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全裂叶阿魏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阿魏奠定基础。方法:对全裂叶阿魏原植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粉末鉴别。结果:描述、绘制了全裂叶阿魏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粉末特征。结论:通过显微鉴别和粉末研究可知,分泌腔、非腺毛、花粉粒等为全裂叶阿魏主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2.
阿魏五味散。蒙药名兴棍-5,由阿魏、干姜、黑云香、肉豆蔻和光明盐5味中药组成。具有开脾郁、理诸气之功效。用于心气郁结、脾气失运,寒火气积,胸胁刺痛之证。为了提高其质量控制。对其中的阿魏、干姜、黑云香和肉豆蔻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用化学法鉴别了光明盐,现报道如下。1药品与试剂 药材购自内蒙古中药材采购供应公司,阿魏五味散、阿魏五味散阴性对照品由本实验室自制,方法按文献。阿魏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739708);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三种药材没药与其误用品沙枣胶、鹿鞭与其伪品牛鞭、阿魏与其代用品多伞阿魏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没药与沙枣胶、鹿鞭与牛鞭、阿魏与多伞阿魏在药材性状及理化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没药与沙枣胶、鹿鞭与牛鞭、阿魏与多伞阿魏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地产多伞阿魏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法为该药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并确立其鉴别特征。结果:多伞阿魏根、茎及叶的横切面中存在大量椭圆形的树脂道,最大直径可达10μm;粉末中观察到非腺毛、石细胞、草酸钙方晶、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等。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阿魏酸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多伞阿魏的鉴别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Tan Y  Gao TT  Ma Y  Ding X  Cheng YH 《中药材》2011,34(11):1694-1696
目的:对荒地阿魏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光谱、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果:荒地阿魏在性状、显微、紫外、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的特性。结论:这些特征可为荒地阿魏生药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生药学鉴别方法对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显微鉴定的方法对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横切面组织形态结构、粉末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在根横切面的表皮、树脂道、形成层,茎横切面的形状、表皮、皮层、维管束、树脂道特征,叶横切面的非腺毛和厚角组织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粉末中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在淀粉粒、气孔、方晶、纤维和油囊方面有明显区别。结论: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具有明显的生药学区别,可以作为阿魏品种鉴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伪品防风——硬阿魏、水防风、葛缕子(根)的鉴定,为正品防风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的鉴别方法。结果:发现比较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把防风和硬阿魏、水防风、葛缕子(根)予以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紫外-DPPH法测定新疆阿魏的总抗氧化活性,并结合薄层生物自显影法(Bio-TLC-DPPH)鉴别其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DPPH溶液及10批新疆阿魏供试品溶液与DPPH溶液反应后的吸光度,计算清除率及EC50;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及文献中阿魏的提取方法,探索合适展开系统,喷以DPPH溶液显色后检视新疆阿魏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新疆阿魏甲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EC50为5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以正己烷-石油醚(19:1)展开得到新疆阿魏特征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采用DPPH法可对新疆阿魏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11)
目的:对新疆阿魏属三种药用植物(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木垒阿魏)进行生药学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显微鉴定法对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木垒阿魏的根、茎、叶粉末及断面组织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乌恰阿魏、全裂叶阿魏和木垒阿魏在根横切面的栓皮、树脂道、皮层、形成层,茎横切面的表皮、皮层、维管束、树脂道、晶体、厚角组织,叶横切面的非腺毛和厚角组织、树脂道、叶肉组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粉末中导管大小、淀粉粒和非腺毛的形状、数量和大小亦有一定区别。结论:显微鉴别可以区分三种阿魏属植物。该研究可对现有的阿魏鉴定方法和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促进阿魏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7)
目的研究新疆阿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探讨炮制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气质联用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新疆阿魏原药材挥发油中鉴别出35种成分,从民间习用炮制品、清炒炮制品、醋炙炮制品、水煮炮制品分别鉴别出34种、34种、32种、35种成分,新疆阿魏经炮制后挥发油的得率显著降低,挥发油中1,2-二硫戊烷量明显增加,2-乙硫基丁烷量明显减少。结论炮制对新疆阿魏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和各成分的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桔梗与常见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灵国  姬生国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i0001-i0001
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对我院常用的桔梗与常见伪品南沙参与霞草进行鉴定,从而提示正品与伪品的鉴别特点,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区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蕲蛇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蛇类药材(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之一,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为贵细药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蕲蛇商品普遍存在着伪品、混淆品、掺假品,这种质量不一、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容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蕲蛇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鉴别,以期为蕲蛇等蛇类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的优劣检测提供思路,为进一步鉴别研究、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确保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疆地产野生全裂叶阿魏Ferula dissecta(Ledeb.)Ledeb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紫外吸收光谱法为该药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全裂叶阿魏根、叶柄、苞片及叶横切面存在大量树脂道;根粉末中有散在草酸钙簇晶,叶粉末中有短扁圆形的非腺毛。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裂叶阿魏的生药学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阿魏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阿魏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魏配方颗粒中的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阿魏酸在2~20μg·ml-1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8),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2.10%,n=6)。结论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阿魏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冰球子与白及进行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雀跃  滕爱君  苏钰岚  黄清泉  罗轶  唐倩  钟小清 《中草药》2023,54(15):5011-5018
目的 对地桃花Urenalobata进行本草考证、生药学分析及有效成分测定。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厘清地桃花的历史使用沿革及植物分布情况,野外实地调研地桃花的植物基原,采集并制作腊叶标本,通过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采用Waters e2695型液相色谱仪,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梯度洗脱,柱温30℃,PDA检测器,检测波长315 nm,建立地桃花药材中N-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银锻苷的HPLC测定方法。结果 对地桃花药材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归纳,建立的测定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N-反式-阿魏酰酪胺和银锻苷线性范围0.999~79.890、1.068~85.420μg/mL,R2>0.999,平均回收率95.3%、97.1%。10批样品N-反式-阿魏酰酪胺、银锻苷质量分数为0.003%~0.045%、0.016%~0.046%。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地桃花药材,为完善地桃花药材质量标准和地桃花药材收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伪品巴东小檗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茱萸伪品巴东小檗Berberis henryana Schneid.进行了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为其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京春 《北京中医》2003,22(3):42-43
金世元老师从事中药工作60余年,将传统医药书籍中的中药鉴别方法与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相结合,对一些中药的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方法等鉴别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他从中药的品种、质量、经验方面鉴别中药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9.
郭刚 《中医药研究》2001,17(1):51-52
对临床上常用的三种中草药与当前市场上见的七种伪品,从来源、性状上进行了鉴别、扼要地归纳了每味真伪药的鉴别要点,目的在于使从事中药的同行在采购、经营、临床调配环节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严格把关,认真鉴别,防止假冒伪劣药品购入,危害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中药材种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材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种源混杂、真伪混淆、陈种新卖、成熟度和净度低等问题。为保证中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亟需对中药材种子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对中药材种子市场进行规范。种子鉴别的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微性状鉴别、化学指纹图谱鉴别、分子鉴别及电子鼻、X射线衍射法、电化学指纹图谱鉴别、光谱成像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等新兴技术。各类鉴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各有不同,根据中药材种子品种不同、检测场所要求不同,可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以实现鉴别准确、时间和经济成本降低的目标。未来中药材种子鉴别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基于各项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朝着智能化、无损化、单粒检测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中药产业的需求。该文对目前科研和生产中应用的种子鉴别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对不同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对未来种子鉴别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材种子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