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安忠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0):868-868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获得性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血尿酸增高,尿酸盐以结晶沉积在皮下、关节及肾脏,形成痛风石、肾结石和肾脏病变。2007年3月我科收治1例原发性痛风,开始误诊为结节性黄色瘤,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痛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46-47
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痛风实验研究的有关资料,从抗炎镇痛、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病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痛风的发病原因是长期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所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因此,含嘌呤较高的饮食虽然不是痛风发病的原发病因,但长期摄入高嘌呤饮食,会导致血液尿酸浓度的增加,最后可引发长期嘌呤代谢形成的尿酸钠结晶,从而导致关节、肾脏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7.
8.
9.
痛风是尿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血清尿酸增高为特征。笔者自1990年~1997年用自拟“四藤通络汤”治疗痛风47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陈小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74-74
痛风症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典型表现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反复急性发作,血液尿酸浓度增高;久病者有痛风结石沉淀,常导致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13.
14.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器质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在夜间骤然起病,局部关节疼痛、红肿、或呈青紫色,可触及隆起、关节活动受限,反复发作。中医称“风”、“痛证”,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瘀阻不通则成痛风。血尿酸化验检查男性>116毫摩尔/升,女>357毫摩尔/升。目前,痛风还没有根治的药物,而采用合理饮食的摄入,痛风还是可以缓解的,大部分病人在稳定病情后,能逐渐好转。鸡蛋冬瓜汤原料:鲜冬瓜250g,鸡蛋1个,姜10g,葱10g,精盐、茶油适量。制作:冬瓜刮去皮洗净,切成5cm长,1cm宽的块,姜洗净拍… 相似文献
15.
佘久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1):1627-16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亦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是因嘌呤代谢障碍令尿酸沉着于关节所致.现代医学对痛风的治疗尚缺乏根治的方法,所用药物如别嘌呤醇、立加利仙、丙磺舒等药物有相当的毒副作用,客观上对痛风患者的诸多脏器系统造成损伤.故中医药治疗痛风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笔者的多年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痛风显示出相当的优势.痛风病在急性关节炎期的病机是湿热毒瘀胶结;慢性缓解期的病机是湿滞经络;肾功哀期的病机是湿毒内舍肾腑.痛风病急性关节炎期的治则为运脾燥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慢性缓解期治则为健脾燥湿;肾功哀期的治则为平补肾气,运脾利水,祛湿解毒.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共观察4周。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及肌酐(Cre)水平进行检测,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中UA、BUN、Cre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BUN、Cre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UA、BUN、Cre三项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接近正常水平。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痛风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护理方式更优,可改善原发性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尿素氮及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的发病基础。其临床特点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症是当今世界中老年男性常见病。目前,国内尚无一个较理想的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增加大鼠嘌呤代谢动物的方法,以腺嘌呤(Adenine)为造模剂制备较为稳定的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为研究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提供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