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发生在左大肠和右大肠时Ⅱ期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近10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7例临床Ⅱ期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大肠癌患者89例(41%),右大肠癌患者128例(59%).CEA左、右侧的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临床Ⅱ期左侧大肠癌患者CEA阳性率低于右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CA724和黏膜端粒酶单项或多项联栓对大肠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大肠癌患者和42例良性病变及38例健康人血清中的CEA、CA199、CA724和黏膜端粒酶含量并分析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大肠癌血清CEA、CA199、CA724和黏膜端粒酶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及良性病变组(P<0.05),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Dukes分期超高,血清CEA、CA199、CA724和黏膜端粒酶的阳性率依次增高,CA724和黏膜端粒酶和病理分型相关,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CEA、CA199、CA724和黏膜端粒酶可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联合检测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组织hTERT表达情况。结果:端粒酶催化亚基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78),65%(13/20)和15%(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731,χ2=46.799,P<0.05)。在端粒酶催化亚基阳性表达中,大肠癌的临床分期A和B两期与C和D两期、高和中分化程度与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37,χ2=4.179,χ2=6.037,P<0.05),生存期≥5年与<5年、有无远隔转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694,χ2=2.315,P>0.05)。结论:端粒酶催化亚基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胃癌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胃癌的85例患者为A组,62例胃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为B组,65例健康查体者为C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724及CA199水平,比较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P=0.01);A组患者CEA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A72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P0.05);A组患者CA724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P0.05);A组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EA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1,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3组研究对象CA724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0,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3组研究对象CA199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肿瘤标志物双联及三联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其中,CEA+CA724+CA199三联检测的灵敏度最高。结论 CEA、CA724及CA199可作为胃癌早期的辅助诊断指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53(CA153)、糖链型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同期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采用罗氏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定量检测全部入选研究对象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HER-2浓度,分析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的CA153,CA125,CEA和HER-2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41~9.854,均P<0.05); 乳腺良性疾病组的CA153,CA125,CEA和HER-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53~7.924,P<0.05)。单纯检测CA153,CA125,CEA的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05)。单纯检测CA153,CA125,HER-2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05)。联合四者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472~0.913,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HER-2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指标检测的不足,在乳腺癌诊断中敏感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肝癌临床诊断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38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41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肝良性疾病组)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到医院健康体检的1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对肝癌患者、肝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者进行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患者AFP、CEA、CA199、CA125水平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AFP、CEA、CA199、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AFP、CEA、CA199、CA125阳性率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1.9%,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在肝癌临床诊断中优于单项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患者血清CysC水平。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62例,以及健康男性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胱抑素C(CysC)、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2,P=0.000 1;t=5.098,P=0.000 1);而前列腺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63 2)。不同年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Cys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CysC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PS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血清CysC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PSA检出阳性率,有望取代血清PSA作为临床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的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治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3 866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13 866例患者共检出ANCA阳性318例,阳性率为2.29%。其中男性患者检出135例(2.07%)、女性患者检出183例(2.50%),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间AN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8,P0.01),且男、女性患者各自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0,P0.01;χ~2=17.800,P0.01)。p-ANCA和c-ANCA2种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24,P0.01)。结论 ANCA的检测对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工作者应注重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ge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secretary protein 4,HE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Centaur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7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EA,CA125和HE4水平,分析比较各组间三项指标水平的差异,三组三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通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评价血清CEA,CA125,HE4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卵巢癌组与良性卵巢病变组血清CEA,CA125,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0,4.8,均P<0.05); 良性病变组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P<0.05); CEA和HE4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均P>0.05); 卵巢癌组血清CEA,CA125和HE4单项、两两联合和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是:32.4%,70.3%,78.4%,75.7%,81.8%83.8%和89.2%。卵巢癌组与良性病变组CEA,CA125,HE4单项,两两联合和三项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9.4,均P<0.05),卵巢癌组与正常对照组CEA,CA125,HE4单项,两两联合和三项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49.5,均P<0.05); 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9.2%,高于各单项和两两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结论 CEA,CA125和HE4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各单项及两两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三项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p53和ki-ras基因协同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方法,检测58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良性病变、良性病变转为恶变、原发腺癌组织的p53基因、ki-ras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情况。结果良性病变组与恶变组间的p53基因和Ki-ras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良性病变组与原发腺癌组的Ki-ras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良性病变组的p53基因与Ki-ras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而恶变组和原发腺癌组呈正相关。