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4例原发性IgA肾病的肾组织病理切片采用牛津病理分型标准重新分型,对4个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E),节段性小球硬化或黏连(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进行评分并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l组,T0、T1与T2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血压(MAP)、24 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肌酐水平(S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胆固醇(CH)及甘油三脂(TG)等临床资料。结果①各病理指标的分布情况为M0(14.4%)、M1(85.6%)、E0(99.06%)、E1(0.94%),S0(79.25%)、S1(20.75%)、T0(78.54%)、T1(10.14%)、T2(11.32%),病理类型以M1E0S0T0多见。②临床资料显示,424例l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血尿伴蛋白尿最常见,为213例(50.23%),此外,也可见为肾病综合征103例(24.29%)、单纯蛋白尿85例(20.05%)、单纯血尿23例(5.42%)、合并高血压62例(14.62%)、肾功能不全78例(18.4%)、高胆固醇血症37例(8.73%)、高甘油三酷血症70例(16.5%)。③病理指标与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尿蛋白定量与系膜细胞增生有关(P〈0.05);平均动脉血压、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与节段性小球硬化或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有关(P〈0.05)。结论牛津病理指标中M、S、T与IgA肾病临床指标有关,对IgA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帅  李秋  张高福  王墨  焦佳 《重庆医学》2015,(11):1501-1504
目的:验证牛津病理分型在儿童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儿123例,收集肾活检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终点时的临床表现分为A、B、C、D4级临床结局;最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3例患儿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42.28%),其次为血尿合并蛋白尿(24.39%)。4个病理指标评分分别以M1(82.11%)、E1(53.66%)、S0(59.35%)、T0(82.11%)为主;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与血尿程度有关(P<0.01);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水肿发生有关(P<0.05);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平均动脉压升高有关(P<0.05)。4个病理指标均与24h尿蛋白定量有关(P<0.01);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P<0.01)。随访成功的病例共计84例,临床结局为A级43例(51.19%),B级30例(31.71%),C级8例(9.52%),D级3例(3.57%),只有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牛津病理分型与儿童IgAN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只有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对IgA肾病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各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IgA肾病患者282例,按牛津病理分类方法和Lee分级法分别对肾组织切片进行评分,比较两种病理分级方法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UPro)的相关性。针对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的4个病理指标分别进行评分,并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组与T1/T2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年龄、血压、24-UPro、血尿酸、血肌酐、eGFR等临床资料。结果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呈正相关性(P<0.001),两种方法与eGFR均有负相关关系(P<0.001),而与24-UPro均无相关性(P>0.05)。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在年龄、血压、24-UPro、血尿酸、血肌酐、eGFR等临床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T1/T2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高于S0组和T0组(P<0.05),而eGFR则低于S0组和T0组(P<0.001)。结论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肾组织学病变中,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牛津分类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共14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牛津分类比较初始活检时与随访结束时的各项指标。结果:活检时,肾小球膜分数M1(〉0.5)患者尿蛋白高于M0(≤0.5)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S1)患者尿蛋白高于S0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程度增加,接受免疫抑制剂者亦增加;随着T的严重性降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也随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可判断是否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eGFR能否降低50%。结论:牛津分类是一种能预测预后的简便方法,但还需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gA肾病新评价标准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探讨牛津分型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分别按照Lee分级标准和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病理分型方法间的相关性,及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Pro)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牛津分型中各个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T1与T2组,无新月体、新月体〈25%组和新月体25%~75%组,〈25%球性硬化组和≥25%球性硬化组,分别比较各分组间的BUN、Scr、eGFR、24 h-UPro等临床指标.结果: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Lee分级呈正相关,两种方法均与BUN、Scr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而与24 h-UPro均无相关性.牛津病理评分指标M、E、S、T分组,新月体分组和球性硬化分组间IgA肾病患者eGFR有明显差异并呈负相关;M0组与M1组间在BUN、Scr、血尿酸(UA)中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无明显差异.E0组与E1组间BUN、BMI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Scr、血脂等无明显差异.S0组与S1组间BUN、Scr、总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等无明显差异.T0、T1与T2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而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新月体分组间BUN、Scr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UA、血脂等无明显差异.球性硬化分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T分组间和球性硬化分组间24 h-UPro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M、E、S分组及新月体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具有临床适用性.牛津病理分型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的IgA肾病病理分级法的相关性,分析牛津病理分类法中各主要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aas分级法、Lee分级法和牛津病理分类法对260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切片评分,比较三种病理分级法及与24-UPro和eGFR的相关性。