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取一段游离兔颈外静脉,与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一月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新内膜形成,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0~3.5 kg普通新西兰兔8只,取同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缝合的方法。结果术后2周、4周取下静脉桥及对侧颈外静脉,光镜下见静脉桥新生内膜形成,中膜增厚,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不均匀性增厚。结论本模型能反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可满意模拟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于颈动脉的动物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方法 将一段大鼠颈外静脉分支游离,同侧颈总动脉切断,采用2点定位连续吻合法将颈外静脉分支两端分别与颈总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于第3、7、14、28、42天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无出血、狭窄及血管扭曲等情况.超声检查示术后早期(3 d内)桥管通畅率94%.后期静脉桥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理想模型.连续吻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较以往常用的间断吻合法时间短,出血少,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4.
间断加连续吻合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与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大隐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2.0~2.5kg普通新西兰大白兔8只,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加连续的方法。术后1个月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中膜厚度。结果该方法术中出血少,8只兔静脉桥均通畅;1个月后管壁均增厚,光镜下见静脉桥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与正常静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加连续端端吻合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建立静脉桥模型可满意模拟人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刘苏健  邓勇志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0):955-957,F0003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与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大隐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20~25 kg普通长白猪8只,后腿外侧纵切口,“no-touch”技术剥取大隐静脉3 cm,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术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50 mg.d-1抗凝。术后28 d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厚度、新内膜面积/(新内膜 中膜)面积(I/M)。结果肉眼观察,8只猪大隐静脉桥管壁均增厚,管腔狭窄;光镜下见静脉桥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为(0.500 9±0.135 5)mm,I/M为(0.465 1±0.051 2)。结论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静脉桥模型可成功模拟人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旁路移植的动物模型,比较建立各种动物模型的手术结果。方法将36例兔分为:P1组、P2组、C组,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P1组:将2~3 cm长的颈外静脉远近端倒转后端侧吻合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上,结扎两吻合口间的颈总动脉。P2组:与P1组不同的是动脉离断后与倒置的静脉行端端连续吻合。C组:将同样长度的颈内静脉倒置后应用cuff管技术移植于颈总动脉。比较三组血管吻合技术的手术时间、吻合口术后即刻及4周时的通畅率,4周后静脉桥血管内,中膜增生情况。结果三种实验动物均无死亡。P1、2组动物手术时间相当,但较C组手术时间长(P<0.05)。三组手术中出血量相当(P>0.05)。Cuff技术制作的动静脉吻合口,大小相对固定,不容易形成手术技术的吻合口狭窄;缝合法,技术要求较高,缝合不当、打结过紧可直接导致吻合口狭窄,以端端吻合的狭窄率最高。4周后缝合法比cuff技术的吻合口管壁增生更加明显,吻合口发生狭窄的比率升高,cuff技术与端端吻合差异明显(P<0.05)。静脉桥血管体部的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uff技术制作兔颈总动旁路移植模型容易掌握,吻合口不易狭窄,适用于研究静脉桥血管体的病例生理变化。而缝合法手术要求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但更近于临床,对研究吻合口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在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中的异同.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uff组和缝合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模型.结果 两组均无动物死亡.cuff组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缝合组缩短.4周后比较,cuff组与缝合组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95%与85%.大体观察及病理示桥血管壁不同程度增厚,两组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膜增生,但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强.结论 两者均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改良cuff法较间断缝合法更加简单,出血量少,是建立静脉桥狭窄模型更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吻合方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差别.方法:2.0~2.5kg普通新西兰大白兔17只,分A、B两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分别采用间断吻合(A组)和间断加连续吻合(B组)的方法.术后1月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中膜厚度.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均较B组长,出血多,具有统计学意义;1月后两组静脉桥管壁均增厚,光镜下见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间断加连续端端吻合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建立静脉桥模型要优于单纯间断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兔颈静脉为血管桥建立一种更接近临床且更易于操作的颈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动物模型。取新西兰兔22只,兔颈外静脉长约1.5cm,将静脉两端倒置,分别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并同时于吻合口之间结扎颈总动脉,术后设组观察,1、2周各处死5只,3、4周各处死6只兔子,观察吻合口畅通情况。结果,技术及方法改进后实验组22只兔子均成活,静脉桥充盈畅通,远端动脉搏动良好,吻合口均通畅。认为以新方法建立新西兰兔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能部分模拟人冠脉旁路移植术,技术难度中等,模型建立成功率高,可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各方面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2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A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桥血冠状动脉管狭窄进行诊断.其中有10例患者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图像采集,所有桥血管均显影,并且都可进行评价,其中共15条桥血管出现狭窄.和CAG结果相比,双源CT对狭窄判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出现狭窄的血管与血管类型有关,2年内通畅率动脉桥高于静脉桥.结论 双源CT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通畅情况,是术后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s 2.1-5.2% in bypass surgery patients with a mortality of 0-38%.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significant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its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candidates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rgery. METHODS: One thousand forty five consecutive candidates for CABG underwent carotid artery Doppler examination in a prospective study. The relation of age, sex, smoking and diabetes history, as well as lipid profile with carotid stenosis,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 1045 CABG candidates with a mean age of 60 years, prevalence of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60%) was 6.9%. In the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the rate of significant stenosis was 12.5%. Age >50 years, female gender,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CONCLUSIONS: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has an earlier appearance in our study. Cost-effectiveness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for revising the previous screening protocols.  相似文献   

13.
