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表达的变化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模型组)和C组(红花注射液干预组),并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HIF-1α、TGF-β,在肝内的表达、定位及其mRNA的含量.结果 (1)光镜下B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而C组则不明显;(2)B组大鼠肝组织HIF-1 α、TGF-β1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而C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 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大鼠肝组织HIF-1 α、TGF-β,及其mRNA表达量增加,而红花注射液可下调其肝组织HIF-1 α及TGF-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p-Akt、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抑制的最适作用时间为24h,最适作用浓度为40μg/ml;处理24h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Akt及p-ERK蛋白表达亦较处理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明显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可抑制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MAPK、PI3K/Akt途径中Akt、ERK蛋白的磷酸化,提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APK信号途径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以及三七总皂苷(PNS)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组)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注射PNS组(HP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平均颈动脉压(mCAP),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ERK蛋白的含量。结果 H组、HP组ERK的表达高于N组(P<0.05),且H组高于HP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NS可以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低氧环境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PASMCs分为常氧组(21% O2,5% CO2)、低氧组(10% O2,85% N2,5% CO2)、缺氧组(1% O2,94% N2,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mRNA、ephrinB2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对P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注射MPTP前,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10 mg·kg-1·d-1),连续3 d。通过爬杆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2周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黑质中TH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中ephrinB2及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T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TP可能通过促进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及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导致PD;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降低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并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兔膝关节早期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早期模型,造模后立即干预,人参皂苷Rg1低(5mg/kg)、中(10mg/kg)、高(20mg/kg)剂量组5 m L/kg体积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3次,干预6周后取材。采用PCR技术检测P21、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PCNA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P21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Cyclin D1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PCNA检测显示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项指标中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即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人参皂苷Rg1可有效提高软骨细胞G1期调节蛋白Cyclin Dl的表达,抑制P21表达,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对软骨组织有着积极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细胞株中炎症及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HK2细胞诱导分组为对照组、纤维化模型组(2 ng/mL的TGF-β1诱导纤维化)、低剂量人参皂苷Rg1治疗组(2 ng/mL的TGF-β1+15μg/mL人参皂苷Rg1)、高剂量人参皂苷Rg1治疗组(2 ng/mL的TGF-β1+45μg/mL人参皂苷Rg1);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1)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焦亡水平。动物研究将大鼠诱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梗阻)、低剂量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50 mg/kg人参皂苷Rg1)、高剂量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100 mg/kg人参皂苷Rg1);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检测肾脏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74例,正常胆囊结石胆囊管组织标本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ERK1/2和p-ERK1/2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胆管癌组织中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和60.8%(45/74),均明显高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16.0%(4/25)、24.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ERK1/2阴性表达的肝外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长于p-ERK1/2表达阳性的患者(P=0.034)。单因素分析发现,p-ERK1/2的表达、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p-ERK1/2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存在ERK1/2和p-ERK1/2高表达;p-ER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可作为胆管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Kv1.5通道表达的影响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明确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发病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超净工作台内分离3~4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采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激活剂茴香霉素干预低氧过程.细胞传至3~6代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低氧组(H),低氧+ DMSO组(HD),低氧+SB203580组(HS),低氧+茴香霉素组(HA),其中N组继续5% CO2培养箱培养.其他组于低氧培养箱培养(5% CO2,2%O2,PO2:25 ~ 35mmHg),均培养60h.采用RT-PCR法测定PASMCs Kv1.5 mR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SMCs Kv1.5蛋白含量.结果 与N组相比,H组、HD组、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较之H组和HD组,HS组Kv1.5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相比,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低氧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Kv1.5通道表达,这可能是(HP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中酪氨酸蛋白激酶A4(Eph A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人参皂苷Rg1+9-(四氢-2-呋喃基)-9H-嘌呤-6-胺(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N-[2-(P-溴苯丙烯盐基氨基)乙基]-5-异喹啉磺酰胺(H-89)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预防给药,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在注射MPTP前30 min分别注射SQ22536和H-89。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Eph 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但人参皂苷Rg1组、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参皂苷Rg1组(P<0.01)。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人参皂苷Rg1组、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MPTP+人参皂苷Rg1+SQ22536组和MPTP+人参皂苷Rg1+H-89组小鼠黑质Eph A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参皂苷Rg1组(P<0.01,P<0.05)。结论 MPTP可能通过促进小鼠中脑黑质区Eph A4的表达导致PD发生;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降低PD小鼠黑质区Eph A4的表达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流1号对197例发热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方法:体温T≥37.5℃的患者197例,根据患者有无接触甲型H1N1病例,分为密切接触组25例,一般接触组48例,非接触组124例。进行体格检查、查血常规和胸片,服用抗流1号中药制剂(红景天、大青叶、虎仗和贯众),根据症状和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或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治疗情况。结果:密切接触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明显多于非接触组(P〈0.01);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以扶正和清热解毒为主的抗流1号能有效的预防甲型H1N1的传播可以起到降低发病率、减轻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 ≥0.80的SNP.对9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SNP位点的基因分型,以性别和年龄与EH组匹配的894名血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采用MDR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最终3个标签SNP入选.EH组与对照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2个基因SNP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2个或3个位点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标签SNP与EH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丁酸钠(NaB)在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细胞色素CYP1A1/1B1基因转录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因为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色素P450s(CYPs)已经成为最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的靶标.对于白血病细胞中这些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它们在造血过程以及血液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丁酸钠诱导K562细胞分化,RT-PCR检测CYP1A1/1B1转录水平的变化,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分析乙酰化组蛋白H3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与CYP1A1/1B1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 丁酸钠在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促进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与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升高了CYP1A1/1B1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水平、上调了CYP1A1/1B1基因的转录.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参与了丁酸钠诱导的白血病K562细胞CYP1A1/1B1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7.
18.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着重加强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避免各种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在短期内出院。结果:70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症状、体征在短期内消失,胸部X线检查结果提示肺部渗出灶明显吸收,无一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及流感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在合理的临床治疗基础上,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甲流合并肺炎患者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