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肢体缺血模型。采用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于缺血肢体,观察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治疗性血管新生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通常的治疗方法有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搭桥及介入治疗。但对于严重的慢性下肢缺血致远端流出道不良的患肢,上述方法往往无能为力,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动脉静脉化、交感神经切除术等方法,但由于两者疗效的不确切,20世纪末有学者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EPC)的骨髓来源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治疗性血管新生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Asahara等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大量存在于正常骨髓、脐血、外周血和脾中,证实成人体内存在循环EPC的假说,开创了血管新生疗法的基础,也有人称之为“细胞架桥”。采用血管新生疗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近年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尽管目前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但自体干细胞移植具有2个独特的优点:①不存在异体干细胞的免疫排斥问题;②不存在胚胎干细胞伦理道德问题。这一技术业已展现了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独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尚无满意疗效。目前已证实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可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并能形成新生血管,其中VEGF在EPC定向分化、体内动员、体外扩增及转染EPC后定向移植治疗周围缺血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对VEGF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转染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及引起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增加,下肢缺血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干细胞移植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并被认为可能是根治性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内皮祖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逐渐成为治疗这一病变的新方向和新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介绍内皮祖细胞治疗肢体缺血性病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液流至相应组织,分化为内皮细胞,进一步促进血管的生成。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对于创伤修复、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肢缺血性疾病,特别是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工作比较棘手的问题,近些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很多药物对该病效果欠佳。间充质细胞,特别是具有诱导血管新生的内皮祖细胞试验性应用于临床,以其对缓解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症状(缺血下肢行走时间延长、静息痛减轻、踝肱指数增加),促进下肢缺血区域血管新生的作用,给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将0.8 mL D-Hank's液注入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后肢;(2)MNC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MN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3)EP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 × 10~6个EPC植入EP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细胞移植后3周行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切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 MNC组毛细血管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7 ± 7.87)个/HP vs.(32.83±5.38)个/HP,P>0.05].而均高于对照组(19.67 ± 4.80个/HP)(P<0.05);MNC组侧支血管数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0.75)个vs.(4.50 4±1.38)个,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2.50 ± 1.5)个](P<0.05);MNC组小动脉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 ± 1.47)个vs.(5.50 ± 2.35)个,P>0.05],亦均高于对照组[(2.17±0.98)个](P<0.05).结论 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所起的作用与EPC相似.  相似文献   

8.
BMSCs是新生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BMSCs中的EPC募集到瘤灶中参与新生血管和转移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SDF-1/CXCR4是EPC被募集迁徙的主要机制;同理推测,肾癌组织中的CD133+祖细胞可能来源于BMSCs或者是血管的内皮祖细胞(EPC).肾癌中CD133+祖细胞与骨髓中VEGFR1+和VEGFR2+BMSCs可能是用不同表面标志鉴别的相同亚群.肾细胞癌HIF的高表达可能是肾癌富含血管和生长转移的主要始动原因.这些推测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pinall cord iniury,SCI)是高致残性疾病,目前其治疗研究以干细胞移植为热点.脐血中含有多种干细胞,均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如间质干细胞[1-4](mesenchymml stem cells)、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orel bloodhematopoietic stem/progemitor cells,CBHSC/HPCs)、内皮祖细胞[3,5](endothelia progenitDr cells,EPCs)、胚胎样干细胞[6](embryonic-like stem cells)及成分更为复杂的单个核细胞[7,8](mononuclear cells)等,为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提供了稳定、及时的干细胞来源,并已成功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疾病、先天代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其在治疗SCI研究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属干细胞群体。EPC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细胞,类似于胚胎期的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骨髓中的EPC增生后进入血液循环,某种因素影响下在病变部位黏附、增殖,参与生理性血管新生、器官再生修复和病理性血管新生。近年的研究发现,刺激骨髓动员EPC,使循环EPC的数量增加,是促进急、慢性肾脏损伤后修复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这给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