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061830胎盘组织中Human AnnexinV的表达及与HBV感染的关系/张润驹…∥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1)·—79~81观察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及相互关系。结果:①所有的标本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都有HAV的存在。②HBV感染的胎盘绒毛中只要是HBsAg阳性的部位同时一定有HAV的表达,阳性信号存在于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早孕绒毛的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利用HBV感染血清对滋养细胞进行体外感染,探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BV的感染率及HBV在细胞中的复制状态.方法:利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培养法原代培养早孕胎盘中的滋养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滋养细胞后进行体外的HBV感染,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ELISA及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的HBsAg,细胞中的HBVDNA及cccDNA.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细胞生长良好,特异性角蛋白一7阳性,纯度高.原代滋养细胞在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后24h和48h在滋养层细胞细胞浆中可见HBsAg的阳性表达,被感染细胞呈散在分布.感染后48h起可检测到弱阳性的HBsAg及HBVDNA,感染后细胞内未检测出cccDNA.结论:利用联合酶消化法建立了胎盘中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系统.HBV能够在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对被感染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HBV可能不在滋养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的HBV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变化;但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阳性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VDNA的存在;同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H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可能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乙肝表面(HBsAg)阳性对胎盘组织Toll样受体3(TLR3)和 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HBsAg阳性母亲的足月胎盘组织24例和HBsAg阴性母亲的足月胎盘组织6例.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胎盘组织HBsAg、TLR3、TLR9的表达.结果 HBsAg阳性母亲的胎盘组织HBsAg阳性率为75.0%,阳性信号位于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sAg阳性胎盘有少量的TLR3阳性表达,主要在滋养层细胞和间质细胞,而HBsAg阴性母亲胎盘组织中未检测到TLR3的表达.在HBsAg阳性胎盘的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都有TLR9的强阳性表达,HBsAg阴性胎盘的滋养层细胞中也检测到TLR9,但阳性信号弱.在同一HBsAg阳性的胎盘组织中,TLR9的表达及分布比 TLR3更强、更广泛.结论 外周血中HBV可能激活和增强胎盘细胞的TLR9的表达;但对TLR3可能仅有微弱的激活作用或无激活作用.TLR9、TLR3的表达可能与胎盘感染、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HBV)有一定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了解TLR3在胎盘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孕妇血清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胎盘组织中TLR3和瑚BsAg;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胎盘中有3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BV感染,且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M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阳性率呈逐层下降趋势(趋势χ^2=16.67,P〈0.001),阳性率分别为32.4%(33/102),20.6%(21/102),18.6%(19/102)和8.8%(9/102);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母亲血清HBV DNA阳性和胎盘TLR3阳性,OR值分别为6.865和0.103。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HBV经胎盘及胎儿的主要途径是经血和(或)细胞传递方式实现;母亲血清HBV DNA阳性是胎盘感染的危险因素,胎盘TLR3阳性是胎盘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早孕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军  王雪萍  刘斌  李焰  李洁 《医学争鸣》2004,25(24):2261-2263
目的: 培养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为胎盘绒毛在妊娠期间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 胰蛋白酶-DNase消化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间接免疫染色进行细胞纯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型蛋白染色阴性,表明不含污染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示所获细胞有典型滋养层细胞结构.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可获得合乎试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7.
赵伟  刘伟  罗婵 《现代医学》2002,30(1):4-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40只孕周为 36~ 40周、肝功能异常、娩下死胎的乙型肝炎产妇的胎盘组织 ,采用SP法检测HBsAg ,行常规病理观察 ;检测产妇产前静脉血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胎盘的蜕膜细胞 (DC)、滋养层细胞 (TC)、绒毛间质细胞 (VSC)、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CEC)的细胞质、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 ,这些细胞的核不着色。产妇HBV标志物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死胎胎盘组织中HBsAg阳性率及DC、TC、VSC、VCEC细胞质中HBsAg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死胎胎盘绒毛发育迟缓、慢性绒毛炎、单脐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V母婴传播可能还存在一种从胎盘母体面向胎儿的细胞转移的方式 ;HBV可以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 ;死胎胎盘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与孕妇静脉血中HBV标志无关。  相似文献   

8.
