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禹正玲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4)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从一个侧而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早在《丹溪心法·小儿九十四》中就有“乳下小儿……肝只是有余”的说法。此后,万全在《家传育婴秘诀·卷之一》中更明确地指出了“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并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儿科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临床应用中的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禹正玲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1)
二、“脾常不足” 脾主运化、脾统血,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其阳气主升清温煦、输布统摄,阴液主濡润滋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及物质基础,为后天之本。 小儿时期,生机旺盛,存在着对水谷精微需求特别迫切的特点。而脏腑娇嫩、脾薄胃弱、运化力差,在生理需求与适应能力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所以,从病理上看:若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易损伤脾胃而导致积滞、痰湿为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的疾病,多由五脏精气的盛衰而产生的。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合理用药,调节脏腑阴阳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独特的医疗体系。《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通过脉诊"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 相似文献
5.
李新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2)
<正> 世之医者皆曰:“血为气之母”,又云:“气能生血”。初习是术者,惑而疑之,问曰:“母者,生我者也。既言血为气之母,何以复言子(气)能生母(血)乎?诚若是,则孰母孰子乎?”,予请试粗论之。 相似文献
6.
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辨治青少期情志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代医家对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认识,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论述青少期情志异常证治机制。认为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其治则为肝郁气滞型宜疏肝调肝,肝郁化火型宜清肝柔肝,肝阳上亢型宜抑肝平肝。 相似文献
7.
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论与临床联系甚为密切,但后世对此理论的含义颇具争议。鉴于这些争议,本文分别从理论背景、“气”“火”之辨、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8.
9.
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非谢承德福建省长汀县中医医院(366300)杨滨福建中医学院第五届西学中班(350003)关键词阴阳,朱丹溪,张景岳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可能存在阴阳的“常不足”与“常有余”现象。因为阴阳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有余”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闫仲凯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3-14
五脏有余不足是说初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是肾水为基础,肝为主导,五脏间五行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阳常有余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的理论,而阳非有余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观点,这两个看似相反的观点多年来在临床诊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中医学者倍感困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求甚解。 相似文献
12.
麻土兴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1)
小儿“脾常不足”,是古代医家根据《内经》理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源于丹溪的“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论,明确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密斋所著《育婴家秘》一书。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预防,很有实用价值,为后世一些儿科医家所推崇。 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形和气都相对的不足。《诸病源侯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解儿难》则更进一步指出小儿时期脾胃薄弱。《幼科发挥… 相似文献
13.
王立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4(3):5-6
明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及《景岳全书·传忠录》中,阐述了"阳非有余"之论,力僻朱丹溪"阳常有余"之非,后世医家各有所从,笔者愿就这两大理论的主要精神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洪涛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2)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洛书之数质疑郭洪涛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医院(256613)贵刊1994年第3期刊登了李柱和王明忠先生的“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与洛书之数”(以下省称为“数”)。文章欲以“洛书之数”来阐释朱震亨著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相似文献
15.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朱丹溪在《格致金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的著名观点,后世医家对此说法不一,曾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并补充其不足,纠正其偏颇。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这种论述。故有必要澄清其源,笔者就此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剖析。1.对"阳常有余,明常不足"论渊源之探究朱丹溪县金元四大家之一,系河间学派。从学于罗知梯,始得读河间、戴人、东垣、海藏之著作。刘完素的"火热论"和李东垣的"湿热防火"论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朱氏在《格致余论序})中说:"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请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 相似文献
16.
17.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与洛书之数李柱,王明忠岷县中医院(748400)朱丹溪治学善于发挥经旨,广取诸家,结合实践创立新说。在他所创新说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朱丹溪从“天人相应”,即今天所说的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 相似文献
18.
郭志强教授从医4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性生理特点及妇科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很好的疗效。在学术上,他师古而不泥古,认为“妇人之体,阴常不足,阳非有余”。 相似文献
19.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他是养阴派的杰出代表,也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的始创人。要领会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的沦点,首先要弄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含义。朱丹溪在他所著的“阳有余,阴不足”论里,指出他所称的“阴阳”,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