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潴留疗效。方法治疗组加小剂量红霉素5mg/kg.d分三次口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霉素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胃潴留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喂养困难的早产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d~7d;对照组予酌情禁食、少食多餐等非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潴留量、体重增长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喂养困难早产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俊霞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4,12(2):206-207
目的研究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治疗。检测分析干预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三项指标,比较两组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改变。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婴儿T3、T4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婴儿T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治疗可改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早产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结果(1)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83%(15/72),对照组发生率为73.53%(50/68)。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经X2检验,p<0.05。(2)对照组发生的50例喂养不耐受患儿予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结论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对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早产儿92例,采用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红霉素针6~10mg/(kg·日)分2次,静滴,治疗喂养不耐受.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8.
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治疗组40例,两组患儿予保暖、预防感染和出血、灌肠通便,早期部分或全静脉营养、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胃管或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奶后胃残留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早,能较早耐受喂养及停用静脉营养,体重开始正常增长时间早,两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使用红霉素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使用多潘立酮后未见患儿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产儿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情感发育需要,然而早产儿往往需要静脉输液、胃管营养、足后跟取血和机械通气等各项检查治疗,经常不能得到搂抱和爱抚,由心理导致生理疾病的可能性极大。近年来,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抚触的干预效果探讨,综述近年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相对不成熟,往往在生后1周~2周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胃食道返流、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而不能早期开奶,致热卡营养不足,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3年来,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常常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奶量不足,或者出现呕吐、腹胀、哺乳困难、胃潴留等情况,如果不予干预,则影响患儿体格和智能发育。我们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困难的早产儿2 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12月~2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35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消化酶分泌少,胃肠动力不成熟,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极易出现拒奶、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困难.目前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1].我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对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各种因素所致的早产儿喂养困难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7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托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4例,口服依托红霉素0.2 ml/kg·次,每8小时一次。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胃残余奶量、呕吐消失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体重增长日龄及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后的早产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抚触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抚触组给予正规的抚触,于第42天评估两组体格(头围、身长及体重)增长幅度、摄入母乳量和睡眠时间,于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抚触组体格的增长、摄入量、睡眠时间及行为神经的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