17例主动脉-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搭桥术)全部存活。全组均有心绞痛史。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电影造影示1支冠状动脉狭窄者2例,2支狭窄者3例,3支狭窄者10例,4支狭窄者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均在0.30以上。17例共搭桥25根,其中直接搭桥12根,序贯式搭桥13根。共作46支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平均每位病人作2.7支。术后心绞痛均消失。高龄病人并非作为搭桥术的严格限制条件。术前选择EF在0.30以上;术中血运重建满意;木后有Swan-Ganz导管的血液动力学监护,均能取得良好的结果。本文并介绍蛇形搭桥的优点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及云南省内部分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为PCI组,另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心外科住院治疗的16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左主干病变患者为CABG组.观察PCI组及CAB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脑血管事件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特征基本相近.PCI组有5例(16.7%)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而CABG组8例(50.0%)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达到Ⅲ级病变,P=0.04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CI组中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占绝对优势(97.0%),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两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与非ACS远期疗效比较在心绞痛复发率(29.4%VS0.0%,P〈0.05)及MACE发生率(41.2%VS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经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疗效与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比较PCI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2)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率及MACE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形成的信号通路机制。  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2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分离颈静脉、颈动脉,不做移植,模型组游离颈静脉,截取一段颈静脉方向调转后与颈动脉做端侧吻合,结扎两吻合口间的颈动脉,建立动脉旁路移植兔模型,移植后2 d、2周假手术组取出颈静脉,模型组取出移植静脉,肉眼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量化管腔狭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p-p38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移植静脉2周后管腔显著性狭窄(P < 0.05),静脉移植后2 d、2周p-p38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 < 0.05),其中移植后2 d显著高于移植2周(P < 0.05)。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静脉桥再狭窄信号传导机制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317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2个亚组。平均随访(48±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与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心绞痛缓解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5或P<0.01),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桥血管再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43例行CABG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48例、阿托伐他汀钙组50例和瑞舒伐他汀钙组45例。术后第1天和1 a,检测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1 a后随访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3组患者血脂水平、桥血管狭窄直径比例和踝臂指数。结果用药1 a后,3组患者血管狭窄比例均低于50.0%,踝臂指数均在正常值范围。阿托伐他汀钙组血管狭窄比例和踝臂指数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P<0.05),瑞舒伐他汀钙组血管狭窄比例和踝臂指数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术后第1天,3组患者血清HDL-C、LDL-C和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降血脂药物1 a后,3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LDL-C和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阿托伐他汀钙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P<0.05),LDL-C和Lp-PLA2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P<0.05)。结论 3种药物均可有效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水平,并可有效预防CABG后桥血管再狭窄,尤以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顺-逆灌心肌保护在高危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的高危冠脉搭桥手术中采取顺-逆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年龄大于70岁、冠脉病变3支以上急重症冠心病人26例,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术,总结围手术期心梗、低心排、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酶CK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结果 1例合并室间隔穿孔手术后死于低心排,1例6个月后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6例,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心肌酶指标5天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顺-逆灌心肌保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2周~8年58例共140条桥血管(动脉桥43条,静脉桥97条)进行64层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显著狭窄(管径狭窄〉50%)的桥血管及〉1.5inin管径的所有自体冠状动脉节段。结果140条桥血管中,38条闭塞,102条开通,CT全部诊断正确。102条开通的桥血管中,18条存在显著性狭窄,CT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95,2%。CT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自体冠状动脉节段占90%。在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以节段为单位诊断自体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84%(87/103)、特异性74%(384/518)。临床正确诊断率为91%(53/58)。结论64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显著狭窄,是评价桥血管移植术后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