种群体多样性特征,但在群体病毒中未检测到E蛋白氨基酸位点为野生型病毒位点的个体病毒,因此,疫苗病毒具有很好的减毒群体特征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主种子批弱毒株的神经毒力减弱程度,对其进行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以观察其安全性。 方法  对恒河猴脑内和脊髓内同时注射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或减毒活疫苗主种子批弱毒株SA14-14-2,然后进行为期21 d的临床体征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强毒株组动物接种后的临床体征为典型的神经毒性反应,动物发病并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并有神经细胞坏死。弱毒株组动物仅出现短时发热,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轻微炎症反应,未见神经细胞坏死现象。 结论   乙脑减毒活疫苗主种子批的神经毒力高度减弱, 对恒河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Patent Briefin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loaded poly(lactide) (PLA) lamellar an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LG) micr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PLA by the precipitate method and with 6% w/v PLG in the organic phase, 10% w/v PVP and 5% w/v NaCl in the continuous phase,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solvent extraction technique, respectively. JEV was entrapped in the PLG microparticles by a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ique with trapping efficiencies up to 98%, loading level 5.5% w/w, and mean particle size 3.8 #181;m. The distribution (%) of JEV on the PLG microparticles surface, outer layer, and core were 11.2, 41.7 and 46.4%,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release of JEV had an upper limit of ~ 58% of the JEV load at 24 days. The steady release rate was 1.33 #181;g JEV/mg microparticles/day of JEV release maintained for 24 days. The corresponding virus loading of the PLA lamellae is ~ 0.78% w/w and the loading efficiency (77.8%), JEV content (7.84 #181;g/mg), and yield (96.3%),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 of JEV on the microparticles surface, outer layer, and core were 82.1, 13.3 and 2.2%, respectively. The live JEV challenge in mice test, in which mice received one dose of 20 mg JEV-loaded PLG microparticles, 20 mg JEV-loaded PLA lamellar in comparison with JEV or PBS solution, was evaluated after IP immunization of BALB/c mice.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st survival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 of mice immunized with 20 mg JEV-loaded PLG microparticles and 20 mg JEV-loaded PLA microparticles group (80%). The JEV incorpor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data, and the animal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may be relevant in optimizing the vaccine incorporation and delivery properties of these potential vaccine targeting carriers.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河北省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C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子并鉴定。方法以JEV SA14-14-2株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JEV C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9-TSimple载体测序。为便于分析JEV C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在JEV C蛋白编码基因5′端附加FLAG序列,并亚克隆至pcDNA 3.1(+)载体中,构建重组子pJc并经酶切及DNA测序分析。脂质体法将pJc转染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转染的CHO细胞中JEV C蛋白分布与表达。结果 pJC经BamH I/EcoR I酶切释出的插入子片段(414bp)分别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所编码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胞质,少量分布于胞膜。结论 pJC成功构建,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JEV C蛋白。  相似文献   

17.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华  张经良 《医药导报》2004,23(4):0225-0226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给予吸氧、退热、镇静、控制惊厥、甘露醇脱水等,酌情使用呼吸兴奋药、能量合剂等纠正呼吸衰竭,配合吸痰器、呼吸机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10~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14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4例,采用同治疗组的常规综合治疗,疗程同治疗组。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1.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Vero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制备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工艺. 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并将乙型脑炎病毒P3V2株毒种接种于培养的Vero细胞,观察细胞和病毒的生长情况.收获病毒液,通过灭活、纯化制备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检测疫苗各项指标,并与有血清培养工艺制备的疫苗(2013年生产的疫苗)进行比较.结果 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Vero细胞生长良好,培养5d的细胞呈致密单层生长.3批无血清培养工艺制备的疫苗的第1、2和3次收获液的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为8.847、8.319和7.194 lgLD50/ml.3批无血清培养工艺制备的疫苗半成品的平均抗原含量(1.51 EU/ml)与有血清培养工艺制备的疫苗(1.41 EU/ml)相当,但前者的宿主细胞蛋白含量(19.69 μg/L)则明显低于后者(63.90 μg/L).结论 乙型脑炎病毒可在无血清Vero细胞中良好生长,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工艺制备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 囊膜蛋白第315位氨基酸(E315)回复突变株,并分析该位点回复突变后在小鼠体内的神经毒力变化。方法  采用重叠PCR扩增含基因组第1921核苷酸位点回复突变的基因片段,替换SA14-14-2全长克隆的相应区域,获得回复突变株M315。通过测定突变株的蚀斑大小和一步生长曲线并与SA14-14-2进行比较,分析M315的增殖特征;采用小鼠模型测定该突变株的脑内神经毒力、皮下感染入脑能力、腹腔感染入脑能力和乳鼠传代返祖,分析疫苗株E315位点回复突变后毒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回复突变株M315,其蚀斑大小和增殖特征与疫苗株相似。M315对17~19日龄小鼠无皮下或腹腔入脑神经毒力,鼠脑病毒有很低但可检测的脑内神经毒力(小于3.0 lg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 / 0.03 ml),皮下注射不发病。3~5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后发病,但脑内病毒毒力低于3.0 lgPFU / 0.03 ml。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E315位点是影响乙型脑炎疫苗安全性的关键位点之一,但影响较弱。E315位点的回复突变虽使SA14-14-2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乳鼠传代返祖能力增强,但没有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毒力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2年荆州区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调查荆州城区和所属8个乡镇1.0~1.5、1.6~4.0、5~7、8~15岁儿童共3491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在采集的3491份血样中,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401%、90.776%、93.154%、97.537%。结论荆州区1~15岁儿童对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但麻疹抗体阳性率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且接种率与抗体阳性率不相符,说明存在接种质量问题。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及按期实现国家消除麻疹的目标,控制乙型脑炎、破伤风的发生,须认真落实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查漏补种、麻疹强化免疫,同时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及疫苗接种质量的监督与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