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星胶质瘤nm23,PCNA,GFAP,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脑星形胶质瘤生物学为特征,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作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40例脑星形质瘤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FAP,nm2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CNA,EGFR表达则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并且它们的染色强度与也分级有关,nm23蛋白的分类类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bB-2、nm23及PCNA蛋白在乳腺有关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1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c-erbB-2、nm23和PCNA蛋白检测,对其中102例乳腺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c-erbB-2蛋白在导管内癌、Paget病及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nm23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中呈高表达;PCNA在导管内癌、髓样癌及粘液腺癌中呈高表达。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及PR呈正相关;nm23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和PR密切相关。PCNA与肿瘤组织的坏死明显相关。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肿瘤可能由不同的癌基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发生突变所致。c-erbB-2呈阴性表达而nm23呈阳性表达时,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 nm23-H_1 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87.5%)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P<0.01,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P>0.05)。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和PCNA免疫组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1例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定位、分布面积及相对含量进行图像定量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的分布面积,相对含量变化均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及分级呈正比;P53蛋白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不同恶性程度和不同分级中的变化呈平行关系。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的分布面积及相对含量变化,在星形细胞瘤Ⅰ级与Ⅱ级各参数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级与Ⅲ级各参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P53蛋白和PCNA分布面积与相对含量均可较客观评价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图像分析系统的综合分析为肿瘤诊断、分级和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nm23—H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恶性胶质瘤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儿童恶性胶质瘤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儿童恶性胶质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数、PCNA标记指数。结果33例儿童恶性胶质瘤VEGF表达阳性23例;  相似文献   

7.
nm23蛋白与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抑制转移基因nm23的表达及其与C-erbB-2、ER、PR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中nm23蛋白、CerbB-2蛋白、ER、PR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nm23蛋白阳性率为62.86%,nm23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0.01),但与C-erbB-2蛋白、ER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NSCLC组织和14例非恶性肺组织EGFR和VEGF的表达。结果 EGFR和VEGF在76例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36/76)和51.3%(39/76),在14例非恶性肺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14%(1/14)和7.14%(1/14),两组EGFR、VEGF表达差异显著(P<0.05)。Ⅲ期NSCLC组织的EGFR表达率为56.8%(25/19),高于Ⅰ ~Ⅱ期患者的31.3%(10/32),两者差异显著(P<0.05),EGFR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淋巴结阳性的NSCLC组织VEGF表达率为77.8%(28/34),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27.5%(11/42),两者差异显著(P=0.000),VEGF表达与肿瘤分期、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等临床病理参数亦无关。EGFR和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EGFR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VEG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是EGFR和VEGF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孙学军  张培莲 《癌症》1999,18(1):73-7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胃肿瘤组织切片( 胃腺癌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中EGFR和PCNA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其与胃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①EGFR在正常胃粘膜和胃腺瘤性鼻肉中均无表达,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40.4%,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10.