p53基因和ki-ras基因两种基因突变率无显著差异,而协同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335,P=0.017,P0.05。结论 p53和ki-ras基因协同突变可以促进了大肠癌的发展。监测p53基因和Ki-ras基因的协同表达和突变,有助于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背景bag-1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其分泌蛋白是一种已经被确认的多功能结合蛋白.目前bag-1被认为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生物标记,但其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是否有意义?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设计以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材料选择1995-05/2000-05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块100例及2000-03/2000-05手术切除的1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作对照,以上均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存档标本.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观察100例乳腺癌与1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bag-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ag-1表达水平.②不同bag-1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0%,10%,差异有显著性(x2=29.98,P=0 00);在Ⅰ期、Ⅱ期、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2%,88%,差异无显著性(x2=0.61,P=0.75);在导管癌、小叶癌及特殊型癌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5%,80%,差异无显著性(x2=0.16,P=0.95).对94例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中,bag-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9%,bag-1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0.07,P=0.04).结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关;bag-1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升高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清CEA与CA199水平均升高的509例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9例患者中,良性疾病患者占22.79%,恶性患者占77.21%,且两组间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良性疾病患者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胰腺癌患者(P0.05),肺癌和肝癌患者CA199水平低于胰腺癌患者(P0.05)。以10ng/mL、90U/mL分别作为CEA、CA199的分界值,良恶性疾病患者间二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疾病可导致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而CEA≥10ng/mL或CA199≥90U/mL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金海 《临床医学》2011,31(9):20-22
目的探讨血清CEA和Ki-67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肝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E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术后标本Ki-67表达。结果在26例肝转移组中2,4例(92.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CEA升高,在34例非肝转移组中共有9(26.5%)例患者出现C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直肠癌原发灶分化程度不同Ki-67表达也有差异。但是不同T分期和N分期同Ki-67表达没有明显联系。Ki-67阳性表达肝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肝转移率,不同表达状态其肝转移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检测同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组织Ki-67表达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术后肝转移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对8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高龄大肠癌患者和35例高龄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242及癌胚抗原(CEA),分析3种肿瘤标记物对大肠癌诊断的灵敏性.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242及CEA检测结果分别为(37.97±15.95) U/ml、(50.08±24.20) U/ml和(22.34±17.35) μg/L,均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CA199( 10.73±6.27) U/ml,CA242(8.00±3.25) U/ml,CEA (2.32±1.01) μg/L],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3种肿瘤标记物诊断的灵敏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平行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灵敏性提高至83.6%,系列联合检测可使特异性提高至88.7%.结论CA199、CA242及CEA对高龄大肠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以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TRX-1和TXNIP的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表达的相关性,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RX-1和TXNI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0,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的阳性表达率为30.56%,低于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3,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有关(χ2=4.114~4.938,P=0.026~0.043);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675,5.531,P=0.019,0.031)。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8,P=0.011)。TRX-1和TXNIP对结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和0.735,而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2。结论 TR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TXNIP异常低表达,二者的表达水平均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且对结直肠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行住院治疗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的血浆标本,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并以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结直肠良性病变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别间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TNM病理分期[包括原发肿瘤浸润程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及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与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与结直肠良性病变组患者相比,结直肠癌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值比、凝血酶时间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242(CA242)、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FIB水平与CEA、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r=0.159、0.150,P<0.05)。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分析结果显示,T4期的FIB水平较T1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期的FIB、CEA、CA242、CYFRA21-1水平均较N0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期的CEA、CA242、CYFRA21-1水平均较M0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FIB、CEA、CA242、CYFRA21-1水平不断升高,Ⅱ、Ⅲ、Ⅳ期的FIB水平较Ⅰ期明显升高,Ⅳ期的CEA、CA242、CYFRA21-1水平较Ⅰ、Ⅱ、Ⅲ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Ⅰ期)结直肠癌患者的FIB、D二聚体、CA242水平较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并且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与原发肿瘤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凝血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为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G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成为无创性结直肠癌诊断、转移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58例结直肠癌患者,46例非癌性肠道病变患者和29名健康成人的外周血,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表达转录本。癌前病变患者生存素表达检测率为6.25%,平均拷贝数为1.77±0.75;肠癌组患者生存素表达检测率为79.3%,平均拷贝数为5.62±1.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表达在各性别、年龄、及不同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以及Dukes分期C、D组与A、B组之间则发现Survivin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表明,Survivin mRNA的高表达者4年生存率(62.9%)显著低于低表达者(86.6%)(P<0.05)。回归分析发现,Dukes分期为影响肠癌预后有的独立因素。结论生存素基因在结肠癌患者中存在过表达,并可能与转移有关,采用实时定量RT-PGR检测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无创性结肠癌诊断、转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表达率(18/48)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0=8.40,P〈0.05)。各分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均有CEAmRNA阳性表达,II期和III期患者的CEA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4,P〈0.05)。结论外周血中CEAmRNA的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微转移的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