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与胃多处穿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刘波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596-596
患者男 ,73岁。发现腹部包块 14个月 ,因腹胀、腹痛、发热、呕血、黑便 1个月于 1997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1996年 3月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块。曾做腹部B超及CT示左上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大小为 11cm× 10cm× 9cm。全消化道钡餐显示左上腹占位性病变 ,胃底、胃体大弯侧受压上移 ,十二指肠曲扩大 ,横结肠受压下移。胃镜示胃体及胃窦部外压性改变。于 4月 1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 ,实性 ,分叶状 ,上达腹腔血管 ,下至骶骨岬 ,左右径15cm ,与胰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粘连紧密 ,无法切除。肿瘤活检为原发…  相似文献   

2.
例1,男,45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0余年,近一个月来加剧伴解柏油样便2次,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病房。胃镜检查:胃窦大弯距幽门3.5cm处见一3×2×1.5cm隆起性肿物,其表面有一直径0.5cm大小的溃疡,活检报告为慢性炎症。住院治疗20多天,因效果不佳,大便潜血持继~,转外科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胃粘膜缺损溃疡形成,其底和肌层中及周边胃粘膜下可见胰腺组织、腺泡及导管,诊为胃异位胰腺继发溃疡。例2,男,54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0余年,近二个月来疼痛加剧,胃纳减退、消瘦。胃…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5岁 ,因呕大量咖啡色液体伴黑便3天入院。出血前一月来偶感夜间上腹部不适 ,持续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既往有脑梗塞史。查体 ,贫血貌 ,腹部软 ,中上腹轻压痛 ,无肿块 ,肠鸣音亢进 ,右侧肢体肌力下降。急诊胃镜 ,胃底部积大量咖啡样液体 ,胃底前壁有一巨大肿瘤 ,瘤体溃疡表面有少许活动性渗血 ,当即于溃疡渗血处注射硬化剂5ml并10 %孟氏液喷洒止血 ,并经一周内科用药控制出血。胃镜复查 ,胃底前壁有一鸡蛋大之肿瘤。亚蒂 ,瘤体前侧面有一直径1cm×1cm凹陷性溃疡 ,边界齐 ,表面覆有血痂。用活检钳提起瘤体顶部粘膜及U…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胃肠间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病理学诊断新概念。国内陆续有一些报道 ,但多发性胃肠间质瘤罕见 ,本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4 1岁 ,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入院。入院后查血AFP及CEA均正常 ,CA5 0 2 2 6 .8U/ml,CA2 4 2 32 .9U/ml。腹部B超 :胃窦后壁见一 1.9cm× 2 .8cm低回声区。腹部CT :胃窦后壁有一个向腔内突起的卵圆形肿块 ,CT值约 4 0Hu ,小肠处另有一卵圆形肿物 ,CT值约 30Hu。胃镜示 :胃窦后壁见一 2cm× 2cm…  相似文献   

5.
胃间质细胞瘤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 1 女 ,30岁 ,因反复上腹痛伴嗳气返酸 1年 ,呕血和黑便 1月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窦交界处有一约 2cm×2 .5cm巨大溃疡 ,底凹凸不平 ,污苔 ,周围黏膜呈结节状隆起 ,组织学示慢性溃疡 ,考虑为胃癌或恶性淋巴瘤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窦交界大弯侧 ,约 3cm× 5cm ,表面溃疡形成 ,溃疡深达黏膜肌层 ,肿块已侵及浆膜 ,质硬 ,与胰腺黏连 ,活动度较差。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胃平滑肌瘤 ,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检查 :瘤组织切面呈灰白间灰红色 ,瘤细胞呈梭形 ,胞浆丰富、淡染 ,核卵圆形、短梭形、大小较一致 ,瘤细胞呈…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42岁。因中上腹痛 3个月在院外胃镜检查 ,发现胃体后壁一个 0 6cm× 0 8cm的A1期溃疡 ,诊断为胃体溃疡并用抗溃疡药物治疗 1个月 ,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除中上腹轻度压痛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腹部B超 :肝胆胰脾未发现异常。我院胃镜检查 :胃体后壁发现一个 0 3cm×0 2cm的H1期溃疡。胃角部可见一个0 5cm× 0 4cm红斑 ,略高出粘膜平面 ,边界不清楚 ,活检提示慢性炎性改变。内镜超声检查 (EUS)采用日本Pentax 36 -UX上消化道超声内镜。EUS发现 :胃角病变处胃壁超声回声第一和第二层 (…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入院。既往无胃溃疡病史。体检未发现无阳性体征。腹部B超示:胃幽门窦处可见胃壁解剖层次絮乱。黏膜及黏膜下局部胃壁增厚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物。CT示:胃体部及胃窦部胃壁不同程度增厚伴胃窦部多个囊性肿块。胃镜检查见胃体及胃窦部有数处黏膜隆起呈圆形,周边黏膜充血,无假憩室形成,无溃疡。组织活检报告:黏膜慢性炎,腺体轻-中度异型增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前壁有多处不同程度增厚,切开胃窦前壁见胃壁黏膜下有数个隆起结节,  相似文献   