胃癌VEGF和nm2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nm23与血管生成及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胃癌组织中的VEGF、nm23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率和MVD值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nm23基因肿瘤转移抑制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m23是人们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现已证实nm23基因的低表达与包括乳腺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胃癌在内的许多肿瘤转移和预后有关。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两个nm23基因,为nm23H1和nm23H2。普遍认为nm23H1具有抑制癌转移作用。我们观察了nm23基因在3组8种不同转移潜能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nm23在这些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细胞培养:PC3、PC3M(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Aa、PG(人肺癌细胞系);WM35、WM1341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化疗对小鼠S180肉瘤模型细胞凋亡、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和热化疗组,化疗组予以平阳霉素0.2mg/只,热疗组予以(43±0.2)℃水浴1h,热化疗组同时予以化疗+热疗,每4天1次,重复3次。治疗结束后,取瘤体,测瘤重,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周期、凋亡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含量,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PCNAmRNA,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S期细胞对热疗最敏感。化疗组、热疗组和热化疗组均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高(<0.05),PCNA、VEGF蛋白表达和MVD均较对照组降低(<0.05),其中热化疗组变化最显著(<0.05)。RT-PCR检测VEGFmRNA、PCNAmRNA亦得到上述同样结果。直线相关性分析示,VEGF蛋白表达与MVD呈正相关(=0.915,<0.01)。结论 热疗可以诱导S180细胞凋亡,抑制PCNA、VEGF表达,使MVD下降。热疗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显著提高对S180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组织nm2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卵巢癌组织中nm23、PCNA表达在肿瘤增殖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了nm23、PCNA在38例卵巢癌的表达变化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表明nm23的低表达及卵巢癌侵袭程度显著相关,nm23的低表达者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率比正常高。PCNA的强阳性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结论 提示nm23低表达和PCNA的强阳性表达在卵巢癌的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组织中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1例鼻咽癌组织中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鼻咽癌中出现异常高表达(阳性率为82.9%),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关系(P>0.05);PCNA表达随肿瘤分级升高而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果表明bcl-2基因对鼻咽上皮的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可作为鼻咽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同时发现bcl-2蛋白与PCNA表达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宏  林敏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3):156-15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原发性脑星形细胞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erbB-1表达产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GFR)以及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GFR以及c-erbB-2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56%)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分别为25%、15%,P<0.01),且两者表达呈相关性(P<0.05)。提示EGFR、c-erbB-2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潜在关系,两者的表达不是相互独立的,且c-erbB-2表达可能仅限于那些有高水平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和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及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指标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Maspin与uPA、VEGF、VEGF-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2例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和VEGF-C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1.9%(26/42)、64.3%(27/42)、59.5%(25/42)和54.8%(23/42)。逆转录PCR检测显示,Maspin、uPA、VEGF和VEGF-CmRNA在GIST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与其相应蛋白表达的趋势基本一致。随着GIST侵袭危险性增加,Maspin表达显著降低,uPA蛋白及VEGF、VEGF-C表达均显著增加(<0.05),而uPA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0.05)。随着GIST出现复发转移,Maspin表达显著降低,VEGF和VEGF-C表达显著增加(<0.05),而uP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0.05)。Maspin与uPA、VEGF、VEGF-C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0.429,<0.05;=-0.312,<0.05;=-0.292,<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或缺失促进uPA、VEGF和VEGF-C表达上调在GIST演进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4种蛋白均有可能是预测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辅助因子;Maspin基因有可能是GIST靶向治疗新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7.
人脑胶质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胶质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n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脑胶质瘤标本,2例脑胶质瘤细胞株,4例正常脑组织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极低,而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VEGF mR  相似文献   

18.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nm23—H1,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nm23-H1,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肺癌中nm23-H1,PCNA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肺癌中nm23-H1,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51.06%和65.96%。其中nm23-H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43.33%(13/30),腺癌64.70%(11/17)。在鳞癌中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62.5%(10/16),有转移组阳性率21.42%(3/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H1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2.6%(19/23),无转移组54.16%(13/24)(P<0.001),同时低分化癌的阳性率8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01)。结论nm23-H1,PCNA的表达对肺癌予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对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探索以EGFR反义RNA进行反义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将含EGFR反义RNA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C6恶性胶质瘤细胞,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整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Northern印迹杂交、细胞原位mRNA杂交及EGF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RmRNA及蛋白表达,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染色(AgNOR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Southern印迹杂交表明外源性反义EGFR基因(互补于EGFR基因全长及3端部分序列)分别在C6细胞中整合(分别命名为C-pR1和C-pR3),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原位杂交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转染EGFR反义RNA的C6细胞比转染前EGFRmRNA水平及EGFR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达高水平反义RNA的克隆在培养状态下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结论:EGFR在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EGFR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迪,张锦明,梁小曼THEFINDINGOFPATIENTSSUFFERINGFROM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WHOCONTACTEDWITHTHEHEXAMETHYLPHOSPHORAMIDE(HMPA)FORA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