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液癌胚抗原含量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5例胃病患者的胃液和血清癌胚抗原(CEA)。61例良性胃病的胃液和血清CEA含量,均数分别为47.81ng/ml和13.39ng/ml;84例胃癌的胃液和血清CEA含量,均数分别为1,291.62ng/ml和39.32ng/m1。84例中76例(91.7%)胃癌的胃液CEA显著增高,血清CEA水平在84例胃癌病人中仅有32例(38%)升高。结果表明,胃液中cEA测定的明显增值是胃癌辅助诊断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德燕  闻一方 《肿瘤》1989,9(5):231-232
迄今,癌胚抗原(CEA)仍不失为与肺癌相关的有特征性的肿瘤标记物。近甘余年来,有关肺癌患者血清中CEA浓度的研究报道较为多见,但对支气管洗液中CEA浓度的研究甚少。为探讨支气管洗液中CEA浓度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6例肺癌病人及30例肺非癌肿病人支气管洗液中CEA浓度进行测定,并与放射免疫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胃癌、43例胃起性疾病、24例食管癌患者及158例健康成人血清与胃液中的CEA及Ft。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胃良性疾病及食管癌纽问的差异不明显;胃癌患者血清Ft水平低于各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的胃液CEA及Ft水平均高于各对照组,P<0.01。54例胃癌患者联合测定了血清CEA、胃液CEA及胃液Ft,胃癌胃液中的CEA、Ft双项阳性28例,敏感性为51.85%、特异性为99.04%、阳性诊断价值为96.55%。由此提示,胃液CEA及Ft联合测定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胃病患者胃液癌胚抗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胃癌病人胃液与血清CEA、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与胃良性疾病相比较。结果表明:1.胃癌病人胃液CEA值明显高于非癌胃疾患(P<0.001)。本文以102ng/ml为阳性标准,胃癌组阳性率为80%。2.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胃液CEA间无明显相关,但低分化腺癌假阴性率较高(40%)。3.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者胃液CEA值升高,介于胃癌和浅表性胃炎、溃疡病组之间。胃液CEA与血清CEA联合测定,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定血清癌胚抗原(简称CEA)作为胃癌诊断和随访的大量研究,仅论述肿瘤进展时CEA浓度增高。测定胃液中的CEA以判断胃癌和癌前病变尚未全阐明。文献有报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腺化生的测定结  相似文献   

6.
血清CEA,AFP术前术后水平测定对胃癌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应用McAbCEA—EIA和McAbAFP—RIA检测了34例进行期胃癌的术前二天和术后二周的血清CEA、AFP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EA浓度可以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清CEA浓度变化可以评价胃癌根治术后的近期效果及判断预后。进行期胃癌血清CEA浓度的这种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浆膜类型和远处转移程度有关。动态观察这种变化,可以从总体上判断术后转移的淋巴结、周围组织浸润是否彻底清除;术后血清CEA浓度降低者多提示已彻底清除,升高者多提示清除不彻底;变化不显著者应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用RIA法分別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病人及正常空腹胃液癌胚抗原(CEA)值,然后检测正常人pH和胃蛋白酶对CEA测定的影响,同时进行体内体外pH调整前后CEA测定值的比较,以及测定上述四个实验组胃内调整pH后胃液CEA值。结果表明:1、空腹胃液CEA随pH值增高而增高;2、高酸及胃液内胃旦白酶使CEA测定值下降;3、体外调整pH对CEA测定无明显影响,而体内调整pH则影响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不考虑空腹胃液酸度,不论是用RIA法还是用EIA法所测定的空腹胃液CEA值没有实际意义,如不管原空腹胃液pH值高低,均统一按常规作胃内调整pH,保证比较上的统一性,则可更客观地评价胃液CEA测定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和对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6例肺癌及25例非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和血清的CEA进行了测定。冲洗液CEA测定结果:肺癌组CEA阳性率为83.3%,CEA浓度为42.2±44.9ng/ml;非肺组阳性率为16%,浓度为8±11.6ng/ml。血清CEA测定结果:肺癌组阳  相似文献   