8.
病例1:男性,40岁,因上腹部胀痛10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常规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胃体、窦交界部大弯处见一3 cm × 3 cm ×1.5 cm的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粘膜正常,中央呈脐样凹陷,活检报告为慢性炎症。钡餐透视:胃窦大弯处有一圆形充盈缺损及中央导管征。诊断:胃窦部异位胰腺。予抑酸及加强胃动力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 病例2:男性,30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反酸5年,解柏油样便2周,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脉搏100…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76岁。因间歇性黑便 1月 ,头晕 1周就诊。伴上腹不适 ,食欲不振 ,乏力。体格检查 :贫血貌 ,腹软 ,上腹部压痛 ,未触及腹部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区无叩痛。化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肝胆胰脾B超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 :胃体大弯侧见一约 5× 5cm大小球形肿物 ,中心可见一 1× 1cm大小溃疡灶 ,深凹 ,表面覆以污秽苔 ,底不平 ,四周可见渗血 ,肿物活动度可 ,质硬 ,触之易出血。活检病理报告 :胃底平滑肌肉瘤。胃镜诊断 :胃底平滑肌肉瘤 (建议手术治疗 )。胃底平滑肌肉瘤多数原发于胃壁平滑肌组织 ,少数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
食管结核与胃结核并存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6 3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酸 1年 ,胸骨后阻塞感 2个月于 1996年 8月 5日就诊。体检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肝脾未及 ,剑突下压痛 ,全腹未扪及包块 ,肠鸣音活跃。胃镜显示 :距门齿 32cm于食管右侧壁发现 1 5cm× 0 8cm肿块 ,局部黏膜充血、糜烂 ,触之易出血 ;胃窦小弯侧见 2 5cm× 1 0cm溃疡 ,表面覆白苔 ,周围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无异常。胃镜诊断 :食管癌并胃溃疡。 2处病变均取活组织检查 ,病理诊断 :食管、胃结核。追问病史 ,自述 2年前开始感乏力 ,偶有咳嗽、咳痰 ,并吞咽痰液 ,…  相似文献   

11.
胃类癌合并腺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6 8岁 ,因上腹钝痛 2个月于 1999年 5月 4日住院 ,患者无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体检 :贫血貌 ,无皮肤潮红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剑突下压痛 ,腹部未触及异常包块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无亢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6g/L ,癌胚抗原 (CEA) :10ng/L。B超 :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 ,胃镜检查 :胃体大弯侧见巨大结节状肿块 ,表面糜烂 ,活检病理示 :腺癌合并类癌。住院第 16天行胃癌根治术 ,胃体见 5 .3cm× 4.5cm× 2 .5cm肿块 ,向胃腔外生长 ,周围淋巴结无异常 ,术后患者病情平稳 ,2 0 0 1年 2月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9岁。以胃区隐痛伴反酸、暖气、消瘦、乏力半年就诊于当地(地区)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癌?活检病理回报局部见坏死组织,可疑恶性肿瘤细胞。于是就诊于我院。胃镜检查示:食道胃底未见异常。分别于胃体中下部后壁及胃窦后壁见巨大不规整溃疡约6.5cm×4.5cm,6.8cm ×5.5cm大小,底附污秽组织,周围呈环堤状,边界清。胃体下部近前壁见2.5cm×2.0cm大小溃疡,呈长条状,底附白苔,边界欠清。胃窦大弯见多个痘疹样溃疡,圆形,底附白苔,边界清。在0.3cm×0.3cm-0.5cm×0.5cm之间。球部及降部未见异常。胃镜诊断:胃窦、体癌,(溃疡型)。活检  相似文献   

13.
1992 年 6 月~1997 年 5 月, 我们施行胃切除术623 例, 其中7 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4 例, 女3 例; 年龄34~67 岁,平均545 岁; 病史5~13 年, 平均75 年。7 例均有上腹痛, 有规律2 例, 无规律5 例, 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并发幽门梗阻4 例; 有出血史6 例, 其中1 例急性大出血而急症手术;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 例,其中1 例高达28% ; 有过敏史3 例。术前5 例做上消化道钡透检查, 均发现胃窦部巨大溃疡, 形态规则, 无粘膜中断现象, 溃疡深, 周围胃壁蠕动正常; 3 例诊断胃癌, 2 例诊为胃溃疡恶变。经胃镜检查2 例, 1 例发现为胃体部后壁2cm ×4cm ×2cm 息肉, 基底宽, 表面有05cm ×05cm 浅溃疡,诊断为胃恶性息肉;另1 例胃窦体交界处有 3cm ×2cm 溃疡, 溃疡深大, 基底平坦,胃粘膜纹理走行正常, 无环堤样高起, 诊断为胃溃疡可疑癌变。以上7 例均取病理确诊为本病。术中所见: 6 例发现胃窦部溃疡形肿物 (4cm ×3cm ×2cm ~8cm ×6cm ×5cm ), 中心溃疡 25cm ~52cm 。质硬、韧性, 侵出浆膜层致  相似文献   

