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特点 ,提高该病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检测血清特异性 MP- Ig M抗体 ,同时做血沉、心肌酶谱测定 ,拍胸片。结果 :本组 3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以持续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主症 ,用除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疗效不佳 ,其中有 4例出现肺不张、心肌炎等肺外症状。结论 :支原体肺炎除常表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咳嗽外 ,易出现肺外症状 ,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和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某医院98例住院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4.90%,早期症状均系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MP-IgM阳性率高(84.6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75.51%),胸片均有支气管肺炎性改变。轻症77例,重症(肺外并发症)21例,所有病例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肺外并发症加用激素治疗,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患儿,早期治疗(2~5天)无效时,应考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MP-IgM检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及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2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重症支原体肺炎20例患儿,起病急、高热、咳嗽剧烈,很快出现呼吸困难:3例并发肺不张,2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外症状。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肺外症状多,治疗上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还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肺外合并症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612例MPP发病年龄2月~1岁占8.00%,1~3岁占24.67%,3~6岁占30.06%,6~13岁占37.25%;临床表现中咳嗽是突出症状,占96.89%,早期多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间较重;64.70%的患儿有发热症状,热型不定,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一;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所有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齐霉素口服或静滴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尹晓霞 《现代保健》2010,(19):76-77
目的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86例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6例患儿中以学龄儿童多见,秋末、冬季发病为主,持续发热(7~13 d)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患儿80例,占93%,发病早期临床体征不明显,可有肺外表现,血清MP-IgM阳性,胸片以单侧病变为主,右侧多于左侧,下叶病变多于中上叶.所有患儿均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3~4个疗程.持续高热患儿,在除外结核感染、川崎病后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总量≤10 mg)静点.结论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5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0例,肺不张16例;合并川崎病2例;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外病灶.结论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肺外症状多见心肌、肝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及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各年龄段小儿的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及X胸片相应改变,往往症状比体征明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年长儿和婴幼儿在上述各方面有一定差别。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做一对比析。1诊断标准除症状、体征、X线胸片符合肺炎诊断外,血清冷凝集实验1∶64为阳性,并除外其他疾病。2临床资料I组为年长儿,35例,年龄4岁~12岁,男19例,女16例,以高热起病的20例(20/35),占57·1%,体温38·5℃~40℃,以低热或体温正常起病的15例(15/35),占42·9%,多在2d~3d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双肺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双肺X片絮状阴影多,MP-IgM检查特异性高,所有患者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均有良好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14岁的年长儿,冬春季正是发病的高峰季节,需要提高警惕。小儿支原体肺炎起病较为缓慢,潜伏期2~3周。一旦发病症状多样,除了发热、咳嗽外,还常伴有乏力、咽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全身症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热特点是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周。咳嗽持续时间更长,许多时候体温恢复正常后仍有咳嗽。咳嗽多为干咳或是阵发性刺激性呛咳,痰量很少,仅仅咳出少量黏液痰。个别患儿  相似文献   

10.
董伟 《中国校医》2014,28(6):435-436
目的分析大学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58例(69%),急性支气管炎22例(26.2%),肺楚4例(4.8%);肺外表现9例((10.7%),其中,皮疹3例(3.6%)、消化系统症状4例(4.8%)、关节痛2例(2.4%)。全部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较大时改用喹诺酮类,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头孢菌素。结论大学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干咳或伴少量白痰,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肺外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有诊断意义;大环内酯类疗效显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MP-IgM≥1:80,确诊36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23例入院时发热,304例有咳嗽,238例可闻及干罗音。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变,89例斑点状阴影,96例呈大片状阴影,117例呈间质性肺炎改变。115例出现肺外并发症(31.4%)。以阿奇霉素为主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增多,临床表现不一,较多出现肺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为预防小儿支援体肺炎提供有益的方案.方法:根据对2010年12月份~2012年12月份以在本院诊断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小儿197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特点、临床体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的资料、肺外并发症、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 4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占同年龄段肺炎总病例数23.60%以上,明显的高于三岁以内的儿童(P=0.0004).(2)小儿支原体肺炎以秋、冬季发病率要比春、秋两季都要高的多.(3) 男女发病比率无明显的差异.(4) 本实验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约有89%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而且年龄越小,发热率越高,而且全部婴儿患者都出现发热;而且发热程度与年龄是成反比的,以上的情况的婴儿占一半以上.