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病情时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s-CRP含量越高,脑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水平与病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不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也可作为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I患者空腹外周血标本,以后循环缺血(PCI)和非脑血管病(NCD)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s-CRP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结果(1)与PCI组(3.56±3.89 mg/L)和NCD组(2.65±3.02 mg/L)比较,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7.35±5.93 mg/L)显著升高(P<0.01);ACI患者血清Glu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AC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TC、HDL-C、LDL-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CI患者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但是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相关(r=0.627,P<0.001);在不同梗死体积的ACI患者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血小板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I患者hs-CRP水平(P=0.034)。结论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药物治疗显著相关,提示hs-CRP作为ACI炎症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结果脑梗死组hs-CRP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和IL-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诊断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发病在48h以内的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5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CRP水平。分析研究组hs-CRP水平改变与ACI病情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hs-CRP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s-CRP水平改变对ACI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8例急性脑血管病(观察组)患者和26例非急性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中hs-CRP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前者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9,P<0.01),与病情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51,P<0.05).结论:hs-CRP测定对急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意义,并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1例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的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为此,笔者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指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的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为此,笔者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指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方法按照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小于3 d的病例67例和发病至入院时间大于1周的病例26例;另取34例我院同期就诊并经颈部B超证实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后不同时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后变化。结果发病3 d内入院患者与发病1周后入院及对照组之间hs-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1周入院患者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3 d内入院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周后入院患者即刻hs-CRP水平与发病3 d内入院患者1周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在在入院后2周降至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不受常规治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克  朱思亮  池胜英 《检验医学》2005,20(6):518-520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90) 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 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s-CRP分别为(3.64±2.80) mg/L、(6.12±3.20) 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5),分别为(5.61±2.40) mg/L、(3.48±2.70) mg/L.结论脑卒中患者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90)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s-CRP分别为(3.64±2.80)mg/L、(6.12±3.20)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5),分别为(5.61±2.40)mg/L、(3.48±2.70)mg/L。结论脑卒中患者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陈湘  王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249-3250,325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值得肯定,这可能与其能够降低患者血脂和抗炎性反应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照其血浆Hcy增高程度不同分为3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血浆hs-CRP、vWF及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hs-CRP与Hcy、vWF与Hcy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vWF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vWF升高水平与Hcy升高水平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组Hcy、hs-CRP、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hs-CRP、vWF、Hcy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这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急性脑梗死组)与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两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急性梗死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39,0.545,0.297,P<0.01)。急性脑梗死组NIHSS评分小于5分、5~15分和大于15分3个亚组之间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越高的亚组,其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越高。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745、0.636、0.701,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hs-CRP及LP(a)血清水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另外,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人群的hs-CRP、FIB水平,统计分析其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FIB、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s-CRP、FIB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1、0.891,P0.05)。结论 hs-CRP、FIB水平的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及时检测这两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短期脑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PCT、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与90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转归患者最高NIHSS高于良好转归患者(P0.05)。不良转归患者入院PCT水平高于健康者和良好转归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最高NIHSS对90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7.2%;入院时PCT的AUC为0.841,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2.9%。最高NIHSS与入院时PCT呈正相关,而入院时PCT和NIHSS与90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最高NIHSS(22.3分)和入院时PCT(2.5ng/mL)是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病后早期血清PCT水平是评价患者90d临床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辛伐他汀治疗,用药4周后检测血清脂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hs‐CRP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用纳洛酮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研究组(加用纳洛酮组)50例和对照组(不加用纳洛酮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NDS及hs-CRP浓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加用纳洛酮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庆伟  刘永海  沈霞 《临床荟萃》2005,20(13):734-73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了解其减轻炎症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BU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小时滴完;第3天、第5天各给予巴曲酶5B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每日静脉滴注三七总苷(商品名:血塞通)注射液0.6g/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hsCRP水平[(8.73±3.15)mg/L]低于对照组[(10.78±3.26)mg/L](P<0.05);但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11.38±5.08)与对照组(15.9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