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热药物并用,是《伤寒论》方剂配伍的重要内容之一。论中113方,寒热药物并用者就达半数以上。其应用有外寒内热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证、寒热往来证、阳气不足邪热有余证、真寒假热证等等。以上各证,虽同属寒热互见,但因寒热的部位、轻重、多寡、真假的不同,寒凉药与温热药的配伍,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其寒热药物的配伍规律,陈述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用药从配伍规律角度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有8类:同类相须的配伍;一味合多药的配伍;药味化合的配伍;取性取用的配伍;寒热并用的配伍;补泻并用的配伍;异类相使的配伍;药随证变的配伍。并对各种配伍下的具体用法结合仲景方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1)
《伤寒论》向有"方书之祖"之誉,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极为丰富,察证细微,组方用药精当,《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伍、治疗法则,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实践应用价值。此文通过对《伤寒论》中较为典型的方剂进行剖析,探寻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之辨证方法、用药配伍原则与机理。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的药物配伍方法在《伤寒论》中有充分的体现。主张依据辨证而寒热并用及因格拒而寒热并用,体现了仲景紧扣病机、辨证用药之造诣。  相似文献   

5.
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其科学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分析,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热杂证,既恪守和解寒热,调和阴阳的治法准则,又运筹帷幄,同中求异地把握各自个证特点,而随证施治的治学典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初探李怀生山东省阳谷县人民医院定水镇分院(253228)关键词:伤寒论/辛开苦降法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是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重要治疗法则。主要适用于寒热不调一类病证。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灵活,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寒热并用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寒热药物并用的方法,认为张仲景既把这一方法作为治疗寒热杂证的基本方法,又把它作为方剂药物配伍的重要法则,使之起相互中和监制药物寒热属笥的作用,或起反佐作用以防药性与病性之间的互相格拒,张氏对这一方法的精当运用成为后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寒热并用配伍方法,散寒之中配以清热,清热之中伍以温散,温清两法并投,为后世立下了寒热并用的典范,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经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也由此成为方剂配伍的指导原则.寒热并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和调理阴阳、三因制宜、祛邪扶正的基本原则,是方剂配伍的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由于此方寒热并用,配伍庞杂,在临床上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史锁芳教授运用该方强调:要充分把握厥阴病之提纲症,紧扣"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之病机;乌梅作为乌梅丸的君药,用量宜大;必须处理好寒热药比例的关系,以调和阴阳为任。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寒热并见证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斌  侯中华 《河北中医》2009,31(2):287-288
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论》辨证寓八纲,论治创八法,确立随证立法、依法组方的原则,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次分明,用法巧妙,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临证立法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伤寒论》针对外感病复杂的病因病机而采用不同的治法,除了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还有寒热并用,其运用自如,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2.
寒热药配伍是最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 ,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1 寒热药配伍的几种形式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常见于治疗寒热互见之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药互见之病症而设。例如用于治疗上热上寒 ,寒热错杂之蛔厥证的乌梅丸 ,本证病机为胃热肠寒。方中黄连、黄柏苦寒以清上热 ,干姜、附子温热以祛下寒 ,寒热药并用 ,使寒热之证得以并治。寒热药佐制 佐制药是针对方中药物 (君臣 )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某些偏性、峻性和毒性等副作用而设。所谓寒热药佐制是病无热症用…  相似文献   

13.
温清并用是将温热与寒凉药适当配伍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始于《伤寒论》。笔者根据胃肠病常见寒热虚实并存、气机升降紊乱等病理特点,每以温清并用、寒热兼顾之法,收效显著。现对此谈点体会,供同道参考。1温阳泄热止呕血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之急症,多属胃中积热,灼伤...  相似文献   

14.
<正>胃肠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半夏泻心汤是一张经实践检验的治疗胃肠病的经方。渊源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施,配伍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1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15.
雒晓东 《中医杂志》2012,53(4):273-275
《伤寒论》从多个方面给后世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从常用方药(包括方药剂量、寒热比例、功效应用等)、作用部位、相互制约和气化相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法及临床应用,指出寒热并用之法已遍及临床各科,故如有寒热夹杂之证,即可酌情应用,不可拘于伤寒、温病或杂病.  相似文献   

16.
寒热并用方治疗内科杂病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热并用方治疗内科杂病之验第四军医大学(710032)王三虎在寒热并用的诸多方剂中,尤以《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乌梅九、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剂为著名。其方立意明晰,配伍精当,在理论上容易掌握,可谓脸炙人口。但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疑难病证中要辨证准...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寒温并用治法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幸 《四川中医》2005,23(2):20-21
《伤寒论》作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之专书,应用寒温并用之法,内容丰富,作者归纳15法,并指出其目的有二:一是用于病症之寒热错杂,二是出于制方配伍之考虑。  相似文献   

18.
程永进  王意诚 《陕西中医》2004,25(3):282-283
《伤寒论》中有很多种精妙的配伍用药方法 ,开创了辨证论治之先河 ,尤其是寒热药并用一法 ,有其独到之处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现就我们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望同道不吝指教。1 兼顾作用 寒性和热性两种不同性质的药物 ,在性能上有不同之处 ,二药配伍后 ,就能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功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荣  王玉香  王景洪 《河南中医》2009,29(3):225-226
《伤寒论》方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显著,被尊为经方。其常见配伍用药规律有相辅相成、相反相成、阴阳对立、寒热并用、舍性取用、反佐、药对、相畏相杀等,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清·罗东逸说:"仲景方中往往寒热并用".据笔者统计,《伤寒论》112方(113方,缺1方)中用到寒温药配伍的有57方,全书88味药中有寒温配伍关系者47味,可见罗氏之言确非虚谈.本文仅就《伤寒论》中常用的一些寒温配伍"对药"作一扼要讨论,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