根据eGFR和24-UPro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eGFR:<60mL/min组和≥60mL/min组;24-UPro:<3.5g/d组和≥3.5g/d组,针对牛津病理分类法的四个主要病理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牛津病理分类法与Haas分级法、Lee分级法均呈正相关(P<0.001);三种分级法与eGFR呈负相关(P<0.001),与24-UPro 呈正相关( P<0.05)。②牛津病理分类法中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在eGFR降低组中病变更重(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在24-UPro增多组中病变更重(P<0.05)。结论:牛津病理分类法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是提示IgA肾病患者预后的慢性化指标,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属于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后病变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4月11日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194例。按照血尿酸程度将IgA肾病患者分为正常血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194例IgA肾病患者中,罹患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9.0%。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男性患者比例、伴高血压患者比例、身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血清肌酐、胱抑素、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反之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明显下降(P<0.05)。另外,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以M1S1E0T0-C0为主,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重,肾小球硬化比例高,肾内动脉病变水平重(P<0.001)。结论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比较,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其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肾病疾病进展及预后欠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燕  胡宏  张耀全 《中级医刊》2014,(11):64-65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与IgA肾病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49例,以氧化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并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检测血浆白蛋白、尿蛋白量(24小时)、尿素氮( BUN)、肌酐( Scr)等,并行肾组织病理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 IgG、IgM、IgA、C3、Clq、纤维蛋白相关抗原;石蜡切片采用HE、PAS、PASM、Masson染色。结果本组结果显示在血尿酸正常及高尿酸组,三种病理分型(M、E、S)中各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高尿酸血症组中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gA牛津分型中公认的预示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包括系膜细胞增多、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节段肾小球硬化,在随访分析中未提示其对预后的危险性,IgA肾病牛津分型设计科学,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78例.分别使用Lee氏分级及牛津分级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分别探讨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伴血脂异常尤其是伴高三酰甘油血症者,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有较高的血肌酐和较低的eGFR.IgA肾病伴血脂异常尤其是伴高三酰甘油血症者,肾小管萎缩和(或)间质纤维化者比例高(58.5%).结论 应加强对IgA肾病患者血脂异常的认识,积极地降脂治疗,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各异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在广泛应用肾活检技术的国家,本病是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 stage 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01例IgA肾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IgA肾病的病理特点。方法:经皮肾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获得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以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为主要表现占76.2%,成人IgA肾病重度系膜增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球硬化≥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洋葱皮样改变、肾间质纤维化均较青少年重。结论:成人IgA肾病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较青少年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少部分青少年IgA肾病预后不良,建议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12.
94例小儿IgA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湖南省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儿科的94例小儿IgA肾病住院情况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5~2004年间每年的儿科住院总人数、肾脏病住院人数及其肾活检人数和IgA肾病人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总结.结果:10年间,住院总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98%(9.98%±4.46%),肾脏病为7.5%(7.5%±4.4%),二者相关系数为0.96(P<0.001),56.3%的肾脏病患者接受肾活检,约每3~4年增长10%,接受肾穿刺者与肾脏病患儿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P<0.05),共发现小儿IgAN病例94例,占肾活检人数8.3%,IgAN患儿与肾活检人数之间相关系数为0.57(P<0.01).94例IgAN患儿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占76%.病理特征主要为炎症细胞浸润(91%)、肾小管变性(81%)和肾间质纤维化(31%),尤以肾病综合征型IgAN为明显.结论:10年间随住院总人数、肾脏病住院人数和肾活检人数的增加,小儿IgAN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血尿是小儿IgAN的主要症状,常规尿液分析和对无症状性血尿行常规的肾活检将提高小儿IgAN的检出率.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是IgAN的普遍性病理特征,尤以肾病综合征型IgAN为明显,与持续性蛋白尿的作用有关.早期控制蛋白尿可能会延缓或降低肾小管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胡振伟  陶雅非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X):132-132,138