14.
例 1  患者女 ,38岁。因上腹不适 2个月伴发热 5d ,于1997年 7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2个月因上腹不适作胃镜检查 ,发现胃窦癌 ,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小弯部溃疡为 3 5cm× 1 5cm ,病理活检证实为胃近幽门后壁溃疡型管状腺癌 ,累及浅肌层。术后 3d出现高热 ,白细胞增多 ,经抗生素治疗 5d后体温正常 ,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因白细胞持续增多并见大量幼稚细胞转入血液科。体检 :体温 37 0°C ,血压 17/10kPa (1kPa =7 5mmHg)。贫血貌 ,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腹上区及脐区见一长约 10…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9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20余年。上腹部疼痛又发作一周,呕血4小时伴昏厥一次住院。胃镜检查见胃角中央深大溃疡2.0cm×2.0cm,表面附有黄色苔,边界规则,充血水肿,胃窦粘膜红白相间,蠕动弱,幽门椭圆形,少量胆汁反流。球部明显畸形,胃镜进入降部困难,胃窦大弯侧距幽门1.0cm处见一小洞约0.5×0.5cm,可见少量液体及气泡溢出。胃角溃疡(A2期)、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十二指肠胃窦窦道形成。手术示: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周围广泛粘连,球部与胃窦溃破形成窦道。十二指肠胃窦窦道形成实属罕见,由…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王×× ,女 ,74岁 ,于 98年 10月 4日因大量呕血住院 ,急诊胃镜检查 ,食道中下段可见四条重度曲张静脉 ,接近贲门靠后壁见明显出血征 ,但无活动性出血 ,整个胃腔存有大量咖啡色液体 ,经胃镜抽出约 750ml后见胃底静脉显现 ,无曲张及出血 ,胃镜诊断 :1 食道静脉曲张 (重度 ) ,2 胃底静脉显现。B超检查 ,可见 :肝脏右叶增大 ,肝右前叶靠近肝门部可见约 8 5×7.8cm液性无回声区 ,壁光滑、门静脉受压 ,门静脉主干内径 1 7cm ,余肝脏回声正常 ,脾厚 4 2cm ,脾静脉内径 1 0cm ,无腹水。B超诊断 :1 肝囊肿 ,2 门静脉高压症 ,肝…  相似文献   

17.
对603例胃高位病变和106例胃窦部病变对照分析,发现胃高位病变有如下特点:(1)老年人居多;(2)男女之比值差明显高于胃窦病变;(3)贲门部位的隆起及浸润病变常有吞咽梗阻感,且多为恶性;(4)在胃体上部,后壁溃疡70%为恶性,而小弯侧溃疡仅19%为恶性;(5)高位溃疡<4cm者,溃疡大小与病变性质无关,而≥4cm者则几乎都是恶性;(6)X线极易漏诊和误诊,诊断符合率仅32.6%。  相似文献   

18.
病例:患者男,58岁,平素体健,无肿瘤家族史.2007年11月中旬因反复上腹隐痛2个月于当地医院接受常规胃镜检查.见胃腔内2处溃疡,直径均约0-4cm,一处位于“胃体后壁”.周同黏膜略充血、增生(见图1A);另一处位于前壁近胃角活检病理检查示胃角前壁溃疡为黏膜慢性炎症伴重度肠化生.“胃体后壁溃疡”为中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3岁。上腹部,左侧腰部疼痛反复发作7年。查体:慢性消瘦病容,左上腹触及包块,界限不清,范围约6.0cm×6.0cm,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胃镜:胃底后壁见5.5cm×7.5cm深大溃疡,基底不平,溃疡周边散在小结节,基底附黄浊苔,中间见一小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1岁。上腹部疼痛,进食减少,消瘦8个月。曾在外院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胃溃疡”。体检: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浅表淋巴结不大。腹软,剑突下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胃镜检查:胃小弯近贲门新生物。术前诊断:胃癌。开胸探查术中见贲门下2cm胃小弯肿块,5cm×4cm×4cm,质硬,边界清,侵及浆膜。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食管胃吻合。病理检查:胃体小弯溃疡型肿物5cm×4cm×3cm,胃窦肿物2cm×2cm,其间胃粘膜光滑。病理诊断:(1)胃溃疡型髓样癌;(2)胃窦腺癌。讨 论胃多原发癌临床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