(5) 不同龄段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发热率和发热程度上都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差异,(x2=20.66,P=0.0081).(6)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是不同的.例如,学龄前和婴幼儿的肺炎患者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在23%~32.5%之间,年长一些儿童刺激性干咳发生率为67.5%,青春期组达89.19%,不同年龄间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明显的差异(x2=122.27,P<0.0001).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费用咳痰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65%,明显高于学龄儿童和婴儿,但是有69.24%的婴儿有喉头痰鸣,占有该症状全部19例患儿的47.37%(P<0.0001).(7) WBC>10×109/L者仅占全部病例的30.46%,67.01%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8) 62.44%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各年龄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率有明显的不同,(x2=35.42P<0.0001),年龄小的儿童明显低于年长的儿童.(9) 从影像学的检查显示,所有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肺部的影像学均有所改变,肺部影像学表现是根据年龄的不同表现也是不同的,婴幼儿的阴影多见以斑片状,学龄儿童常出现阴影是出现节段性、大片状(x2=42.38,P=0.0001).(10)小儿肺炎的支原体的肺炎的肺外并发症者的发生率比较低,仅仅达37.05%.(11) 小儿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敏感,197例全部治愈,治疗期间时间平均7~10天.结论:(1) 发热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而且年龄越小,发热率越高,而且全部婴儿患者都出现发热;而且发热程度与年龄是成反比的;(2) 年长的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多伴有刺激性干咳而年幼的支原体肺炎的儿伴有咳痰;(3) 虽然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肺部影像学均有所改变,但是听诊的肺部罗音者仅占18.78%;(4) 小儿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敏感,应采用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旨在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整理和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儿科门诊治疗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86.00%)、发热(84.00%),不到1/3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23.00%),经过相关辅助检查发现患儿胸部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多有效.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肺部症状明显但体征轻的特点,一旦明确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优先考虑使用阿奇霉素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25O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肺外合并症多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血尿、蛋白尿、关节炎、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胸部X线阴影显著,红霉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外合并症效果明显。认为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及免疫反应共同作用造成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15.
徐庆玲 《现代保健》2010,(31):76-77
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250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学龄儿童,6~14岁占70%.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特点,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白细胞大多正常,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及时,肺外并发症少.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发病1周末查血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9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肺外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190例,发热、刺激性干咳、双肺呼吸音粗糙发生率分别为92.63%、86.84%、58.94%;并发消化系统损害49例,发生率为25.79%;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1.05%、22.11%;影像学检查一侧片状阴影81例,发生率为42.63%,肺纹理粗乱49例,发生率为25.79%。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为多,常累及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丽丽  王玥  王秀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15-28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而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13例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49例,发现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有心悸、气短、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耳鸣、听觉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1项或多项改变。结论: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红霉素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其中的应用和预后.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诊断支原体肺炎256例,其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共60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表现、肺外并发症和激素的治疗作用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有效治疗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稽留热,重症组均以持续发热伴咳嗽为临床主诉,在获得有效治疗前平均发热天数为11.80±4.66天,比普通组5.12±1.83天明显延长(t=16.41,P<0.01).胸部CT提示肺内病变大多累及单侧肺,易合并中到大量胸腔积液及肺不张,以右肺上叶最多见.纤维支气管镜提示病变支气管开口黏膜肿胀充血,大量白色稠厚的纤维条索样分泌物阻塞开口.肺外损害的发生率达80.0%.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炎症指标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和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早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所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且较迁延.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加用激素治疗、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关键.大多患者预后良好,无肺部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支原体肺炎常常隐性起病,初期轻声咳嗽,逐渐加重,或高热不退,3-5天后出现咳嗽,夜间明显,逐渐加重,直至剧烈性干咳,胸片示均匀的实变影类似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肺炎表现或单纯肺纹理增粗。同时常合并肺外表现,如心肌炎、支原体脑病、溶血性贫血、皮疹、腹泻等,有些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但鲜有合并腮腺炎的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一般资料患儿赵**,女,4岁,发热,咳嗽三天,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血常规示WBC 12.6*10*9,S%62.4,HB 128G/L,PLT 251*10*9,血支原体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