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38例Si(?)gren’s综合征(SS)患者合并白色念球菌感染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S患者口腔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白念感染的程度与唾流量多少关系密切,其中唾液不足6ml者,白念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流量超过6ml者(PM相似文献   

2.
口腔念珠菌感染与带菌者白色念珠菌生物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念珠菌感染与带菌者白色念珠菌生物型的研究徐岩英,胡碧琼,刘立新,林琴L.P.Samaranayake白色念株菌(下简称白念)是口腔念珠菌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白念感染的发生除与宿主全身及局部易感因素有关外,其本身因素,即是否白念本身生物型、遗传型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别对42例RAU患者、28例OLP患者和30例正常人口腔脱落细胞中HSV-1 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AU组HSV-1 DNA阳性率42.86%,与OLP病例对照组7.14%及正常对照组6.6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不同性别、年龄、型别的RAU患者口腔脱落细胞HSV-1 DNA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SV-1在RAU发生中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方法检测口腔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牙菌斑中Hp情况。结果:牙菌斑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高度相关(P〈0.01);与口腔扁平苔癣(OLP)、牙周炎、干槽症(DS)、龋病呈显著性相关(P〈0.05);牙周炎、龋病严重程度和牙菌斑取样部位与Hp检出阳性率亦有关联(P〈0.05)。结论:牙菌斑Hp感染与口腔疾病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牙周炎(JP)病因除特殊致病菌的感染,还包括免疫应答异常等宿主易感性因素的作用。实验采用生物学测定法,检测27名JP患者和15名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产生水平。并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亚群和IL-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JP组IL-2活性单位(12.4±5.0μ/ml)明显高于对照组(6.6±2.9μ/ml,P<0.01).JP组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R(+)、比值相差不显著,IL-2水平与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5107,P<0.05).还发现JP患者IL-2产生水平与附着水平和牙周袋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25、0.5385,P<0.01).提示IL-2产生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牙周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总唾液酸(TSA)和脂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同步检测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TSA和LS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血清TSA和LS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而健康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之间血清TSA和LS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  相似文献   

7.
甘露醇与维生素E对颌面部术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病例配对方法,观察术后应用20%甘露醇VitE组和未用药组各30例患者口腔颌面部手术前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术后LPO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无变化(P〉0.1),而对照组术后LPO含量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亦明显增高(P〈0.01),两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实验组  相似文献   

8.
口腔鳞癌中HPV感染及其对p5 3改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口腔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对P53蛋白表达和p53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0例来癌中高危型HPVE6蛋白表达、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9例HPVE6蛋白染色阳性,阳性率22.5%(9/40),与正常粘膜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1)。HPV阳性组中P53蛋白表达率11.1%(1/9),HPV阴性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门诊牙周炎患者100人;无口腔感染性疾病者100人。采用无菌纸捻从牙周袋(或龈沟)内吸取标本,用核酸探针杂交检测。结果表明:牙周炎中Pg的阳性率为81%,而正常对照组中Pg阳性率仅为28%,两组之间Pg阳性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0;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分析显示:牙周炎中Pg随牙齿松动度的增大、牙周袋的加深、患者年龄的增高呈线性递增趋势(P〈0.01)。提示:Pg与牙周炎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4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与2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P〈0.01)及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P〈0.01),而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涎腺疾病术后对涎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临床研究,通过手术前后唾液流量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观察和配对比较,结果发现术后唾液流量为腮腺明显减少(P〈0.05),颌下腺减少不明显(P〉0.05),舌下腺不减少(P〉0.05).良性肿瘤及炎性病变术后唾液明显减少(P〈0.05),恶性肿瘤减少不明显(P〉0.05).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术后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SIgA、IgG无明显差异(P〉0.05),Lys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提示,当某一侧涎腺切除后,可能导致混合唾液的流量减少,这是某些并发症的诱因,但唾液SIgA、IgG和Lys的含量相对升高是一种有效的代,它对保护口腔组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通过采用ELLISA法对61份正常人血清及49份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进行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得出各组CEA含量结果(ug/L)。经统计学处理,正常人组(X±SD,2.94±1.55)与良性肿瘤组(X±SD,4.12±2.00)对比,P<0.01。正常人组与恶性肿瘤组(X±SD,5.75±2.77)对比,P<0.01。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对比,P<0.05.血清CEA含量测定阳性率:良性肿瘤组为4.8%,恶性肿瘤组为25%。由此可以推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本文实验结果提示,在口腔科临床开展血清CEA含量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静脉瘀血模型,观察不同静脉瘀血期组织中氧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治疗。结果表明,皮瓣组织静脉瘀血8小时、12小时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含量均高于(P<0.05)或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瘀血再灌流各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瘀血再灌流组与相同时间瘀血组相比,4小时、8小时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瘀血组。用SOD(2000u/ml)在再灌流发生前动脉注射、能使皮瓣存活率从28.6%(4/14)提高到78.6%(11/14)。提示:随着瘀血时间延长及再灌流的发生,氧自由基对皮瓣组织的损伤作用逐渐增强,SOD在皮瓣组织静脉瘀血8小时后再灌流前动脉注射,能非常显著的提高皮瓣组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牙周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牙周治疗前后抗牙龈卟啉菌(Pg)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其在牙周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Pg381IgG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结果 牙周炎组治疗前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P〈0.001),抗体滴度与探诊深度有负相关趋势,治疗后滴度显著降低(P〈0.01);亲和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组化定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7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化研究(ABC法)。结果发现,鳞癌组织中SOD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上皮组织(P<0.001);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其SOD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亦越高(P<0.05);高分化舌癌的SOD阳性率和阳性程度较高分化唇癌为高(P<0.05)。结果表明:①本研究方法具有定位及半定量特点,特异性及灵敏度高,组织对比性好,检测误差少,结果判断可靠等优点。②口腔鳞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分化程度及预后与SOD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生化方法测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6例,良性肿瘤47例,并与35例正常人作对照。检测肿瘤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总唾液酸(TSA)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中LSA、TSA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SA、TSA的值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含量水平升高或明显下降对判定疗效预后有价值。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combinedsubjectiveandobjectivenutritionalassessment,SNA)、营养状况简捷评价法(concisenutritionalassessment,CNA)、营养状况综合评分法(generalnutritionalstatusscore,GNS)及营养状况主观评价法(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alstatus,SGA)分别对127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以SNA作为标准诊断方法,对CNA、GNS、SGA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CNA的总符合率(88.2%)明显高于GNS(78.0%)与SGA(78.7%);②CNA的假阳性率(9.9%)和假阴性率(15.2%)低于GNS(17.3%,30.4%)与SGA(14.8%,32.6%);③CNA的诊断指数(74.9%)高于GNS(52.3%)与SGA(52.6%),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CNA的评价指标均由仪器测试,避免了人为误差。结论:CNA是评价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临床营养状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肠外营养在颌面外科大型手术后应用并与肠内营养进行对比。方法 选40例口腔颌面外科大型手术病例,随机分试验组(胃肠外营养)及对照组(肠内营养)。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机体代谢、营养及免疫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机体代谢、营养及免疫有关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各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对照组朴后各指标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胃肠外营养在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