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凋亡调控基因及PR E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 ( ER、 PR)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 Fas、 Fas L、 Bcl- 2、 Bax 4种凋亡调控基因在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分别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测定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 ER、 PR含量。结果 :Fas、 Bcl- 2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 ;Fas L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Bax在米非司酮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用免疫组化法ER、 PR的表达在米非司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 PR,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ER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通过 Fas/ Fas L和 Bcl- 2 / Bax两条途径直接促进早孕蜕膜及滋养细胞凋亡 ;米非司酮通过与 PR竞争性结合 ,拮抗孕激素 ,在米非司酮作用时 ER、 PR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
施蕾  龚护民  茹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21-242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胎盘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滋养叶细胞凋亡与Fas、Bcl-2两种蛋白的关系,从而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晚孕妇女20例(对照组)做胎盘组织中Fas、Bcl-2蛋白的表达及滋养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Fas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在滋养层细胞(合体细胞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尤以合体细胞最多见.试验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子痫前期时,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呈负性相关;Bcl-2蛋白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负性相关,而Fas蛋白的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 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凋亡及Bcl-2、Fas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巨噬细胞B7-1、B7-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蜕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B7-2及Th1/Th2比率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流产组)和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和巨噬细胞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20.41±3.32)、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21.5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27.82±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63,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16,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B7-1表达水平增高、B7-2表达水平降低与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与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人工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各3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 l-2、Bax、P 53、Fas、FasL 5种调控基因在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Bc 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组与自然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Bax在自然流产组中的表达较人工流产组明显增强(P<0.05);FasL的表达在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Fas表达自然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P 53蛋白在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强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的发生有3条凋亡调控途径:一为Fas/FasL途径:由于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的减少,不能引起母体内特异性的活化T细胞的凋亡,导致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反应,引起自然流产;另一为Bc l-2/Bax途径:虽然Bc 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中无明显差异,但由于Bax在早孕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导致Bc l-2/Bax的表达量失衡而引起流产;再一为P 53途径:野生型的P 53增多诱发细胞凋亡而导致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确诊后的 5 0例患者 ,分成两组 ,实验组 2 5例 ,用药前行卵功、肝肾功能检查 ,结果回报正常后 ,给予口服 RU4 86 2 5 mg/ d,每日一次 ,连服 2 w。另外 2 5例为对照组。 5 0例患者均选择在月经增生期 ,月经后 3~ 7d,实验组开始服药 ,停药后立即手术 ;对照组住院后立即手术 ,手术切除子宫 ,取少许子宫异位内膜组织蜡块包埋待检。切除的子宫全部送病理。将 5 0块包埋的蜡块经处理后 ,采用原位末端酶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 ,计算出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凋亡基因 Bcl- 2及促凋亡基因 Fas的表达水平。结果 :服米非司酮的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11%± 9%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0± 0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RU4 86可以下调 Bcl- 2基因 ,使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的内膜中表达减低 ,Fas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米非司酮使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加 ,Bcl- 2表达降低 ,Fas表达增强。从而证实 ,米非司酮可诱导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 ,抑制异位细胞生长 ,控制子宫腺肌病的发展 ,为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一条新的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过量酒精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酒精致生精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及酒精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在睾丸及生精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类饮用白酒制备大鼠的酒精毒性模型 ,采用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酒精对生精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的影响。用 2种剂量的酒精作用于大鼠的 2个生精周期 ,检测睾丸生精小管中Bcl- 2、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结果 每个生精小管中Bcl- 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剂量组为 96± 3 3 74,低剂量组为 15 6 6± 2 8 5 2 ,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2 2 2 6± 5 6 86) (P <0 0 1) ;每个细胞中Bcl- 2蛋白表达强度 (OD值 )在高剂量组 (0 142± 0 0 3 5 )、低剂量组 (0 15 1± 0 0 2 6) ,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0 196± 0 0 3 2 ) (P <0 0 1) ;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剂量组为 (412 4± 96 75 ) ,低剂量组为 (3 3 7 5± 94 3 9)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14± 82 5 7) (P <0 0 1) ,Bax蛋白的表达强度 (OD值 )也有同样的变化 ,高剂量组 (0 113± 0 0 3 6)和低剂量组 (0 0 82± 0 0 17)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0 0 5± 0 0 2 4) (P <0 0 1)。凋亡细胞增多 ,平均每个生精小管中的凋亡细胞数目在高剂量组为 15 5 3± 3 75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2  相似文献   

7.
