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深  董玉奎 《职业与健康》2005,21(3):396-39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5~1998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蕲春县1970 ̄1996年EHF流行的季节特点为单峰型,高发月为12月。疫源地特点为一过性,间发性疫区发病较低,持发性疫区相对集中发病较高。总鼠密度为8.06%。鼠类总带毒率为10.89%。各种鼠密度与HEF发病呈正相关意义显著。流行主要以室内感染为主,Aa是动物间EHFV的主要宿主,而Rn是鼠→人间疫情的主要媒介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临沂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沂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经历了散发、流行和稳定控制3个阶段。1973 ̄1984年间,为姬鼠型EHF。1985年起,出现家鼠型EHF流行。本市有鼠类2目6种,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室内为褐家鼠,两者带毒率均较高,是主要传染源。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8%,以20 ̄49岁为高。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宿县地区1980—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人间疫情监测,证实了疫区由西向东不断蔓延,至1991年全区5县市均为HFRS疫区。疫情以11月至翌年2月为主,呈典型的秋冬季单峰型。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组发病多,职业以农民最多,男多于女,农村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危人群。临床分型以轻、中型为主。健康人群总隐性感染率为3.36%。对灭鼠控制HFRS高峰期发病效果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峰期前灭鼠可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宿主动物监测显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5%(884/8977),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1.84%(1069/9025),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褐家鼠为4.82%,黄胸鼠5.88%,黑线姬鼠4.27%,大仓鼠8.11%,为本区主要传染源。另对海拔高度50M的风景区鼠情调查,共捕鼠7种计119只,捕鼠率为12.57%,社鼠为优势种;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本区首次捕获,也是淮北地区新纪录。发现本区鼠类有1目2科8种,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小鼠句鼠青、麝鼠青2种。对今后HFRS防治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本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态势,1997年继续开展监测工作。1内容及方法1.1传染源调查疫区捕鼠野外采用夹线法,室内采用夹夜法。捕获鼠鉴定种类,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比;无菌剖肺,冰冻切片,计算鼠带病毒率和带病毒鼠指数。1.2隐性感染调查...  相似文献   

7.
进上步考查论证巩固灭鼠成果可有效地控制流行性出血热(EHF Epidemic hemorrhage fever)发病率。1998年再次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投铒方法进行了灭鼠防病效果对照。平均鼠密度室内粉迹法1.8%,野外夹夜法0.4%,一年中出现外源性EHF病人1例,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成果。充分证明了鼠密度降低EHF发病亦明显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及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1994年全省HFRS发病2231例,发病率为2.532/10万,较1993年增加20.53%,呈回升趋势。3类疫区中姬鼠型疫区疫情最重,家鼠型次之,混合型最轻.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均保持原有特点。监测结果显示,1994年3类疫区的人HFRS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已低于我省HFRS免疫保护屏障,且鼠密度及主要传染源带毒率高,故存在暴发或大流行的危险.建议重视灭鼠,降低鼠密度,同时逐步推广出血热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室外和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0%。其中野外鼠密度为10.8%,居民区为9.0%。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5%。在捕获的室内鼠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在捕获的室外鼠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毒率为5.21%,褐家鼠带毒率为4.18%。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另有6.58%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我省属于以姬鼠(Ⅰ)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人间疫情及鼠间疫情动态,为预防EHF提供依据。[方法]对出血热病例逐个进行调查,恢复期病人血清学检测,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自然村,对其野外室内进行鼠密度监测,鼠种及鼠肺带毒调查。[结果]1982—2002年,EHF病例6098例,以21~3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组较高,男性占64.0%,女性占36.0%,以农民为主(91.7%)。春冬两个高峰,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92.6%(878/948)。室内以褐家鼠为主(70.6%),带毒率最高(11.2%),野外以大仓鼠为主(42%),带毒率最高(11.6%)。[结论]我县EHF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有春冬两个发病高峰,野外和室内优势鼠分别为大仓鼠和褐家鼠,且带毒率高,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开放程度,对吡喹酮化疗效果有影响。在开放、半开放和封闭三型疫区降低人畜患病率的效果最好,但小白鼠感染率仍维持在10.0%以上,远未达到完全阻断传播的水平,还继续支持作好人、畜传染源的管理和化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85例流行性腮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景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3):428-428,430
目的:及时对症治疗,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后遗症。方法:用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综合治疗,控制病毒和细菌感染,并针对并发症辅之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营养心肌,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结果:本组85例,除有1例因并发脊髓炎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未发现有后遗症。结论:加强腮腺炎疫苗的接种,以防儿童发病。一旦发病,应对症处理,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疥疮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干预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疥疮患者为研究样本。[结果]共调查1586例疥疮患者,年龄在1个月~86岁之间。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寒冷的秋末、冬季和春季较多。流行具有一定群体特征,男性(65.13%)高于女性(34.87%);城镇及郊区(75.03%)是农村的3倍;输入性病例279例。传染源主要是疥疮病人(62.29%)和疥螨污染物(25.09%)。易遭受传染的场所是家庭(29.76%),集体宿舍(14.25%),餐饮旅店服务场所(14.06%),娱乐、性服务场所(13.49%)。1016例曾有1~5个诊所或医院的诊治史,其中357例(35.14%)患者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瘙痒症、毛囊炎等。初次就诊的患者75.20%没有听说过"疥疮"。患者自主购药错用药比例高达79.13%。[结论]疥疮流行与个人和公共卫生不良、防治知识缺乏、公共卫生干预空白、生物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琳  高扬  刘国辉 《现代医院》2007,7(6):13-14
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早期乙脑的效果。方法对93例乙脑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入院当天根据病人年龄应用α-2b干扰素100~300万U/kg.d肌注,连用3天。对照组于入院当天应用病毒唑30mg/kg.d,加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能抑制乙脑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乙脑患者病情改善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汕头口岸霍乱流行历史,作者认为加强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和切断传播途经是防止霍乱传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丁晟  谌乐礼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08-709,712
[目的]为有效做好灾后防病工作,对受灾地区的传染病疫情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经过现场调查,把采集的信息与世界卫生组织灾后疫情风险评估要点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灾后疫情风险评估要点比对,无显著冲突。[结论]黎川县灾后发生大的传染病疫情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丹阳湖农场是1966年冬季围湖造田而成的一座大型农场,至1981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296例,死亡8人,EHF发病率最高达8.90‰(1968)。经过长期坚持以大面积药物灭鼠为主的综合防制,农场EHF疫源地得到有效控制,自1982年至今15年未再发生EHF。  相似文献   

19.
基层卫生防疫站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卫生防疫站检验仪器性能落后,现代仪器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仪器缺乏与使用效率低下并存。根本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体制不顺,观念陈旧,粗放管理,维修保养滞后等。文中对基层卫生防疫站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和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苏州口岸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加强重点人群的防制、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1年苏州口岸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24例HIV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苏州口岸9280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24例HIV抗体阳性者,检出率为0.26‰。HIV抗体阳性者,20~50岁占95.8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从职业上看,外籍商人占50.00%,外籍职员29.15%;从国籍上看,入境人员占91.67%。结论:入境人员是出入境人员中的高危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对来自境外高发地区人员的监测,采取措施加大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