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BPH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0例BPH患者中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术后BPH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都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判断BPH患者是否存在BOO以及了解逼尿肌及评价膀胱功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幌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紊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70%)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168 cm H2O,平均(98±33)cm H2O(1cm H2O=0.098 kPa);20例(87%)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功能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排尿功能改变方法 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表、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t,QOL)评分表,结合尿动力学技术,检查1029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剩余尿量、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功能.结果 1029例患者中最大尿流率(9.3±5.8)ml/s,膀胱顺应性下降87例(占8.5%);逼尿肌收缩无力43例(占4.2%),不稳定膀胱(DI)762例(占74.1%),膀胱出口梗阻(BOO)841例(占81.7%),膀胱出口梗阻可疑117例(占11.3%),膀胱出口无梗阻者81例(占7.8%),表明BPH可引起膀胱下尿路功能变化.结论尿动力学对判断下尿路功能状况,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逼尿肌功能减弱(DU)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BPH致BOO合并DU患者74例行TURP治疗,另选择同时间段接收BPH致BOO未合并DU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与有效组进行比较,分析手术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有效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显著高于无效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术后治疗有效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无效组,而残余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则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术后治疗有效组留置尿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BPH致BOO合并DU患者采用TURP治疗需做好术前评估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检查(PFS)中无排尿良性前列腺梗阻(BPO)病人的梗阻判定方法.方法对选定的非压力-流率参数在梗阻和非梗阻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351例有完整和可供分析PFS资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221例,非BOO者130例.BOO组和非BOO组比较,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分别为51.13%和31.54%(P<0.05);逼尿肌开放压(Pdet.open)分别为(89.74±34.27)cmH2O和(42.05±25.85)cmH2O(P<0.05).逼尿肌开放压大于60 cmH20时BOO发生率高达91.5%.DI患者有113例(73.38%)存在BOO.结论PFS时无排尿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借助其最大逼尿肌压以及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检查(PFS)中无排尿良性前列腺梗阻(BPO)病人的梗阻判定方法。方法对选定的非压力-流率参数在梗阻和非梗阻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351例有完整和可供分析PFS资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221例,非BOO者130例。BOO组和非BOO组比较,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分别为51.13%和31.54%(P<0.05);逼尿肌开放压(Pdet.open)分别为(89.74±34.27)cmH2O和(42.05±25.85)cmH2O(P<0.05)。逼尿肌开放压大于60 cmH2O时BOO发生率高达91.5%。DI患者有113例(73.38%)存在BOO。结论 PFS时无排尿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借助其最大逼尿肌压以及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闫海顺 《河北医药》2009,31(4):436-437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向膀胱内突入部分的高度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BPH患者60例,采用经腹矢状面超声测量膀胱基底到前列腺突入顶端的距离(IPP)。同时行尿动力检查,将B超结果,膀胱剩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膀胱出口梗阻压力一流率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0例患者,IPP0~48mm,IPP〉10mm者33例,IPP〈10mm者27例。结论经腹B超声检查前列腺膀胱内突入部分矢状面直观感觉好,IPP可作为尿动力学检查之外诊断BOO的补充方法.对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有意义,但不能替代尿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出现急性尿潴留(AUR)后逼尿肌功能情况。方法:对76例BPH并急性尿潴留患者(AUR组)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与88例单纯BPH患者(非AUR组)作比较。结果:AUR组中逼尿肌功能不稳定、逼尿肌低顺应性以及合并二种以上逼尿肌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UR组。结论:BPH出现急性尿潴留时逼尿肌功能严重受损,应及时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探讨逼尿肌收缩力能否作为判断BPH病人手术预后的指标和BPH合并逼尿肌乏力的病人是否适合手术等问题,对78例BPH病人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术前逼尿肌最大收缩力将78例分为两组(A组≥40cmH2O;B组≤25cmH2O):对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高(A组61例)者单纯行TURP或开放手术;对逼尿肌收缩力降低(B组17例)者,同期行TURP和膀胱造口术。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前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除膀胱出口处梗阻后,收缩乏力的逼尿肌功能可以缓慢恢复,尿流率也能获得很大改善。不能单独凭逼尿肌收缩力来推断手术预后,对伴有逼尿肌乏力甚至无力的BPH病人也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术前逼尿肌状况与术后膀胱痉挛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行尿动力检查评估逼尿肌状况,统计学分析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收缩力与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及程度关系. 结果:术前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74.36%)较无逼尿肌不稳定者发生率(30.77%)高,术前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程度越重. 结论:术前尿动力检查评估逼尿肌状况对于预测术后膀胱痉挛发生及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BPH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4例单纯性BPH患者(对照组)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照组比较,膀胱初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加重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增生症(BPH)部分患者手术解除梗阻后仍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及排尿不畅,除因术后并发症外可能由于术前存在不稳定膀胱(DI),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IDC)等因素所致.为了术前预测疗效及对术后疗效不佳者查明原因,我们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 对89例前列腺增生症者采用不同术式术后仍伴下尿路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测及其他技术检查.结果 开放组主要原因依次为逼尿肌收缩无力(42.1%)、逼尿肌不稳定(36.8%)、膀胱低顺应性(31.5%).HIFU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57.5%)、逼尿肌不稳定(48.5%)、逼尿肌收缩无力(45.5%).电切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45.9%)、逼尿肌不稳定(24.3%)、尿失禁(18.9%).3组数据经x2检验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收缩无力项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症(BPH)部分患者手术解除梗阻后仍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及排尿不畅,除因术后并发症外可能由于术前存在不稳定膀胱(DI),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IDC)等因素所致。为了术前预测疗效及对术后疗效不佳者查明原因,我们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尿动力学检查在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为主要表现,分别为77.2%(125/162)及64.2%(104/162),膀胱顺应性减低及逼尿肌收缩无力亦有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留置尿管、膀胱穿刺造瘘及前列腺切除。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主要病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及其引起的逼尿肌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区分梗阻与非梗阻,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