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孕产妇死亡有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内4个妇幼卫生项目县进行孕产妇死亡有关因素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1990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3年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58.66/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经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非消毒接生、未经培训人员接生、产后出血量大于400ml均可能是调研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参加保健保偿服务、计划内生育、孕产妇学历大于6年可能对孕产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提出住院分娩、改善接生质量、推广完善妇幼保健保偿服务、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加强生育的计划性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10年孕产妇围产期死因分析邱慧兰王爱玲陕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710068为提高高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将我院1986~1996年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孕产妇死亡率1986年7月~1996年7月,我院收治住院和分娩共...  相似文献   

3.
流动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洁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43-4244
目的:探讨温州市流动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本市2003~2006年43例流动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年流动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4.80/10万,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与个人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计划外生育、非法接生等有关,死因首位为产科出血。结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依法取缔非法接生,提倡住院分娩,设立平价接生医疗机构,针对流动人口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4.
加强孕产妇规范化管理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24-524
我区有9所乡镇医院,3所区级医院,规定接生定点单位11所。1997年孕产妇总数4080人,早孕建卡率100%,系统管理率98.5%,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无孕产妇死亡。现将我区加强孕产妇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9-2008年10年间全国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9-2008年全国妇幼卫生年报中住院分娩率和不同死因孕产妇死亡率/构成比进行趋势描述,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我国的住院分娩率从1999年的70%逐渐上升到2008年的近95%,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从30/10万下降到8.7/10万,下降幅度超过2/3。2008年城市的内科合并症构成比首次超过产科出血。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和产褥感染的死亡率均与住院分娩率呈负相关。结论今后城市和农村还要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高危管理和产科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索孕产妇死亡的有关影响因素,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规律,目的是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某县辖区内的常住户及在县内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中,所有1995~1997年死亡的孕产妇和同期存活的产妇作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产科出血、孕产次数的增加及未作产前检查是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提出加强产前检查及产科出血的防治,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是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妇在家中分娩、农村接生婆接生、孕妇未接受孕期保健管理、未住院分娩、乡村医生医技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了死亡率的下降。结论:取缔农村不合格接生员、禁止家庭接生、加强孕期保健管理、提高高危筛查率和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强化妇幼保健人员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县乡级产科质量和急救能力,降低产科出血发生率,方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闫红  王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39-41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济南市妇女保健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两纲”中妇女保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终期监测和评估分析。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 2 1.5 8/10万 ,在 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了 5 1.2 6 %。孕产妇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 ,前 3位死因依次为 :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及妊娠合并肝病。 2 0 0 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 87.72 % ,在 199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 19.2 8%。住院分娩率为 96 .32 % ,在 1990的基础上增加了 4 2 .91% ,1995年以来住院分娩率逐年稳步升高 ,1996年以来非住院分娩的新法接生率为 10 0 %。 1995年以来 ,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 90 %以上。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 2 0 0 0年为 10 5 .3/万 ,在 1990年基础上下降了 9.5 %。以上指标除出生缺陷发生率外均达到了“两纲”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食盐加碘 (U SI)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住院率的变化 ,为策略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住院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住院率在 USI后上升到原来的 2倍 ,AR百分比 4 9.4 % ,女性住院率增加高于男性 ,年龄组住院率变化不大。结论 :碘来源不同的社区应当考虑有不同加碘剂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13.
14.
《Nutrition reviews》1961,19(1):12-14
Mice raised under conditions so that they were free of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slock mice grew better on all the diets studied than did the stock animals.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敏生  王良玉  张钰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06-907,9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伴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厚(NLVH)的心率变异性(HVR)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及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4h动态心电图R-R间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两个相邻R-R间期差>50ms的心跳数占正常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连续R-R间期平方根均值(rMSSD)。随访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情况。结果:EH伴LVH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PNN50明显高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随访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LVH组为51.1%,在NLVH组为26.7%,而健康组为0;发生CVE患者HRV明显低于无CVE者。以SDNN低于70ms及PNN50高于55%为界定值,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84%。结论:EH伴LVH的发生可能与HRV的减低有关,HRV的减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爱美 《现代医院》2006,6(7):125-127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评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结果调查住院患者329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综合重症监护室现患率25·0%;下呼吸道感染占33·3%;抗生素使用率53·7%;神经内、外科病种、神志不清、气管切开、尿道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外科系统为感染高发科室,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莉芳 《现代医院》2007,7(11):32-3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可行性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38.6%;2002年为43.5%;2003年为51.3%;2004年53.6%;2005年为61.7%。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从原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辛衍波  王松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73-1875
[目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临床上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主要方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一些常见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等)存在紧密联系。长期运动健身可以改善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上述疾病具有防治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运动与自主神经功能"领域的研究,撰写本综述。[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原理、分析方法以及急性和慢性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进行了描述。[结果]大量研究证实急性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运动方式以及运动者机能状态的不同,HRV各参数也呈现不同的特征;慢性运动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平衡状态,表现为HRV各参数的良好改变。[结论]HRV在疾病的运动防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