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技术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近10年诊断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和可疑黏液表皮样癌的52例病例,并随访其术后病理结果,其中43例同时制作细胞块并行HE、AB-PAS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单纯FNA诊断黏液表皮样癌的确诊率为11.1%(1/9),FNA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组化的确诊率为46.5%(20/43),细胞学总确诊率40.4%(21/52例)。细胞学确诊病例与术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100%(21/21),细胞学可疑病例与术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3.9%(26/31)。细胞学与组织学总符合率90.4%(47/52)。结论 FNA联合细胞块技术是提高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前确诊率的重要手段,对临床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4—1983年经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涎腺肿瘤共计364例,计多形性腺瘤285例,腺淋巴瘤10例,眼样囊性癌26例,粘液表皮样癌37例,腺泡细胞癌6例。有组织切片对照的156例。本文对这些肿瘤的细胞学形态进行了描述,强调涎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必须重视具有特征性的粘液分布。对不具粘液的腺淋巴瘤注意嗜酸性细胞团或呈栅状排列的柱状细胞,腺泡细胞癌胞浆内常充满嗜硷性颗粒或有多数小空泡而成泡沫状。  相似文献   

3.
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它的生物学潜能一直存在争议,自从1945年Stewart等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亚型及组织病理学分度标准。作者就此问题在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中发现了某些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有意义。本文作者则分析了大涎腺中粘液表皮样癌的多项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分度标准在  相似文献   

4.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比较多见 ,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 10 % ,涎腺恶性肿瘤的30 %。病理上可分为高度恶性及低度恶性二类。组织学上以含有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特征 ,有时还可见到透明细胞及嗜酸细胞。高分化者粘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较多 ,中间细胞少 ;低分化者主要为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而粘液细胞少。许多文献报道 ,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密切相关 ,低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侵袭性强 ,转移率高 ,并可发生远处转移[1] 。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目前仍主要以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 …  相似文献   

5.
癌基因c—erbB—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抗c-erbB-2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0例涎腺肿瘤(腺癌,涎腺导管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各10例)进行癌基因、c-erbB-2的检测。不同种类的涎腺肿瘤,其c-erbB-2的表达很不一致。腺癌及涎腺导管癌的阳性表达率较高,粘液表皮样癌及多形性腺瘤较低,腺样囊性癌为阴性。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度有一定关联,涎腺肿瘤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可能与c-erbB-2的表达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谷胱苷肽S转移酶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6例涎腺肿瘤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进行了研究.GST-π主要表达在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皮样细胞,在其它涎腺肿瘤中表达较弱.该结果提示:GST-π可作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标志,有助于肿瘤分级.本文还对涎腺肿瘤 GST-π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抗化疗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端粒酶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 9例涎腺肿瘤及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还对其中 5例涎腺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6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13例为端粒酶阳性 ,占本组恶性涎腺肿瘤的81% ,2例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 1例腺样囊性癌示端粒酶阴性。在 13例良性涎腺肿瘤中仅 1例端粒酶弱阳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 5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 :3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2例端粒酶阳性 ,1例端粒酶阴性 ;2例良性涎腺肿瘤端粒酶阴性。结论 :把端粒酶作为新的肿瘤基因诊断的标志物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3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过度表达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2.1%,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不表达P5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高、低分化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低分化的粘液表皮样癌发生时在癌基因激活方面存在差异。P53基因突变可能在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P  相似文献   

9.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 院首次手术治疗5年以上以及不足5年而发生转移的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各项临床、 病理指标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率为23.73%。 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是否出现症状、肿瘤大小、临床分期、骨有无侵犯及分化程度均与术后是否发生转移相关。多 因素分析表明,分化程度以及骨有无侵犯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涎腺粘液表 皮样癌分化程度、骨有无侵犯是影响患者术后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比较观察:附15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涎腺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之一。本文拟通过对155例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对大、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比较观察,旨在探寻它们之间各自的特点,给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c-erbB-2癌基因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王洁董福生王小玲尤红煜王永军我们采用c-erbB-2癌基因蛋白研究粘液表皮样癌,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在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从存档资料中挑选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42例(高分化22例...  相似文献   

12.
张岚  钱关庆 《口腔医学》1993,13(1):15-16
本文对37例涎腺乳头状腺癌作了临床病理分析;提出了该肿瘤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意见。并指出该肿瘤的预后明显差于腺泡细胞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但与腺样囊性癌无明显差别。作者还将涎腺乳头状囊腺癌作为乳头状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提出,它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涎腺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发生,本文采用三种特异性抗体:上皮肤抗原(EMA);肌动蛋白(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对25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粘液表皮样癌中三种肿瘤细胞对EMA反应阳性,部分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对actin和Vimentin反应阳性,粘液细胞反应阴性。研究结果表明,粘波表皮样癌是上皮源性的肿瘤,其中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的分化特征。提示,肿瘤性腺上皮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同时参与了该肿瘤的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涎腺疾病     
腮腺肿瘤手术中冰冻活检的意义;腮腺多形性腺瘤113例临床分析;抑癌基因PTEN、p27及Ki-67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动物模型的建立;内镜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应用;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的CT及声像图特点;微血管密度和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TEN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鄄P法分别检测8例正常涎腺组织,24例粘液表皮样癌,26例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7.5%、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EN在高、中分化组粘液表皮样癌高表达率为35.3%,低分化组为2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低于粘液表皮样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PTEN蛋白与涎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与涎腺癌组织类型有相关性,而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雌激素受体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以及高转移株Mc-3上的表达,为口腔肿瘤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上的表达,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可检测到ER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上有表达,并且Mc3细胞系ER表达强于MEC-1;两种细胞系ER-α表达均略强于ER-β.结论:雌激素有可能通过它的受体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ERα/ERβ比率升高在粘液表皮样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ER的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转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癌胚抗原(CEA)、角蛋白(Keratin)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对19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了免疫定位观察.结果发现:正常涎腺组织CEA阴性,癌旁正常涎腺组织弱阳性。Keratin导管阳性,部分肌上皮细胞阳性。EMA导管阳性,腺泡阴性。粘液表皮样癌肿瘤组织阳性率CEA 78.9%,Keratin89.5%,EMA 84.2%。同时发现CEA、EMA随着肿瘤的分化降低而减弱,Keratin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粘液表皮样癌是一较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发生于大涎腺的病变主要位于腮腺,而发生于小涎腺的病变多数位于腭部,仅少数发生于舌、颊、唇等处的小涎腺,现就我们收治的4例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较男性多见,约为1.5:1。粘液表皮样癌在大涎腺肿瘤中占5%~10%,其中90%发生于腮腺,其余发生于颌下腺。在小涎肿瘤中约4%-20%,大多见于腭腺,其次为磨牙后腺、舌腺、唇腺,颊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