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及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在给药前、给药7、14d测定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另选10名健康者测定其EPCs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d后EPCs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4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可增加EPCs数量,其疗效高于一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在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对血管形成机制研究的深人,Isner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因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愈来愈受到关注,血管内皮祖细胞以及用其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PF-1α)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4)、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11)及对照组(n=7)。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激光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EPCs的数量,测定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SDF-1α水平,比较其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和黏附能力有无相关性。结果AMI组EPCs集落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7倍,其迁移能力较其他3组升高(P<0.01),但其黏附能力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较SAP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SAP组患者EPCs数量及迁移、黏附能力均比对照组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UAP和AMI组患者血浆SD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SDF-1α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呈负相关,与循环EPCs黏附能力无相关性。结论AMI(发病7d内)和UAP可引起循环EPCs数量增多,迁移和黏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消耗循环SDF-1α有关。  相似文献   

4.
周培媚  路永红  熊霞  姚丽萍  顾兰秋  树瑜  陈前明  吴波 《重庆医学》2012,41(15):1471-1472,1475,1561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及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密切,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差异。方法:依据病史、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4组,其中冠心病患者3组,共4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患者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AMI组)患者13例(发病24h内),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4组患者以及3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133+/VEGFR-2+双标记阳性确定。结果:SAP组[(0.043±0.043)%]、UA组[(0.014±0.018)%]、STEAMI组[(0.040±0.036)%]外周血中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11±0.078)%](P均<0.01)。其中,UA组不仅明显低于SAP组(P<0.05),而且较STEAMI组有下降趋势(P=0.11),SAP组与STEAMI组间EPCs占PBMNC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较正常人减少,其数量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提示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和临床预后。虽然冠状动脉内支架设计已得到不断改进,支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越来越普及,但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内皮再生是PCI导致血管损伤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PC)可以通过再内皮化促进血管修复,从而在血管损伤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PCI内皮损伤后循环EPCs的作用可能成为促进内皮修复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因此,深入了解EPC的生物学特性及它在PCI相关的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冠心病(CHD)的病理研究催生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在20世纪末期新的治疗方法相继涌现:自Asahara等^[1]于1997年首次发现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EPCs)以来,其在内皮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仍在观察当中闭。下面就EPCs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近年来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对维持血管内皮稳态、修复损伤内皮有重要作用。随着对EPCs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冠心病内皮损伤及修复的认识逐步加深,为EPCs更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和临床预后。虽然冠状动脉内支架设计已得到不断改进,支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越来越普及,但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内皮再生是PCI导致血管损伤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PC)可以通过再内皮化促进血管修复,从而在血管损伤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PCI内皮损伤后循环EPCs的作用可能成为促进内皮修复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因此,深入了解EPC的生物学特性及它在PCI相关的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在其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纽患...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34 与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 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D34+/VEGFR-2+EPCs 水平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他汀类的非调脂作用.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2 例,按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7 例)、双支病变组(36 例)、三支病变组(39 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1/ 晚) 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月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VEGFR-2+ EPCs 在全血中所占的比例.结果 1) 瑞舒伐他汀钙片干预1 月后,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 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P<0.001),甘油三酯(TG) 与干预前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随着冠脉病变加重,外周血CD34+/VEGFR-2+EPCs 含量逐渐减少(P<0.05) ;3) 在冠状动脉同一病变程度上,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34+/VEGFR-2+EPCs 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外,还可以提升外周血中循环内皮前体细胞的数量,有利于减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32例,其中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12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 PCI术后1个月HRV中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和高频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术后6个月HRV除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P>0.05)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 PCI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正常范围内不同浓度梯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1 002例行PCI且TSH处于正常范围内(0.30 ~4.20 μIU/mL)的冠心病患者,将受试者分为3组:TSH正常低值组(0.30 ~ 1.60 μIU/mL,387例)、TSH正常中值组(1.61 ~2.90 μIU/mL,413例)、TSH正常高值组(2.91 ~4.20 μIU/mL,202例),随访时间1年,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并统计出血事件和再入院事件.结果 正常低值组全因死亡事件6例,全因死亡率1.55%;正常中值组全因死亡事件8例,全因死亡率1.94%;正常高值组全因死亡事件10例,全因死亡率4.9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低值组再出血事件13例,再出血率3.36%;正常中值组再出血事件14例,再出血率3.39%;正常高值组再出血事件16例,再出血率7.92%;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低值组再入院事件38例,再入院率9.82%;正常中值组再入院事件27例,再入院率6.54%;正常高值组再入院事件15例,再入院率7.4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高值的TSH(OR=1.48)是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正常高值的TSH(OR=1.47)是PCI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也进一步证明正常高值的TSH是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SH水平越高,全因死亡事件、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越高;正常高值的TSH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全因死亡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选取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支架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对象血清 TC、TG、HDL-C、HDL-C、LP (α)、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 CRP 与 TG 呈现正相关,与 HDL-C 呈现负相关。结论: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sEHi)tAUCB对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CHD患者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鉴定;随后用不同浓度 (0, 10-6, 10-5, 10-4 mol/L) tAUCB干预24 h,分别用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Matrix管腔形成的体外模型检测其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提取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EPCs VEGF的表达。培养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EPCs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D患者EPCs的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均显著下降 (P<0.05);与处理前(0 mol/L tAUCB)相比,tAUCB呈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增加CHD患者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并促进CHD患者EPCs 表达VEGF。 10-6 mol/L tAUCB即明显增加CHD患者EPCs的上述功能并促进其VEGF的表达(P<0.05)。结论:sEHi具有正向调节CHD患者EPCs功能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类治疗CHD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