目的:通过对101例IgA肾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IgA肾病的病理特点。方法:经皮肾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获得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以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为主要表现占76.2%,成人IgA肾病重度系膜增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球硬化≥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洋葱皮样改变、肾间质纤维化均较青少年重。结论:成人I舡肾病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较青少年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少部分青少年IgA肾病预后不良,建议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牛津分型在肾脏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型用于评价临床谱更广的、中国患者肾脏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标准重新读片,以血肌酐倍增、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下降50%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病理改变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5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2~263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以及小动脉病变与肾脏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理指标作交互分析也未显示对预后的影响。结论在IgA肾病牛津分型的病理指标中,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部分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方法:依据本研究制定的入选标准,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临床表现较轻的34名IgA肾病患者,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HB、ALB、SCr、CCr、肾脏长径)及肾活检结果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4名患者均为临床表现很轻微的患者,但肾脏病理结果中确有很大部分属于较严重的类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半数以上球性硬化、存在纤维性新月体及细胞纤维性新月体、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壁增厚都占有较高的百分比。提示预后不良的Ⅳ级、Ⅴ级IgA肾病比例达37%。结论:临床中部分IgA肾病存在着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一些患者尽管没有严重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却是一些较为严重、预后不良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76例,根据血清IgA/C3比值分组,比较组间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血肌酐(Cr)、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病理积分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比较血清IgA/C3比值与IgA肾病病理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①IgA肾病组较对照组血清IgA、IgA/C3比值水平明显增高。②与IgA/C3〈4.5组相比较,IgA/C3〉4.5组患者SBP、DBP、MBP、Cr和IgA明显升高,C3明显降低。③与IgA/C3〈4.5组比较,IgA/C3〉4.5组患者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平均积分明显升高。④血清IgA/C3比值与临床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gA/C3比值与年龄、SBP、Cr和胆固醇呈正相关。⑤血清IgA/C3比值与病理指标相关分析显示,IgA/C3比值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A/C3比值可能成为鉴别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临床参考指标,同时,血清IgA/C3比值能够反映IgA肾病肾脏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是预测IgA肾病预后的无创性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86例IgA肾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84 .6 - 2 0 0 0 .12间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者 86例住院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 4例男性在随访结束时发生尿毒症 ,病程 (115 .9±3.2 )月。年龄≥ 4 5岁组、肾小球硬化组、间质存在纤维化组、肾小管萎缩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在肾穿刺和随访结束时均分别显著低于 <4 5岁组 ;高血压组肾穿刺时Ccr与无高血压患者无显著差别 ,而随访结束时则显著低于无高血压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肾小管萎缩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性别、年龄、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其中年龄和肾小管萎缩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不同牛津病理分型与肾动态显像的关系。方法对行肾活检穿刺的78例Ig A肾病患者进行牛津病理分型(MEST),对四项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型(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型(E)、节段性小球硬化或粘连型(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型(T)进行评分并积分,M0、E0、S0、T0均计0分,M1、E1、S1、T1计1分,T2计2分,根据积分1~5分分为5组(A、B、C、D、E组),另选取24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并计算其肾小球滤过率(GFR);记录各组的年龄、GFR值、24 h尿蛋白定量(UPRO)、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清肌酐水平(S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各组的分布情况:A组11.54%、B组19.23%、C组35.90%、D组26.92%、E组6.41%,病理类型以M1E0S1T1多见;A组GFR值及UPRO、CCr、BNU、Scr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UPRO、CCr、BNU、Scr尚在正常范围内,但GFR值已明显降低,UPRO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GFR、CCr降低,UPRO、BUN、Scr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检查能较准确评判不同病理类型的Ig A肾病的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判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部分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方法:依据本研究制定的入选标准,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临床表现较轻的34名IgA肾病患者,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HB、ALB、SCr、CCr、肾脏长径)及肾活检结果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4名患者均为临床表现很轻微的患者,但肾脏病理结果中确有很大部分属于较严重的类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半数以上球性硬化、存在纤维性新月体及细胞纤维性新月体、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壁增厚都占有较高的百分比。提示预后不良的Ⅳ级、V级IgA肾病比例达37%。结论:临床中部分IgA肾病存在着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一些患者尽管没有严重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却是一些较为严重、预后不良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5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足细胞的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采集IgAN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肾活检光镜结果,其中光镜参照Hass分级,各项病理指标参照Fofi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程度,电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平均动脉压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降低(P<0.05);②光镜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P<0.05),而两组比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硬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组织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显示:肾小球节段硬化和球性硬化处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缺失;④电镜观察提示,无论是否伴足细胞尿,其足细胞足突均可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