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2.
陈瑶  吕寅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41-1342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或次切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年龄34~55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近3个月未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化学发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同时选取38例月经规则、子宫及附件正常的妇女测定血清雌二醇及孕酮含量作为对照组,年龄36~47岁。结果:子宫肌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无显著差异。结论:子宫肌瘤不仅仅是在外周雌、孕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其它更重要的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中IGF-1受体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细胞中ER、PR、IGF-1R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细胞中的表达。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IGF-1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联合孕激素受体(PR)蛋白表达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辅助价值及治疗指导效果。方法 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子宫肌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手术提取子宫肌瘤病灶组织和正常子宫组织。介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ER、PR蛋白阳性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下ER、PR蛋白表达阳性率;绘制ROC曲线,分析ER联合PR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指导效能。结果 ER与PR蛋白在子宫肌瘤患者病灶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38%和63.54%,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4.17%和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病灶组织ER与PR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与细胞核,呈棕褐色、棕黄色,着色度较高;而正常组织中阳性染色细胞较少,ER与PR蛋白着色程度较低;子宫肌瘤患者病灶组织中ER和PR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类型、绝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ER联合PR治疗子宫肌瘤指导灵敏度为93.75%,显著高于单一蛋白(70.31%和8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为72.86%,显著低于单一指标(85.00%和8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和PR蛋白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类型和是否绝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治疗指导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于该院的15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54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F-Ⅰ、IGF-Ⅱ水平及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中ER(+)及PR(+)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高于ER(-)及PR(-)患者(P<0.05);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IGF-Ⅱ水平与ER及PR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 IGF-Ⅰ和IGF-Ⅱ的水平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与肌瘤组织的ER及PR存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EGFR在肌瘤组织、肌瘤旁肌层组织(正常肌层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肌瘤组织中ER、PR、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肌层组织[88.8%(71/80)比48.8%(39/80),92.5%(74/80)比30.0%(24/80),86.2%(69/80)比57.5%(46/80),P<0.05].肌瘤组织中ER、PR、EGFR 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三者阴性表达患者[42.3%(30/71)比22.2%(2/9),41.9%(31/74)比16.7%(1/6),42.0%(29/69)比27.3%(3/11),P<0.05],且复发时间也明显短于三者阴性表达患者(P<0.05).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与ER、PR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7、0.702,P< 0.05).结论 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可能与肌瘤组织ER、PR、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宫腔镜检查并手术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91例,对照组为宫腔镜检查正常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在宫腔镜下用异物钳钳取适量(重约20mg)的内膜组织作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腔粘连术后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ER、PR的表达,腺体中ER阳性率为66.2%,PR阳性率为58.1%;内膜间质中ER阳性率为42.6%,PR阳性率为36.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用免疫组化法宫腔粘连组患者ER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而PR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腔粘连组患者ER、PR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高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62.9%,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治疗效果呈正比。PR高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51.8%,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R表达与治疗效果无相关性。结论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以先检测ER的表达,从而制定个性化激素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冉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29-1230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ER、RP的表达,并且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ER、PR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67.0%和62.0%,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ER、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53.8%和48.7%(P<0.05)。结论:ER、PR可作为肿瘤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远期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既往有服用米非司酮紧急避孕史患者(A组),24例既往有服用米非司酮流产史患者(B组),30例既往有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病史的患者(C组),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减少。患者就诊后记录其月经量改变情况,检测其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对3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A组中的表达分别比在B、C两组中的表达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与ER相同。在A、B、C 3组内分别做比较,ER、PR的表达强度在同一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测大剂量服用米非司酮引起月经减少,可能与ER、PR表达下降、子宫内膜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70例健康女性的雌激素受体β基因rs1256064和rs1256049SNPs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12.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定律;rs1256064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56049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β基因rs125606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李靖  冯力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68-1070
目的:通过研究绝经期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和浆膜层中的梯度分布情况,为乳腺癌术后在去除子宫内膜的情况下可否安全地服用他莫昔芬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子宫脱垂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期患者,在相同的宫体部位分别取子宫体的全层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不同病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内膜层、浅肌层、深肌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和Olympus光学显微镜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雌、孕激素受体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层中高度表达,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浆膜层含量最少,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结论:绝经期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各层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较低,但在子宫内膜中仍占多数,故绝经期乳腺癌妇女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剥除子宫内膜后,破坏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可以安全、有效地长期服用他莫昔芬。  相似文献   

12.
雌孕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ER、PR在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从而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内分泌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2例)中ER阳性率27.27,PR阳性率22.72,阳性率较低;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38例)中的阳性率较高(ER76.32、PR71.05),两者比较,χ2=13.79、χ2=13.07,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不同,随着临床期别的上升ER、PR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早(Ⅰ、Ⅱ)、晚(Ⅲ、Ⅳ)期比较,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无显著性差异。③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ER、PR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在高分化组的阳性率最高,在低分化组阳性率最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④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病理类型的ER、PR表达不同,浆液性(21例)与粘液性(15例)肿瘤均呈高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ER、PR的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在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②ER、PR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③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它们的评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分析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不同直径、数量、部位的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探讨ER、PR、Ki-67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测定61例子宫肌瘤和30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含量较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5);直径>5 cm的肌瘤组内ER、PR的含量均高于直径≤5 cm内的肌瘤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PR的表达有关,尚不能认为子宫肌瘤与Ki-67的表达有关及子宫肌瘤中ER、PR、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C) and of the menstrual cycle on the steroi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the vulvar vestibular mucosa of healthy women. STUDY DESIGN: Forty-five healthy women (20 with COC and 25 without) were included. Vestibular biopsie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Estrogen receptors (ER) alpha and beta, progesterone receptors (PR) A and B,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s well as the proliferation marker Ki67 were analyz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followed by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sis. RESULTS: The vestibular stromal tissue of women using COC expressed more ERbeta (p=.024) than that of women without COC. In the follicular phase, PRB was more abundant in the stromal tissue than in the luteal phase (p=.01). CONCLUSIONS: ERbeta is more abundant in the vulvar vestibular mucosa of women using COC than in that of women without COC. There is a cyclic variation in PRB in the vestibular mucosa in healthy women without COC.  相似文献   

15.
ER、PR、PC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0%,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3.33%,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3.33%、3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PCNA有关。  相似文献   

16.
Cx43、Cox-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灵  付文玉  姚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69-4773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四者在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Cx43、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的表达,分析四者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四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43、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EC中,Cox-2、Cx4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有关,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ER、PR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③在EC组织中Cox-2表达与ER及PR负相关,Cx43表达与ER及PR正相关,Cox-2与Cx43负相关。结论:Cox-2的表达增加及Cx43表达缺失在E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EC的发生及发展;ER、PR在EC中表达水平愈低,肿瘤的分化程度愈低,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7.
杜建层  郝国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68-237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