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含汞制剂拔毒生肌散外用,对破损皮肤大鼠肾早期损伤指标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簇集蛋白(CLU)的敏感性。方法:以含汞中药外用制剂拔毒生肌散(BaduShengji San)为汞接触药物,选择最低毒性剂量,观察其对破损皮肤大鼠肾脏系数、肾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肾早期损伤指标NAG,β2-MG,RBP,CLU的影响,并比较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结果:与破损皮肤对照组比较,在拔毒生肌散60,120 mg.kg-1组大鼠肾脏系数明显升高、肾小管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时,血清SCr,BUN未见明显改变,但尿CLU含量呈升高趋势,尿NAG,RBP含量明显升高,且RBP可在拔毒生肌散30 mg.kg-1组大鼠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时出现明显升高。但拔毒生肌散30,60 mg.kg-1组大鼠尿β2-MG含量明显下降,120 mg.kg-1剂量组大鼠尿β2-MG含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与SCr,BUN相比,尿RBP,β2-MG,NAG,CLU等作为肾早期损伤的监测指标更为敏感,其敏感性依次为RBP>NAG>CLU;尿RBP,NAG的升高比尿β2-MG的升高出现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拔毒生肌散及其拆方对大鼠破损皮肤的组织形态学影响变化。方法:在大鼠破损皮肤(渗血为度)上分别外涂拔毒生肌散及其拆方,连续给药14 d后光镜下观察其对大鼠破损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汞铅成分导致大鼠破损皮肤表皮增厚,真皮网织层及其深部血管出血、充血及炎细胞浸润,配伍药味可抑制表皮增厚,减轻真皮病变。结论:拔毒生肌散中汞铅成分可促进大鼠破损皮肤伤口愈合,配伍药味可减轻汞、铅成分所致真皮组织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拔毒生肌散(BDSJS)中汞成分在破损皮肤大鼠体内的蓄积情况。方法:破损皮肤大鼠连续涂敷BDSJS 4周,分别在给药4周及停药4周测定血液、尿液、肾脏中汞的含量;测定大鼠的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含量、肾功和肝功等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观察肾等脏器的组织形态。结果:给药4周,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汞、尿汞、肾汞含量均明显升高;停药4周,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尿汞含量分别下降89%,78%,93%,肾汞含量分别下降55%,51%,57%,血汞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BDSJS对肾脏的影响最明显。高剂量组大鼠的肾脏系数、尿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可见2只大鼠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停药4周,肾脏系数、尿β2-微球蛋白及肾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BDSJS连续给药4周可导致汞成分在血液和肾脏中的蓄积,主要蓄积在肾脏。当肾脏中的汞成分达到一定量时,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BDSJS 2.2 mg.cm-2可造成肾小管的轻度损伤,但其损伤是可逆性的,停药4周后可基本恢复,1.1 mg.cm-2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4.
