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是引起外科急腹症的少见疾病,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肠系膜上静脉形成(MVT),以及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四类。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本次收集我院1997~2008年治疗完整的AMTO共32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验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股动脉取栓术1例,2例放弃治疗.结果 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术后恢复6例,复发2例,转院治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004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2004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患者32例,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引起的急腹症在临床虽不常见,一旦发生即为危急重症。病死率达60%~100%[1]。主要原因为延误诊断和失去治疗良机[2]。现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10~2007-10收治的17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鲁猛  戴向晨  罗宇东 《天津医药》2012,40(7):736-73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急性栓塞26例,慢性闭塞基础上的急性血栓形成10例;手术治疗27例,行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4例,单纯坏死肠段切除术10例,肠切除及取栓术11例,肠切除及血管旁路术1例,肠切除、取栓及血管旁路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保守治疗9例,好转7例,死亡2例;总死亡率44.4%。20例随访期间,术后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余经彩超证实均无再发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迹象。结论:对高度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行CTA或DSA检查,早期改善动脉供血、综合手段重建肠系膜上动脉是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9-09~2001-11共收治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人9例,占同期病人的7.8‰.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以肠系膜血管缺血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AMI根据缺血血管及性质的不同,分4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肠系膜缺血,临床以前两者多见。AMI常以急腹症入院,诊断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如何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正确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就AMI常见的诱因及相关临床表现作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时间为 17h~ 14d ,腹痛为主要表现。 17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 ,根据术中所见行坏死肠管及肠系膜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患者经病理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0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5例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2例。术后死亡 4例 ,其中中毒性休克 2例 ,肠吻合口瘘致腹腔感染 1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1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措施。围手术期的及时准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国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01-2502
1990年2月~2005年3月我们诊治5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病人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67岁,平均62.5岁。均以2急性腹痛、呕吐为主诉,查体:腹部有压痛,肠鸣音稍弱,X线透视见肠腔少量气液平。病人发病前均无血栓形成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1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17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中 13例治愈 ,4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困难 ,误诊率及病死率高 ,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采取手术及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4例急性肠系膜供血不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后,病死率较高。结论充分认识该病,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住院病死率很高.AMI可分为动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内脏血管收缩(非梗阻性肠系膜缺血)三种类型.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只占胃肠道疾病的1%~2%,但其发生率在显著地增长,而许多老年患者可能由于症状不典型导致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诊治.对于AMI的病因学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始终没有明确的标准[1-2],因此笔者回顾有关AMI的文献,对这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0%.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黄彩勤  胡亿缓 《江西医药》2003,38(4):258-259
肠系膜动脉硬化所致肠供血不足,临床所见不多。现将我们所见5例中资料较完整,诊断明确的3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68岁,10余天前因右下腹剧烈疼痛伴压痛,反跳痛阳性,曾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炎症不明显,予以切除。探查中发现距回盲部50cm处一段回肠(约15cm左右)轻度紫绀,动脉硬化、搏动较弱。术后常规给予补液及抗炎治疗,疼痛缓解。住院7d痊愈出院。出院4d后,右下腹出现相同性质的剧烈疼痛,再次入院。查体除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结合上次术中所见,诊断为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在其他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0例,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痊愈6例,5例于术后3~7d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45.5%。6例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极高,重视其临床变化及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及时治疗为降低病死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余超  何磊  丁丁  彭浩 《安徽医药》2019,23(5):969-97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8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史、腹部症状体征、腹部增强CT或CT血管成像(CTA),少部分病人通过手术探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及坏死小肠切除术。结果 保守治疗组4例均死亡,手术治疗组14例有2例死亡,总死亡率33%。结论 心脏疾病尤其是房颤、突发剧烈腹痛、胃肠道排空异常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取栓和切除坏死肠管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查方法均有局限性的一种肠缺血疾病,发病率低,临床上SMAE年发病率约为8.6/10万,但误诊率,病死率较高。同时该类患者伴发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给治疗带来更多的风险,手术曾经被作为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5~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证实。术后死亡6例,治愈6例。结论剧烈急性腹痛、器质性心脏病、强烈的胃肠排空症状是该病的三联征,有助于早期诊断,CTA有重要诊断意义。提高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水平及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价值。方法8例经增强CT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采取溶栓、取栓、扩血管及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比较DSA治疗前后腹痛、血管再通情况。结果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后血管再通,腹痛消失,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溶栓、取栓及扩血管治疗后腹痛缓解、血管再通,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栓后放置支架。3例转外科手术。随访半年以上,5例DSA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强CT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首选方法, DSA是诊断和治疗部分早期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