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疟疾传播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在其流行季节内,在不同发病率时期的发病高峰是否完全一样,过去多沿用月构成比来分析发病的时间差异,不能确切地指出发病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期的差异。因此,本文试用圆形分布法来分析徐州市疟疾在不同时期的季节分布特征,以了解其发病高峰期的集中时点和季节性分布规律,为灭疟后期的监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疾病季节高峰时期,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预报。方法以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情况为例,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探讨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结果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存在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高峰时点分别为3月17日、8月2日和8月20日,高峰时期分别是上一年的12月28日~下一年的6月5日、2月29日~9月24日和3月22日~12月14日。结论圆形分布法适用可以应用于流行病学分析中的时间分布,其结果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传染病季节分布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方法运用集中度法及圆形分布法对闽侯县2001~2008年6种常见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麻疹有一定季节性;而痢疾、伤寒、甲肝、肺结核、乙肝为全年散在发病。结论圆形分布法可计算出疾病的发病高峰时点和高峰期。而集中度却不能;集中度能较真实地反映疾病发病的季节性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1997~2009年度疟疾发病的季节性,研究江苏省疟疾流行特征,为积极防治疟疾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管理系统中间日疟疫情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间日疟的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年份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5日,发病高峰日最早出现在1997年的7月14日,最晚出现在2006年的9月1日,二者之间相差了49d。结论江苏省间日疟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8月份:间日疟流行高峰期延长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依陆傍海,为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2℃,平均湿度66.2%,年平均降雨量601.8毫米。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适于鼠类生息繁殖。1984年4月广饶县报告首例EHF病人。此后,发病逐步扩大到所属5个区县、54个乡镇,共发病425例,分布392个行政村(392/1781),最高年发病率15.55/10万(1986年)。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1984~1990年对5个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自1987年以来实施突击灭鼠和全面推广毒饵盒常年灭鼠措施后控制发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可疑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全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 1.3 血清EHF抗体检测 采集EHF病人、可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应用圆形分布法研究一些疾病发生时间及流行集中时点的分布。本文就哲盟地区历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年的发病资料,应用圆形分布对其发病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流脑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2006~2015年陕西省流行性感冒(IFV)的季节分布及流行趋势,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2015年陕西省IFV的阳性病例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各年IFV流行的集中趋势,并计算高峰日和高峰期。对10年间的IFV优势病毒进行流行趋势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结果  陕西省IFV的流行存在很强的季节性,冬季高发,其中12月~次年2月为总流行高峰期,总高峰日为12月26日。2009和2014年陕西省IFV发病水平较高,4种型别在10年间交替流行。结论  陕西省IFV的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集中趋势明显,冬季高发,应当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及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季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性腹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小榄某医院2003~2006年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人入院住院时间。结果456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人入院高峰时点为12月11日,高峰期为11月8日一次年1月24日。男女性入院高峰时点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榄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年龄分布为0~6岁。其中6~36个月占82.5%,为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84~2005年振安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状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264例,平均发病率为12.6/10万,好发于农村;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例数的81.4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52%;在区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型。结论EHF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EHF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84~2005年振安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状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264例,平均发病率为12.6/10万,好发于农村;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例教的81.4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52%;在区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型.结论 EHF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EHF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圆形分布福州市1982~1986年的传染性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染性肝炎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传染性肝炎发病高峰期是在3月20日到4月10 。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了解青岛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性规律。②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法对青岛市 1995~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规律进行分析。③结果 青岛市流行性出血热近 7 年来的发病高峰日是1月4日,发病的高峰时段是9月19日至次年4月 19 日,各年发病高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42,P>0.05)。④结论 青岛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高峰日是 1 月 4 日,应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并加强对易患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延边地区(1954~1984年)发生的7,802例流行性出血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具有散发及变动的灶状分布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系单峰型;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则并非受按月分布的普通性流行规律所制约;青壮年(农民)男性多发;朝鲜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本病在啮齿动物中,属多宿主性。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东方田鼠与出血热的关系最为密切;爆发流行则与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等有关。不能排除出血热有多种传播途经的可能性,但虫媒传播能比较完满地解释本病的许多流行表现。还讨论了出血热的预防,并强调了采取以防鼠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The duration of viremia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was studi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and cell culture assays. The duration of virus in plasma of EHF patients was about 1 week, which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febrile phase of the disease. Comparatively, the separation rate of virus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as greater (1.8 times) than in plasma, while the detected peak of EHF (in 4-7 days after onset of the disease) was found to be 2 or 3 days less than that of plasma, thus the detectable viremia was prolonged until the 8th to 11th day of the disease. High titre EHF antibody of IgG, TgM was unable to neutralize the virus in human blo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blood-cell-associated prolonged viremia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HF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4~2012年厦门市风疹季节性发病特征,以便针对性开展防控措施。方法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风疹的季节分布、高峰日和高峰期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厦门市风疹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59,圆形分布平均角所对应的日期即发病的高峰日为4月21日,高峰期为2月20日~6月21日。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P0.001)。结论厦门市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春夏季。在此高峰来临前应做好各项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便降低风疹发病,以及避免风疹发病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危险的增加和学校疫情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马抗鼠IgG为第二抗体ABC免疫酶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0例48人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HF患者外周血中各种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少尿期最显著,恢复期各种比值变化趋于正常。提示EHF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现象,与病情呈正相关,说明T细胞亚群的变化在EHF发病机理方面起一定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秋季在临沭县调查了杨楼村村边草垛周围鼠类的分布情况‘其鼠密度和黑线姬鼠密度均明显高于野外(P<0.01),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82%。在秋冬季节的灭鼠防病工作中,重点做好村周灭鼠,对于降低黑线姬鼠密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用A-549细胞首次从湖南疫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中分离出两株病毒(湖南株79和湖南株103),其中湖南株79经鉴定为EHF病毒,类似野鼠型,但其抗原性不同于我国已分出的病毒株,有其抗原特异性,可能是一株新的EHF 病毒株。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近来已证实,系由于EHF病毒所致。某些病毒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或在试管内以某些病毒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都出现染色体畸变或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至于EHF病毒对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