路艳丽  贺蓉  彭博  高杰  李建荣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118-2123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制剂拔毒生肌散中配伍药味对汞、铅成分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比较拔毒生肌散全方及其拆方对破损皮肤大鼠体重、肾脏系数及肾组织形态学,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组织中丙二醛(MDA)、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及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汞铅成分组比较,全方组大鼠肾脏系数明显降低,肾小管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MT含量显著降低,尿NAG含量有下降趋势,肾组织CuZn-SOD含量有升高趋势,MDA,GSH-PX,GSH含量鲜有明显差异.结论:破损皮肤大鼠的肾毒性与拔毒生肌散中的汞、铅成分相关,方中配伍药味对汞、铅成分有部分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MT的产生及减少肾组织CuZn-SOD的消耗有关,而与MDA,GSH-PX及GSH的水平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散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散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象皮生肌散组,康复新液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依据文献复制了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每天换药1次,以上各组均以造模后换药直至处死为止.同时在光镜下观察换药后各组5 d、10 d创面周围组织生长情况.另组内再随机分成术后5 d、10 d 2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术前禁食,通过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结果:象皮生肌散组局部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的计数与分布面积都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散能够增加创面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对皮肤溃疡组织的愈合有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拔毒生肌散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在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内治基础上,外治统一使用碘伏、3%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常规消毒。对照组常规外科消毒后给予敷料包扎固定。观察组常规外科消毒后拔毒生肌散外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积分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拔毒生肌散在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具有作用快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运用方便,便于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优点。在治疗糖尿病足病溃疡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外用拔毒生肌散和溃疡油换药联合内服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 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与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阴离子抗菌辅料换药联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用拔毒生肌散和溃疡油换药联 合内服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愈合时间、乳房外观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各项指标均有所 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及窦道愈 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外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溃口面积和窦道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 溃口面积和窦道深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溃口面积和窦道深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时,外用拔 毒生肌散和溃疡油换药联合内服中药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愈合时间的同时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溃疡生肌散治疗外伤或创面感染形成的溃疡、静脉曲张等各种皮肤溃疡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莉  夏晶  彭韦楠  曹帅  李丽敏  季申 《中成药》2021,(6):1591-1593
目的 测定拔毒生肌散中红粉、轻粉的含量.方法 建立红粉的专属提取法和总汞的微波消解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汞含量.将拔毒生肌散中总汞量减去红粉中汞含量,即为轻粉中汞含量.结果 汞在1~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7),红粉、轻粉中汞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1%、100.96...  相似文献   

10.
象皮生肌散对实验性皮肤溃疡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散对实验性皮肤溃疡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家免为试验动物,进行造模后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象皮生肌散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多邦治疗;空白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结果:治疗组溃疡面收缩效果最好,愈合时间最短,对照组次之,空白组更次.结论:象皮生肌散具有较好的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拔毒散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清瘟败毒饮”1剂/d,西药“利巴韦林”l0~15mg·kg^-1·d^-1。如有高热,给西药解热剂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拔毒散(方药组成:青黛、冰片、新鲜仙人掌)外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虽无差异(均为100%),但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减少3d,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拔毒散外敷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温永耀  张力 《环球中医药》2019,12(7):999-1003
目的研究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性难愈合创面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氧化应激模型组24只、贝复济阳性对照组24只、拔毒生肌膏实验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采用表柔比星复合皮肤缺损建立72只氧化应激性创面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造同样大小创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外敷生理盐水纱条,每天换药一次。分别在建模后3、6、12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壮药拔毒生肌膏和贝复济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6天和12天后创面愈合率(P<0.05);壮药拔毒生肌膏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12天后血清和组织EGF含量以及3天后血清溶菌酶、EGF、VEGF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拔毒生肌膏组3天后、6天后、12天后组织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创面水肿及炎性反应严重,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壮药拔毒生肌膏干预后可以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结论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其作用与促进EGF、VEGF表达及提高溶菌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钩藤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0)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然后分成钩藤散高、中、低剂量、模型、正常对照5个组,钩藤散分别用5,2.5,1.25 g·kg-1ig AD 大鼠,每天1次,连续给药15 d,14 d时迷宫法测定其行为学指标,未次给药后1h将动物麻醉、心脏灌注、取脑、制作海马CA1区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神经细胞数,Aβ,突触后密度蛋白-95( PSD-9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吸光度(A).结果:行为学测试成绩:对照组、各给药组均好于模型组(P<0.01),说明模型制作成功并提示钩藤散有益智作用;CA1区的神经细胞数、PSD-9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A:各给药组均高于模型组(P<0.001);Aβ阳性细胞数和平均A:各给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钩藤散能有效降低脑组织Aβ含量、提高PSD-95水平,保护神经细胞.结论:钩藤散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4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3组糖尿病溃疡大鼠按照血糖和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观察创面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7、14、21、30天有统计学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肌象皮膏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于第14、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与其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评价川芎茶调散和盐酸氟桂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我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川芎茶调散和盐酸氟桂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五羟色胺(5-HT)水平、β-内啡肽水平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5-HT以及β-内啡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以及β-内啡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5-HT以及β-内啡肽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镇痛作用明显,可能与调节5-HT以及β-内啡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