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进并检测IL-10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DM组,n=24),DM组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M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检测血糖、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别,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L-10水平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造模成功率为75%,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至12周时,DM组大鼠平均体质量为(478.0±79.1)g,明显低于NC组(650.0±26.9)g;DM组大鼠血糖在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25.6±5.3)mmol/L显著高于NC组(5.2±0.2)mmol/L,直至实验结束发现血糖仍维持在(23.0±5.5)mmol/L;DM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在8周、12周分别为(39.0±18.6)mg/g、(77.0±12.3)mg/g,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15.1±5.4)mg/g、(15.8±7.0)mg/g;光镜观察DM组大鼠0周即出现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第12周出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C组各期IL-10表达量均较DM组高。结论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STZ建立DKD模型,在12周时肾脏才出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而不能单纯应用尾静脉血糖≥16.7 mmol/L判断DKD造模成功,肾组织IL-10表达降低进一步论证IL-10参与DKD发病并有可能作为DKD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损害及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对照组(NC)、模型组(DM)、治疗组(DM+LEF),造模后予药物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中NF-κB、ED-1的表达水平。结果:DM+LEF组肾重/体重、UAER、Ccr较DM组下降(P〈0.05)。DM组肾组织内NF-κB、ED-1表达较NC组显著上调(P〈0.01),而DM+LEF组上述指标与DM组比较被显著抑制(P〈0.01)。肾脏的巨噬细胞浸润数与UAER成正相关(r=0.889,P〈0.01)。病理观察DM+LEF组与DM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LEF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酸味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及肾脏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热量饲料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中药组(SFCC组)、氨基胍组(AG组)、模型组(T2DM组)及正常组(NC组),用药干预8周和12周后,采用放免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ET-1和血清NO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肾脏I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T2DM组ET-1含量及肾脏ICAM-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NO明显低于NC组(P〈0.05);SFCC组和AG组ET-1含量及肾脏ICAM-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T2DM组(P〈0.05),NO明显高于T2DM组(P〈0.05)。结论:酸味中药复方可能通过调节ET-NO,抑制ICAM-1基因表达实现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及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只)、糖尿病模型组(DM组,8只)、氯沙坦治疗组(DL组,8只,10mg·kg^-1·d^-1灌胃)和黄芪治疗组(DA组,8只,5ml@kg^-1·d^-1灌胃)。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肾重/体重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整合素0.3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UAER、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容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体重明显减轻(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体重有所增加(P〈0.01),余指标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整合素α3β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治疗组其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上调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FN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辛伐他丁组(DM+S组),每组10只。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DM+S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辛伐他汀灌胃。8周末检测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肾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以及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球平均面积、肾小球平均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DM组大鼠肾脏TGF-β1、FN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DM+S组。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OD、CAT、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STZ(链脲佐霉素,60 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 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 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 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SOCS-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大鼠肾脏组织SOCS-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DM组(P〈0.05或P〈0.01).大鼠肾脏组织TGF-β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而20 mg·kg-1·d-1较10 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上调肾脏组织SOCS-1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7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血清、尿液中水平及肾脏表达,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性。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50mg/kg)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12周末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尿液中IL-17水平;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尿液中IL-17水平8周开始升高,肾组织中IL-17、TGF-β1表达增加,12周升高更明显;相关分析显示肾组织中IL-17表达与TGF-β1表达及尿液中IL-17水平、UAER、血CRP均呈正相关。结论:IL-17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表达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以及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纽(DM组)、糖尿病PDTC干预组(DP组),8周末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ICAM—1含量;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合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mmol/L,干预1~3组在葡萄糖30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5、10、20μmol/L。24h、48h后采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8周末,DIM纽肾组织ICAM~1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DP组较DM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NC组。各组NRK细胞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刺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抑制NF—kB可降低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和尿液AQP2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DN)大鼠水液代谢异常关系及泽黄颗粒防治DN效应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STZ诱导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泽黄颗粒治疗组(Z组)和格列吡嗪对照组(G组),正常对照组(N组)。于实验第12周末检测BG、HbA1c、Ccr、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运用Western-Blot、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AQP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检测尿液内AQP2浓度的变化。结果:与DM组相比,Z组大鼠BG、HbA1c、UAER、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肾脏AQP2蛋白、AQP2 mRNA表达和尿液内AQP2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Ccr明显升高(P〈0.01)。