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3):34-36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异位内膜 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 ,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0例同期因宫颈癌 I期 ,输卵管节育术患者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47例的在位、异位内膜 Bcl-2蛋白表达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对照组 :子宫内膜的 Bcl-2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浆和 /或细胞膜上。增生期 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分泌期 (P<0 .0 1)。 2内膜异位症组 :在位内膜的 Bcl-2蛋白亦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和 /或胞膜上 ,增生期 Bcl-2蛋白表达与分泌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增生期、分泌期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3异位症组 :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分泌期比较 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4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分泌期 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分泌期 (P<0 .0 1)。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细胞 AP峰明显低于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结论 :1子宫内膜周期性生理变化与 Bcl-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凋亡有关。 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 ,组织的抗凋亡性越强。 2异位内膜细胞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IL-2、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其免疫学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IL-2、IL-10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2、IL-10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局部表达。结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血清中IL-2的浓度为(12.31±2.64)pg/ml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的(5.74±1.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的浓度为(7.97±3.02)pg/ml与正常早孕组的(17.6±5.1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IL-2比值为(0.71±0.39)与正常早孕组的比值(3.37±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浓度与复发性流产组中不同流产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IL-10在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细胞胞浆和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IL-10有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而IL-2增多可能对妊娠有害。Th1/Th2细胞平衡向IL-2偏移时可能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合并正常早孕切除子宫病例和40例输卵管妊娠破裂的病例的胚胎植入部位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比值。结果: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的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均可检出细胞凋亡,AI分别为(10.27±1.35)%、(11.28±2.43)%;而蜕膜组织的细胞凋亡较绒毛少见,AI为(9.75±1.25)%,但3者间细胞凋亡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输卵管组绒毛与蜕膜细胞凋亡均比早孕组少见,尤以合体滋养细胞中的凋亡为主,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的AI分别为(7.29±1.24)%(P<0.05)、(8.13±1.39)%(P<0.05);而蜕膜组织的凋亡较早孕组明显增多,AI高达(38.23±2.65)%(P<0.01)。早孕组绒毛蜕膜间细胞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组蜕膜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绒毛,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绒毛组比早孕组绒毛凋亡较低,而输卵管蜕膜组较早孕组蜕膜凋亡增高,但2种组织细胞凋亡无直线相关关系。正常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0.90±0.34、1.02±0.21,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组绒毛和蜕膜组织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1.05±0.19、0.43±0.22,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c1-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过程中及异位妊娠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及蜕膜细胞的凋亡机制,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异位妊娠破裂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从分子水平为输卵管妊娠破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枫  侯灵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35-4237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0例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研究组)和3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aspase-3和PL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研究组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50.16±5.18)%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4.00)%(P<0.01),蜕膜细胞的凋亡指数(48.66±4.4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8.44±3.71)%(P<0.01);②Caspase-3在研究组绒毛组织中表达(0.425 8±0.044 2)明显高于对照组(0.304 3±0.040 1),P<0.01,其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0.417 5±0.051 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 7±0.034 2),P<0.01;PLGF在研究组绒毛(0.320 8±0.035 4)和蜕膜(0.317 7±0.021 6)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405 1±0.029 0,0.412 1±0.034 4),P均<0.01。