9.
癌胚抗原(CEA)是胃肠癌的相关抗原,实践表明,测定血液中CEA的水平对于早期胃肠癌的诊断并不令人满意,作者报道测定胃液CEA比血液中CEA对判断胃癌更敏感。为判断胃癌高危患者,作者分析了胃癌和达到肠化生程度的患者胃液内CEA的水平,从而确定CEA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胃液CEA水平与肠化生分布有密切关系,局限性或弥漫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组织中CEA含量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6例活检的胃粘膜组织进行了CEA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非萎缩性,萎缩性胃粘膜及胃癌组织中CEA检出阳性率分别是77.22%,86.47%,94.68%.在非萎缩性胃粘膜,萎缩性胃粘膜及胃癌组织中都有一定的CEA阳性显示率。CEA对定性诊断意义不大,但在阳性强度表达上有明显差别(P<0.01),以胃癌明显。CEA阳性强度等级相关分析也显示CEA含量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病变程度是极明显的正相关(R>0.7).CEA的测定对监测萎缩性胃炎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液中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测定28例胃癌、32例癌前疾病患者和28例对照者血清及胃液中CEA、CA199、CA242的含量。结果 胃癌组胃液中CEA、CA199、CA242测定值平均水平和检测灵敏度显著性高于血清检测灵敏度(均P〈0.01);胃癌组血清和胃液中CEA、CA199、CA242测定值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和胃液中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胃液中CEA、CA199、CA242的联合监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追踪,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癌病人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回顾胃癌病人术前血清CEA和CA 19-9水平与术后病理、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这两种肿瘤标记物对胃癌预 后的价值。 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63例胃癌病人。术前3~5天用标准方法检测其血清 CEA和 CA19-9含量,CE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EG4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REG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另采用ELISA法对45例胃癌患者血清中REG4蛋白进行测定,并同时以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EA、CA199浓度。[结果]96例胃癌中,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及TNM分期Ⅲ+Ⅳ期组的REG4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组(P=0.002)、无淋巴转移组(P=0.005)、无远处转移组(P=0.003)和TNM分期Ⅰ+Ⅱ期组(P=0.005);REG4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45例胃癌患者中血清REG4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4)。REG4诊断阳性率在TNM分期Ⅰ期分别高于CEA(P=0.013)和CA199(P=0.000);Ⅱ期高于CEA(P=0.015)。[结论]REG4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血清REG4较CEA和CA199对胃癌有更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清CEA、CA199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CEA、CA199水平与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CEA及CA199均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收集2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8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访资料。结果(1)CEA及CA199水平在期胃癌患者均显著高于~期胃癌。(2)32例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中,CEA及CA199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6.3%和46.9%;而CEA和(或)CA199的阳性率为78.1%,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3)胃癌肝转移与胃癌其它脏器转移之间比较,CEA及CA199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胃癌细胞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及CA199有助于监测胃癌微小转移灶,以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5.
HLA分型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室开展MAGE,CEA肽类联合DC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MAGE,CEA作为一种抗原肽需要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相结合,才能被DC细胞所递呈.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HLA测定,筛选出与MAGE,CEA相匹配的HLA分型的患者.在实验以血清学分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淋巴细胞毒实验.标本取自1998.6~1999.5入我院腹科治疗的部分病人的外周血,共50例,其中HLA-A2,A24,A11及三者的组合共35例,胃癌26例,肠癌9例.结果: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并与CEA、CA19-9进行比较。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6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OPN)、CEA、CA19-9的浓度,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OPN、CEA、CA19-9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8.8%、34.8%、42.4%,特异性分别为95.0%、90.0%、80.0%。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87.8%。OPN、CEA、CA19-9浓度与胃癌临床分期、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手术前后三种标志物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桥蛋白是胃癌的一种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能够用于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监测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胃癌外科手术前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不同效果,以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32例胃癌病人外科术前对相应胃动脉选择性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对照组32例胃癌患者施以全身静脉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变化,以比较其疗效.结果32例病人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中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CE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测定了104名胃癌病人手术前血浆中癌胚抗原(CEA)和三种急性期反应性蛋白[C 反应蛋白(CRP)、α_1-酸性糖蛋白(AGP)和α_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的含量,并观察了病人的术后存活期。发现二者之间有一定关系,血浆CEA 含量正常者平均存活28周,CEA 含量升高者平均存活10周。三种急性期  相似文献   

19.
陈海水  郭德明  黄庆 《中国肿瘤》2001,10(2):124-124
[目的]探讨胃液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抽取46例胃癌前状态和23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胃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液中CEA、CA-50的含量。[结果]胃癌前状态与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CEA测定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为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eiated antigen,TAA)之一种。据上海免疫研究所资料,CEA的分布,消化道肿瘤,血浆阳性率约60%;消化道炎症约20~50%存在。我们为了测定CEA在消化系统的分布情况、选择了胃癌标本25例,胃溃疡标本11例,慢性胃炎标本1例,胃息肉标本1例,共38例(均有切除标本及纤维胃镜标本两种切片对照),以CEA作第一抗体,双PAP染色,另以HE染色作对照,以测定CEA的分布及存在的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