与G组相比,Z组大鼠全血黏度、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泽黄颗粒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尿液AQ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调节水液代谢的机制和防治DN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乙酰肝素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SD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 = 6)、糖尿病6周组(DM6w, n = 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w, n = 10),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周和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等指标,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蛋白尿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1)DM6w和DM12w组大鼠的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2)DM6w和DM12w组大鼠HPA mRNA和蛋白表达比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 0.01)。(3)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与尿蛋白量(24 h)之间均呈正相关 (r = 0.783,P < 0.01;r = 0.793,P < 0.01)。 结论 HP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PDTC干预组(DP组),每组10只。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第8周末,收集24h尿液,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处死大鼠后收集肾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NF-κB、ICAM-1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NC组相比,DM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相比,DP组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NF-κB、ICAM1和VEGF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相比,DP组肾组织NF-κB、ICAM-1和VEGF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组织局部表达的ICAM-1和VEGF可能通过NF-κB途径参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肾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和AT—RA组(T组),每组6只。DM组和T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T组给予ATRA20mg·k^-1·d^-1灌胃8周。于第8周末比较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肌酐清除率(Ccr)、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LR4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部位和强度。结果①DM组24h尿蛋白量、Ccr、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均高于正常组,T组尿蛋白量和Ccr较DM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M组TLR4 mRNA表达高于N组,T组TLR4 mRNA表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LR4主要表达于近曲、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部分肾小球细胞,DM组TLR4表达高于N组,T组TLR4表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RA可能通过干预肾组织TLR4表达,从而延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组(DG)和正常对照组(NC),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监测HGF、TGF-β1表达量,运用RT-PCR监测HGF、c-met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GF在NC组微量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DC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表达较前明显下降;DG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第6周表达较前有所下降,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NC组中无阳性表达,DC组表达明显升高,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G组表达升高,但低于DC组(P〈0.01),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HGF/c-metmRNA在NC组中有一定量表达,第2周与第6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与NC组相比,在第2周表达量升高(P〈0.01),第6周表达量较前明显下降;DG组与DC组平行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HGF在DN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Gb可以抑制ACE,下调TGF-β1的表达,上调HGF/c-met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增生,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blood resistive index,R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60例,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s rate,UAER)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正常白蛋白尿组(Ⅰ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30例;另设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血清hs-CRP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检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各组肾主动脉(main renal artery,MRA)、段动脉(stenotic renal artery,SRA)、叶间动脉(interlobar renal artery,IRA)、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blood resistive index,RI)进行测定,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Ⅱ组患者的血清hs-CRP、FBG、TG、BUN、SCr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血清hs-CRP与各级肾动脉的EDV呈负相关(r=-0.447、-0.462、-0.472,P<0.01),与RI呈正相关(r=0.603、0.611、0.632,P<0.01).结论 早期DKD患者RI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对于早期诊断及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大鼠足细胞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忍)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DM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DI组)。于治疗后第4、8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于治疗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podoc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M组第4、8周24h尿蛋白定量均升高(P〈0.01);与DM组相比,DI组治疗后第8周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1)。与N组相比,DM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I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治疗后,DI组大鼠足细胞病变较DM组减轻。结论厄贝沙坦可上调DKD大鼠肾脏podocin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A组)46例,糖尿病肾脏病(DKD)组(B组)44例;另设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测定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3组血清visfatin、hsCRP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血清visfatin与hsCRP、UAE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组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中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相关性分析中,B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479,P〈0.01),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血清visfatin与DKD的炎症状态以及尿白蛋白排泄有关,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3,TFF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123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 mg/24 h)42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UAER 30~300 mg/24 h)46例;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 组,UAER>300 mg/24 h)3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FF3表达水平,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KD组的血清TFF3水平[(71.33±9.48)n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EDKD组患者血清TFF3水平[(49.31±8.93)ng/ml]显著高于SDM组[(32.65±7.27)ng/ml],而对照组血清TFF3水平最低[(17.65±6.27)ng/ml],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TFF3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血清TFF3表达水平与DKD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及判断DK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