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常态工作时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皮肤定植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医院EICU在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病区常态工作条件下的微生物学采样,同期分析患者细菌学资料。结果在被调查的41例患者中,94.7%的患者在入院48 h内时未检出体表定植的鲍氏不动杆菌,住院≤6 d的患者出现定植的阳性率仅为12.0%;住院7 d出现定植的阳性率80.0%;鲍氏不动杆菌在环境物品中的检出率30%。结论对EICU患者皮肤定植鲍氏不动杆菌监测十分必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环境消毒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鲍氏不动杆菌皮肤定植率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住院危重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定植和感染,加强预防控制,降低其定植率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住院危重患者150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住院危重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科室来源;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33.82±13.74)d,APACEⅡ评分为(20.13±6.58)分,其中有98例行机械通气占65.33%,死亡51例病死率34.00%,其各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中;15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有44例为院外带入,其余以急诊科为主。结论住院危重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定植和感染与患者的ICU住院时间、APACEⅡ评分、机械通气等有关,应加强管理,降低其定植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监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某重症监护病房(ICU)一周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与病房环境中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和同源性.方法 用K-B法检测17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检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病房内环境分离出12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人携带分离出3株;ICU内物体表面分离出9株,其中11株为多药耐药菌,且耐药表型与患者的5株感染菌完全一致;RAPD分析患者感染菌3株、环境分离菌8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该病房存在着某一基因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减少类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0月15-31日陆续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7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ICU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罹患率28.0%;ICU环境存在污染,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与环境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耐药谱相似。结论 ICU环境污染导致该次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环境清洁能够控制鲍氏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流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医院各科室送检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并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的27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泛耐药,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约2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约50.00%;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耐药率约60.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尤其在重点科室常表现为多药耐药,应加强对病房的消毒隔离、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防止交叉传播和院内流行,采用降阶梯治疗策略,在经验治疗后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择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2007-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医院2007-2009年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患者不同标本分离鲍氏不动杆菌,采用NCCLS标准K-B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结果 2007-2009年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857株,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约占19.51%;857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主要以患者痰标本为主,分布率为83.31%;科室分布主要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居首位,分布率为52.86%;除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他药物耐药率均>57.0%,而且耐药率逐年增高,发现224株泛耐药菌株。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应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防止鲍氏不动杆菌的播散;临床医师应根据耐药率变化选择敏感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既可有效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又能有效防止或减慢耐药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的差异。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l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NMIC/ID-4鉴定/药敏板对21株ICU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分离株和38株非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分离株及10株非ICU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非痰分离株进行鉴定,探究3种来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44种代谢谱的代谢差异。结果 ICU、非ICU痰分离株和非ICU非痰分离株3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阳性检出率中,乙酸分别为66.7%、55.3%、60.0%,D-半乳糖分别为28.6%、26.3%、20.0%,L-苯丙氨酸-AMC分别为47.6%、34.2%、50.0%,Gamma-谷氨酰-NA分别为52.4%、34.2%、40.0%,葡萄糖分别为38.1%、44.7%、40.0%,甲基巴豆酸分别为33.3%、44.7%、5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来源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从某院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18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依据CLSI 2007-2008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70.6%,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7.9%和18.8%,并已出现泛耐药菌株,其分离率为5.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临床最棘手的多药耐药菌,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变迁,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2013年各肿瘤病房所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年-2013年肿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有逐年增多趋势,该菌广泛分布于各临床科室,以肿瘤ICU为主,大多来自于患者的痰及咽拭子标本。该菌2010年-2013年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是氨苄西林/舒巴坦,从36.08%上升到79.53%,其次是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至2013年除头孢哌酮外,耐药率均50%。结论肿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现象逐年增多,应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 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2.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569株,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及比较其耐药率的变化。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275株,48.3%),分离标本痰液最高(405株,71.2%),12种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送检标本分离到的91株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91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9.01%,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7.69%;2007年耐药率>50.00%的抗菌药物只有5种,2008年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2009年的耐药现象更为严重,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2种耐药率>90.00%,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主要见于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及耐药性逐年增加,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管理规范,严格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科室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213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213株,其中来自痰液155株占72.7%;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占41.5%。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80%),其它药物耐药率大都在50%~70%,且大部分标本都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4月从临床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99株鲍氏不动杆菌,按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和亚胺培南敏感菌株,并检测其对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等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99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89.3%),科室中以ICU为主,分离占37.5%;检出耐亚胺培南菌167株,占55.9%;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7.0%和97.6%,显示了高度的敏感性;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其他抗菌药物还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65.9%),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均15.0%。结论多黏菌素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human body lou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ile we were isolating Bartonella quintana from body lice, 40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were also isolated and genotyped. One clone was unique and the other was ampicillin susceptible. A. baumannii DNA was later detected in 21% of 622 lice collected worldwide. These findings show an A. baumannii epidemic in human body lice.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7月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 ,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 ,比较其耐药率。结果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 (1 1 8株 ,4 6 .4 6 % ) ,其次为呼吸病区 (4 0株 ,1 5 .75 % )。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 >5 0 .0 0 % ;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 6 .93% ,2 2 .0 5 % ,2 2 .2 0 % ;发现 1 85 (72 .83% )株多重耐药菌株。各病区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碳青霉烯类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强的活性 ,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和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两个病房患者感染ABA的部位及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ICU和普通病房分别检出ABA 83株和22株,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除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黏菌素B外,NSICU检出的ABA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4.7%~100.0%,而普通病房检出的ABA除对氨曲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两个病房相比,除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黏菌素B外,NSICU检出的ABA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CU感染的ABA呈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微量稀释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1394株鲍氏不动杆菌,2006-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检出170、378、188、294、364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泛耐药株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7年未分离出泛耐药菌株,2008年为4.3%、2009年为23.5%、2010年为11.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升高,且有继续上升趋势,泛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应加强感染的预防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