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安辉  门可  张景霞  徐德忠  闫永平 《医学争鸣》2003,24(24):2287-2289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方法 .方法 :培养HepG2细胞传至 6孔板中 1 2h后 ,加2 0mL·L-1 DMSO继续孵育 1 2h .而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的实验 .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 ,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 ,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 .实验开始后HepG2细胞在 2 0mL·L-1 DMSO的浓度下继续孵育 2 4h ,而后用PBS清洗 ,洗 8次 ,PBS洗后每隔 1 2h收集一次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的HBVDNA .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 ,在PBS洗后 1 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到HBsAg阳性 (A =0 .8) .PCR检测显示HBV阳性血清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HBVDNA阳性 ,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阴性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用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脐血中高含量白细胞介素3(IL-3)的主要来源,进一步了解脐血造血微环境.方法:应用抗IL-3多克隆抗体对7例人工流产的绒毛标本和10例健康产妇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及脐带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足月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呈现阳性表达,绒毛标本的滋养层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其他细胞和脐血管内皮细胞上未见阳性表达.结论:胎盘滋养层细胞是脐血和胎盘表面的IL-3的主要来源.滋养层细胞分泌这种细胞因子的功能是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逐渐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胎盘组织人白介素-6受体与胎盘HBV感染关系.方法 选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阳性的67例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IL-6R和HBsAg/hIL-6R的分布情况.结果 hIL-6R散在分布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HBsAg阳性的胎盘组织中HBsAg /hIL-6R在同一位置,有共存现象. 结论 HBV宫内感染可能存在经胎盘细胞表面hIL-6R介导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HBsAg/Annexin V检测在HBV宫内传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揭示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方式,探讨乙肝表面抗原/膜联蛋白V(HBsAg/AnnexinV)检测在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的意义.方法: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39例,经SABC免疫组化方法在其中23例中检测到HBsAg,随机选取7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BsAg/AnnexinV.结果: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中HBsAg/AnnexinV共存于滋养层细胞胞质中.结论:提示在HBV宫内传播机制方面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即AnnexinV结合并携带HBV进入滋养层细胞,从而使滋养层细胞受到HBV感染.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及胎盘感染与宫内感染关系,进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行HBV 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时胎盘组织行HBsAg及HBcAg的检测。结果(1)HBeAg阳性孕妇与HBeAg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1.2%(11/52)和0(0/4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 DNA阳性孕妇与HBV DNA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8.64%(11/59)和0(0/33),差异有显著性(P〈0.025)。(2)92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盘中共检测出43例HBsAg和(或)HBcAg阳性,阳性率由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胎盘屏障的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S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而致的宫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0R)分别为4.53、7.15、9.33和24.33,0R值从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与孕妇乙肝感染状态有关,HBV宫内感染以经胎盘感染为主,感染胎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细胞转移方式实现的,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BeAg阳性、HBV DNA阳性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是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刘伟 《铁道医学》2002,30(1):4-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0只孕周为36-40岣,肝功能异常,娩下死胎的乙型肝炎产妇的胎盘组织,采用SP法检测HBsAg,行常规病理观察:检测产妇产前静脉血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结果: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胎盘的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SC)、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的细胞质、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这些细胞的核不着色。产妇HBV标志物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死胎胎盘组织中HBsAg阳性率及DC,TC,VSC,VCEC细胞质中HBsAg阳性率均无显性差异(P>0.05)。死胎胎盘绒毛发育迟缓,慢性绒毛炎,单脐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HBV母婴传播可能还存在一种从胎盘母体面向胎儿的细胞转移的方式;HBV可以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和屏障功能障碍;死胎胎盘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与孕妇静脉血中HBV标志无关。  相似文献   

14.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可能性及规律。方法采用胰酶/DNA酶序贯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后,采用血清直接感染法进行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同时通过与对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HBV感染后及转染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传代培养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的HBV DNA;并用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感染HBV后释放至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于感染后48-72h达高峰,而L02细胞则于感染后12-24h达高峰,HepG2.2.15细胞株感染后则一直攀升。透射电镜观察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溶酶体大量增生,出现空泡状结构,并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HB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定位于核周并导致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胎盘HBsAg-抗-HBs复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歆  徐德忠  刘蓬勃  李玉松  王素萍 《医学争鸣》2001,22(12):1125-112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以保种形式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12例血清HBsAg阳性母亲的胎盘滋养层细胞HBsAg-抗-HBs复合物。结果:血清学HBsAg阳性母亲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存在HBsAg-抗-HBs复合物。结论:提示HBV可能通过HBsAg与抗-HBs结合成复合物的方式进入胞内,导致胎盘屏障的第一层细胞受到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I(0.15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复合物组(I),热灭活的HBsAg、HBs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I、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18.
胎盘HBV感染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盘HBV感染组织形态学/超微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44例HBV标志物阳性的孕妇足月分娩后的胎盘,进行FQ—PCRHBV—DNA测定后,胎盘常规HE染色,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选择HBV标志物阳性及阴性孕妇胎盘各15例及5例正常胎盘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BV感染可引起胎盘炎症性改变,98.8%肉眼可见胎膜污浊,变脆等变化。60%以上的发生胎盘绒毛炎及蜕膜炎。扫描电镜下随感染程度加重依次出现绒毛间质合体细胞增生,微绒毛减少、粘连坏死,基底膜增厚等改变。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凋亡前体及多种形态的病毒颗粒。结论HBV及HBV抗原可以损害胎盘引起形态学的改变,从而影响胎盘的功能。电镜下观察到HBV颗粒及不同形态病毒包涵体是病毒复制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情况。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以HCV 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滋养层细胞内的HCV病毒颗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性检测滋养层细胞内HCV RNA。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内可观察到胶体金颗粒吸附的病毒样颗粒,形态及直径符合HCV特点。RT—PCR定性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文所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为HCV。结论:HCV可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20.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HCV体外感染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较高纯度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经胎盘母婴传播的具体途径。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以35%,45%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并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HC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扩增敏感试验对培养上清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观察HCV的感染及复制情况。结果: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占90%以上,电镜下滋养层细胞可观察到成熟型、中间型、未成熟型三种形态。HCV感染细胞培养16d内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测出HCV RNA.结论: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HCV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可能是HCV宫内母婴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