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剂量对于非危重的心律失常,通常的口服量为600mg/日,连服1周,然后减为200—400mg/日,为了使付作用少而轻微,应找出能控制心律失常的最低剂量。为了迅速控制严重的心律失常,最大量可达1.0—2.0克/日,连服几天。然后减量,这种用法,尚未发现有严重的付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致命性心律失常病人长期口服乙胺碘呋酮的电生理作用,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病人9例(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冠心病8例,原发性心肌病1例,均患对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而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除4例服维持量地高辛外均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后进行本研究。口服乙胺碘呋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系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副作用而使广泛应用受限。大多数不良和严重副作用与剂量相关,故应用最小有效维持量尤为重要,然由于乙胺碘呋酮的药理学特性,要确定它是困难的。在正常自愿者中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20~80%),必然归咎于其控制特殊心律失常所需的剂量范围较大,从400毫克/周至800毫  相似文献   

4.
乙胺碘呋酮静脉应用的疗效和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十分有效,其电生理学作用已经阐明,口服该药的主要问题是用药后须数天至数周其作用方达高峰,因而限制了它作为抗心律失常的急诊用药应用于临床。静注乙胺碘呋酶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很大的重视,本文报导我们对12例患者静注及口服该药后的电生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4岁。因气短、心慌10年伴浮肿4年于1994年9月24日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双损、房颤、心力衰竭。既往曾先后几次因心衰住院治疗,近期1月左右无服洋地黄类药物史。查体:血压12/8kPa,体温37.3℃,脉搏每分钟110次,心界双侧扩大,心室率不规整,二尖瓣区闻及双期杂间。心电图示快速房颤,Q—T间期0.36秒,血清钾4.8mmol/L,血沉10mm/h。  相似文献   

7.
乙胺碘呋酮对甲状腺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胺碘呋酮是Ⅲ类抗心率失常药物,可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应用该药者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均较高。近年研究显示,除了由于乙胺碘呋酮富含的碘对甲状腺有直接毒副作用外,乙胺碘呋酮及其代谢产物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乙胺碘呋酮对甲状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胺碘呋酮是Ⅲ类抗心率失常药物,可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应用该药者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的发生率均较高。近年研究显示,除了由于乙胺碘呋酮富含的碘对甲状腺有直接毒副作用外,乙胺碘呋酮及 其代谢产物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乙胺碘呋酮为一含碘的苯呋喃衍生物,1962年以来广泛用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已知其副作用可涉及眼(角膜沉着)、皮肤(光敏和色素沉着)、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神经-肌肉、肾和肺(纤维化)等.1981年以来出现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报导,其中多数为轻度肝功能改变,少数报导发生急性或慢性肝病.单项高转氨酶血症在用药后不久发生,具有许多其他药物引起高转氨酶血症的特点:1.较多见,约占用药患者的11~55%;2.皆为轻度肝功能改变,谷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67年Vastesaeger等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绞痛以来,该药的使用范围日趋扩大。许多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对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最理想的药物。然而近年来有作者认为对该药的评价有必要作进一步推敲。Fogoros等通过对96例反复发作的耐药性心律失常病人予以乙胺碘呋酮治疗,发现其有效率远不如以前报道的那样高,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却较以往高,甚有导致死亡者。Ward  相似文献   

11.
乙胺碘呋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一种结构类似甲状腺素的苯呋喃衍生动。1961年由Laza在实验中发现,1967年则作为抗心绞痛药应用于临床,数年后又发现它还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效应。近来证明对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狗,投入乙胺碘呋酮能使其心肌的梗塞范围缩小。以往认为该药不良反应较少,但近来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逐  相似文献   

12.
口服乙胺碘呋酮有良好的治疗—中毒比率,经口给药,鼠的平均致死量大于5mg/公斤,患者口服量是大约每天5mg/公斤。服用此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并发症是房室传导阻滞,偶见窦律过缓。在临床上非心血管系统的最重要的不利作用是甲状腺功能改变,出现甲亢或甲低。几乎所有的成年患者,服用乙胺碘呋酮几周之后,均出现角膜微小沉着,但并不引起严重的视力损害和失明。服用此药出现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8岁。因突然心慌、胸闷、气急30分钟,于1987年10月28日急诊入院。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颤动。次日始予乙胺碘呋酮口服,日3次,每次0.2克。11月2日改为每日2次,4天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8次/分)、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带药出院。患者未坚持服药,12月31日病情复发而再入院。心电图示心房扑动。予以乙胺碘呋酮每次  相似文献   

14.
乙胺碘呋酮用于抗心律失常已十多年了,其主要电生理学特点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而不改变膜静息电位;抑制4相除极,延长心肌复极,并且有去颤作用,故将其归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不仅能有效地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且能成功地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近来有人提出此药尚能预防室颤的发生。本药半衰期长,平均为30天(15—100天),容易蓄积,但其半数致死量为治疗剂量的9倍以上,故毒性  相似文献   

15.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一种含碘苯呋喃衍生物,与甲状腺有密切关系。Singh和Vaughun Williams首先注意到乙胺碘呋酮对心脏的某些作用与甲减相似,如心跳缓慢,心肌耗氧量下降,以及这些作用可被甲状腺素逆转。此外,乙胺碘呋酮的结构与甲状腺素也有相似之处。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碘原子。乙胺碘呋酮的这些作用和结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  相似文献   

16.
乙胺碘呋酮药物相互作用很重要,因为它与许多心血管药物如华法令、狄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并用,可使这些药物动力学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另一些药物如β阻滞剂,钙拮抗剂并用,会出现血液动力学和电生理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17.
自1972年Rosenow精辟地描述了药物诱发肺部病变以来,一百多种药物与肺部并发症有关。本文目的是复习当前关于乙胺碘呋酮对肺不利的一些观点。乙胺碘呋酮诱发的并发症包括角膜沉积,光敏感,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皮肤兰灰色变,神经系统病变,凝血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后者可为不可逆性。虽然1969年以来乙胺碘呋酮即已用于欧洲,但1980年Rothmensch才首次提出与用药有关的肺部并发症。Olson等报告肺毒性的发生率高达18%,而Darmanata等提出其发生率可能小于6%。这些学者注意到,停用乙胺碘呋酮和用激素后,肺部浸润消失。乙胺碘呋酮属于高度脂溶性,大量未代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有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乙胺碘呋酮的安全性了解不多。作者治疗1例33岁的经产孕妇,患房性心动过速,用心得安、地高辛、异搏定治疗无效,在妊娠末期使用乙胺碘呋酮。通过高性能液体层析法测定母体及脐带血液中乙胺碘呋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乙基乙胺碘呋酮的血浆浓度,并监测乙胺碘呋酮对母体和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作者对母体甲状腺功能所观察到的变化,与妊娠后期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的其他病人所见类似。T_3值降低但仍正常,总T_4值高于正常。游离甲状腺素指数升高到正常上限,且不  相似文献   

19.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一种含碘苯呋喃衍生物。因其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六十年代作为抗心绞痛药物用于临床。后来又发现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抗心律失  相似文献   

20.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含碘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该药尚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为甲状腺毒症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而未确诊的甲状腺毒症者有机会接受该药,因此有必要阐明该药在甲状腺毒症中的作用。对25例新近诊断的、未行治疗的甲状腺毒症者进行了研究。17例接受乙胺碘呋酮600mg/d,8例接受碘18mg/d,在接受上述药物前和后的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胺碘呋酮组治疗后的平均游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