结论:妊娠妇女胎盘组织内细胞凋亡比例增高,滋养细胞和蜕膜功能受损导致胎盘血管生成障碍可能是早期不明原因胚胎停育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外周血、蜕膜组织T细胞、NK细胞数量,NK细胞亚群数量及FAS抗原的表达,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确定妊娠并难免流产者26例为实验组,25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T细胞、NK细胞数量,NK细胞亚群数量及FAS抗原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蜕膜组织T细胞和NK细胞分别为(65.54±11.91)%、(12.26±6.46)%、(5.63±5.10)%、(56.50±19.80)%;实验组分别为(42.41±10.03)%、(12.24±6.40)%,(5.62±4.74)%、(60.14±21.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CD16+和CD3-CD56+CD16-细胞,蜕膜组织CD3-CD56+CD16+和CD3-CD56+CD16-细胞分别为(65.54±11.91)%、(6.06±3.05)%,(2.84±1.59)%、(83.79±6.02)%;实验组分别为(74.93±11.42)%、(5.58±2.72)%,(5.36±4.76)%、(74.12±11.32)%;P值分别是0.014,0.592,0.031,0.001,除外周血CD56+CD16-细胞两组无差异外,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CD16+FAS和蜕膜组织CD3-CD56+CD16-FAS表达分别为(49.15±9.77)%和(4.97±2.32)%;实验组分别为(38.21±9.42)%,(9.59±6.42)%;P值分别是0.001、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AS/FASL系统可能是外周血和蜕膜组织NK细胞亚群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特征的差异,探讨TNF-α和MCP-1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天蜕膜组织TNF-α和MC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α、MC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蜕膜组织中TNF-α、MCP-1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Fas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py,RT)组30例给予10Gy放疗,放化疗(Synchronal radiochemotherapy,CRT)组30例先行一次化疗后再给予10Gy放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0例单纯放疗和30例放化疗联合治疗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细胞中COX-2及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组和C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90%。Fas蛋白的表达在RT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3.33%和70.00%;在CRT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6.67%和76.6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的表达在RT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0.00%和30.00%;在CRT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3.33%和23.33%,表达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RT组治疗前后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RT组治疗前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间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分析表明肿瘤细胞治疗前后Fas蛋白与COX-2表达均具有显著的等级负相关性。结论:COX-2可能通过下调或抑制Fas蛋白表达,从而促使肿瘤细胞逃避Fas系统介导的宿主免疫检测;放疗及化疗可下调COX-2的表达,两者结合检测治疗前后Fas和COX-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较好的放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小妮  谭季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89-5592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助孕汤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方法:将中药方剂补肾助孕汤制成培养基,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观察其成长状况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降钙素(calcitionin,C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补肾助孕汤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在体外增殖,免疫组化显示LIF(192.903 1±14.534 2 vs 183.156 8±9.189 1,P<0.001,t=5.35)、EGF(196.479 8±2.907 1 vs 184.506 4±3.733 5,P<0.001,t=26.1)、CT(183.185 6±8.422 7 vs 176.418 4±0.448 0,P<0.005,t=7.45)因子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增强。结论:中药方剂补肾助孕汤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在体外增殖,增强LIF、EGF、CT等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蜕膜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PA、PAI)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45例早孕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正常蜕膜组、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3组蜕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米索组和米非司酮组tPA活性分别为46.91±20.74 IU/mg protein和64.25±35.81 IU/mg protein,低于正常蜕膜组(P<0.05);tPAmRNA水平以米非司酮米索组最高(1.43 0.39,P<0.05),而另两组间无差异(P>0.05);PAI-lmRNA和蛋白水平3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经转录后途径降低人早孕子宫蜕膜tPA活性,可能影响蜕膜剥落、血管再生、内膜复修而致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CP)患者胎盘中NPY在各临床分度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ICP分为轻度ICP(20例)、中度ICP(20例)、重度ICP(20例)3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组患者胎盘中NPY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象系统分析NPY表达的程度及强度,同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NPY表达于胞浆或胞膜上;②重度ICP组NPY胎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度ICP组与轻度ICP组,图象分析NPY在轻度ICP组、中度ICP组、重度ICP组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分别为(0.9230±0.1524)、(1.0738±0.1493)、(1.6003±0.1182),统计学分析:轻度、中度组之间P>0.05,重度、轻度组之间P<0.01,重度、中度组之间P<0.01。结论:NPY表达水平与ICP的临床分度、疾病严重程度、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