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 《疑难病杂志》2012,11(3):181-183,23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白介素-8(IL-8)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内镜活检UC活动期结肠黏膜标本68份(UC组)及30例正常人结肠黏膜标本(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TLR4、NF-κB p65、IL-8呈阳性表达,染色为深棕黄色,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不同病理分级间比较,Ⅲ级>Ⅱ级>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肠黏膜中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均高度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败毒饮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清肠败毒饮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14d后处死.观察结肠黏膜形态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肠败毒饮可显著改善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病变,降低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败毒饮能减轻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降低NF-κB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天、14天、21天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粘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显著(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了结肠粘膜炎症反应,起到了修复粘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肠栓脐贴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雄性Balb/c小鼠,采用3.5%DSS自由饮用连续7 d的方法制备UC模型,另取10只小鼠作为正常组。造模7 d后,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肠栓方组和清肠栓脐贴组,每组10只。美沙拉嗪组灌胃给予0.1 g/kg美沙拉嗪溶液;清肠栓方组和清肠栓脐贴组分别采用灌胃和脐贴方式给予0.118 g/kg清肠栓生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0.9%NaCl溶液。均每日1次,连续9 d。造模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活动和排便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采集血液和结肠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6水平,PCR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6、IL-1β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①造模第7天,造模小鼠均出现明显血便,且精神萎靡、体质量明显下降;DAI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②结肠组织病理观察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部分缺损,腺管萎缩或消失,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美沙拉嗪组、清肠栓方组、清肠栓脐贴组小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肠栓方组、清肠栓脐贴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肠栓方组、清肠栓脐贴组结肠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不同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栓脐贴可明显改善UC小鼠的一般活动及排便情况,减轻肠道黏膜上皮损伤和炎症浸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Pxr、NF-κB及炎症因子和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大鼠(SPF级)成年大鼠53只,体质量200~220 g,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等,空白对照组8只,余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其余组别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使用干预治疗药物,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使用榆苋方不同剂量药物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14 d后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以及Pxr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C大鼠模型组、SASP组、榆苋方各剂量组INF-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榆苋方治疗后,随着给药剂量逐渐增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p16INK4A,NF-κB p65在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率分别为26.66%、50.00%及93.33%,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 p65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56.66%及86.66%,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NF-κB p65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表达与是否绝经有关,在绝经组中表达高于未绝经组(P〈0.01)。结论: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NF-κB p65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LR4、NF-κBp65及负性调控因子Tollip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肠黏膜TLR4、NF-κBp65、Tollip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NF-κBp65在结肠炎组肠黏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TLR4:0.376±0.029, 0.215±0.049, t= 2.731, P=0.013;NF-κBp65:0.746±0.049, 0.206 ±0.063, t=6.055, P=0.000),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正相关(TLR4:r=0.754, r=0.866; NF-κBp65:r=0.548, r=0.919);Tollip mRNA在正常组及模型组表达无明显差异(Tollip:0.288±0.050, 0.140±0.046, t=1.993, P=0.061);Tollip蛋白在结肠炎组肠黏膜固有层的表达高于正常组;Tollip的表达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负相关(Tollip:r=-0.497, r=-0.551)结论:Toll样受体与负性调控因子Tollip的表达失衡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p65、COX-2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与乙酸复合灌肠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两组.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各组结肠组织NF-κBp65、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F-κBp65、COX-2表达显著增高(P<0.05).在模型组中,NF-κBp65活性与COX-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NF-κBp65的激活可能调控COX-2的表达升高,从而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观察结肠黏膜NF-κ Bp65 mRNA表达,结合肠镜下溃疡愈合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主客观指标合参评价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采用非劣效试验设计,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干预9个月,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艾迪莎)干预9个月.详细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肠镜及症状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F-κ Bp65变化.[结果]基于治疗前后肠镜病变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两组疗效相近(P>0.05);基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健脾清热活血方疗效优于美沙拉嗪(P<0.05).治疗前,2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F-κ Bp65 mRNA均呈高表达变化;治疗后,2组NF-κ Bp65 mRNA表达呈下降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可能通过介导NF-κBp65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靶器官损伤,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发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Baicali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给药10d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观察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IL-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100mg/kg组能显著改善结肠大体形态,黄芩苷(25、50、100mg/kg)干预后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各炎症因子的分泌,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IL-1、IL-8和TNF-α表达水平,但与SAS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NF-κB的水平,促进IκBα水平(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发挥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取32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26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32例UC患者组织学分级1级11例,2级17例,3级4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随UC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5-LOX与NF-κB P65呈正相关。结论 5-LOX和NF-κB P65在UC结肠炎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癫■大鼠海马结构中的激活及其意义,并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7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戊四唑(PTZ)组和三个剂量的W-7组,通过行为学观察探讨W-7的抗癫■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同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的W-7大鼠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记实验显示,PTZ组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 < 0.01),3个剂量的W-7组表达明显减弱,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P < 0.01)?结论:PTZ导致癫■大鼠脑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增高?W-7对PTZ诱导的癫■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抑制NF-κBp65的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90只,数字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甘草泻心汤灌胃大、中、小剂量组及灌肠大、中、小剂量组。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结肠粘膜组织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0的浓度。结果甘草泻心汤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提高血清IL-10浓度。结论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为中心的炎症通路,促进抑炎因子的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结肠汤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结肠汤(白头翁、马齿苋、三七、黄连、黄柏等)口服:水煎取汁100 mL,日2次口服,灌肠:浓煎取汁100 mL,每晚保留灌肠1次。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1 g,每日4次口服。均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5%。2组大便恢复天数及血便消失天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汤对于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提高缓解率,减少复发及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改善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及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其中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常见的细胞因子及NF—κB在UC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赵硕  高志安  刘馨 《重庆医学》2012,41(12):1171-1172
目的探讨癌基因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组织、110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28例宫颈炎症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p65在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炎症组、宫颈CINⅠ~Ⅱ期及Ⅲ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织中低分化组NF-κBp65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NF-κBp65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NF-κBp65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
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
中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7 d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停用造模药后TSP-2治疗组和
兔IgG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 d。计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ELISA法测
小鼠肠粘膜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NF-κB p65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TSP-2治疗组小鼠第10~
14 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MD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兔IgG组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2可以明显
抑制NF-κB表达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65%,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无关;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与阴性表达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NF-κBp65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