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体后囊膜部分或全部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 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15例(15眼)病例中,12例视力为0.6以上,3例矫正视力在0.2-0.4。所有人工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两点式人工晶体固定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术后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植入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眼内出血发生率少,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晶体后囊膜部分或全部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15例(15眼)病例中,12例视力为0.6以上,3例矫正视力在0.2-0.4。所有人工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两点式人工晶体固定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术后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植入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眼内出血发生率少,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3.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5例(45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晶状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56个月,矫正视力≥0.5者37例(82.2%),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偏位,无后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色素膜炎并发症。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膜有较大破孔,前囊膜存在的病例,用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利于固定人工晶状体和阻止后发白内障形成的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手术条件相对简陋的基层医院,针对无囊膜支撑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如何安全有效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评估其疗效.方法:摘除外伤导致混浊或脱位的晶状体11例(11眼),使用Alcon10-0聚丙烯缝线,将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于睫状沟.结果:随访6月-36月,11例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视力0.2-0.5,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无近、远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无法预备各种规格度数的悬吊式人工晶状体,使用Alcon10-0聚丙烯缝线,一期或者二期将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于睫状沟,治疗无囊膜支撑的外伤性白内障,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陈霞琳 《广西医学》2002,24(9):1351-1352
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或Ⅱ期植入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2 5只眼晶体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患者进行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视力 >0 3占 6 0 % ,门诊随访 3~ 6个月 ,>0 3占 80 %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17眼)为晶状体全脱位、后囊膜破裂或无囊膜眼。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外路法缝线双襻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30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郑丁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21-3822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术的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11年5月15例15眼白内障后囊破损较大者行Ⅰ期和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随访1年-5年。结果末次随访,术后矫正视力≥0.5者7例,0.4者3例,0.3者3例,0.2者2例。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0.
田萍  喻应贵  张霞 《重庆医学》2012,41(26):2767-2769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眼残留晶状体核碎片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PPV)并阿特森晶状体植入矫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因晶状体核碎片后坠而行扁平部PPV,并在白内障手术中或PPV手术中植入阿特森晶状体的13例(1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眼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阿特森晶状体;1眼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进行PPV手术时置换了1枝阿特森晶状体;8眼在PPV手术中植入了阿特森晶状体。术后并发症为:复发性糜烂1眼,黄斑前纤维化2眼,视网膜裂孔1眼。2例患者眼压升高,可用药物控制。1例出现瞳孔阻滞。另1例出现持续性黄斑囊样水肿(CME)。平均随访28.9个月(2.5~69.0个月),除2例患者视力改变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均超过2行,所有患者角膜保持透明。结论脱位晶状体碎片经PPV清除后,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植入阿特森晶状体,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视功能训练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 ( 72眼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双腔注吸术 ,掌握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术中一期后囊膜撕开 ,术后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术后 2年 ,矫正视力≥ 0 .3者 5 5眼 ( 76.4% ) ,具有融合功能者 2 4例 ( 4 2 .9% ) ,具有立体视觉者 2 2例 ( 39.3% )。中央视轴区透明者 65眼( 90 .3% ) ,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 7眼 ( 9.7% )。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恰当 ,术后配合视功能训练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柱镜、球镜屈光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及术后的表现.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观察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106眼,评价其植入的难易程度、可控性、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炎症反应、术后视力、后发障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结果: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易于植入,未见囊袋损伤、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术后炎症反应轻微、视力恢复快,观察期间未发生后发障,畏光主诉明显减少.结论:AcrysofNatural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简单、安全、能明显改善人工晶状体眼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的术后眼部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21例24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ECCE+IOL术,手术前后对出血、感染预防用药。分析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处理及其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房水混浊、纤维性渗出等眼前节的炎性反应,经抗炎后治愈。1眼前房出血第4d完全吸收。3例术后视力低下是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结论:糖尿病患者ECCE+IOL,术前应用止血药和抗生素,术后及时抗炎治疗,可有效控制手术的眼部并发症。视力恢复的关键在于有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部是否受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26例(126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视力的矫正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植入87例,二期植入39例,两组手术后的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两组间的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并无显著差异;一期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二期植入要高,但通过治疗可得到较好恢复;一期植入更能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并能促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00-104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特点、处理方式和效果。方法 收集2014 年9 月~2018 年7 月间在我院白内障专科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33 例33 眼资料,按置换原因分类,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病史特点、人工晶状体置换情况、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人工晶状体置换主要原因为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屈光误差或意外及人工晶状体混浊。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21 例(63.6%),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人工晶状体脱位17 例(51.5%),行人工晶状体置换后视力较术前有所好转,除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1 例、继发性青光眼1 例,余无并发症;人工晶状体夹持3 例(9.1%)、人工晶状体倾斜偏中心1 例(3.0%),置换后均无并发症产生;屈光意外或漂移9 例(27.2%),行人工晶状体置换后屈光度均改善,均无严重并发症;因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患者对视觉质量不满,置换成单焦点人工晶状体2 例(6.1%),术后效果满意;人工晶状体混浊1 例(3.0%),置换后视力为0.8,无并发症。结论 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是人工晶状体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屈光意外,主要存在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和有屈光手术史患者群中,合理把握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